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10篇
  免费   9308篇
  国内免费   6147篇
耳鼻咽喉   1018篇
儿科学   1804篇
妇产科学   989篇
基础医学   11160篇
口腔科学   1935篇
临床医学   14074篇
内科学   14455篇
皮肤病学   1681篇
神经病学   4816篇
特种医学   42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9687篇
综合类   22610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10545篇
眼科学   2499篇
药学   12079篇
  86篇
中国医学   6604篇
肿瘤学   7100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996篇
  2022年   2618篇
  2021年   3686篇
  2020年   2880篇
  2019年   2387篇
  2018年   2532篇
  2017年   2754篇
  2016年   2774篇
  2015年   4439篇
  2014年   5780篇
  2013年   6380篇
  2012年   9229篇
  2011年   9803篇
  2010年   7768篇
  2009年   6737篇
  2008年   7809篇
  2007年   7774篇
  2006年   7127篇
  2005年   6303篇
  2004年   4968篇
  2003年   5083篇
  2002年   3981篇
  2001年   3173篇
  2000年   2486篇
  1999年   1627篇
  1998年   901篇
  1997年   958篇
  1996年   648篇
  1995年   555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295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189篇
  1987年   167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37篇
  1976年   26篇
  1973年   30篇
  197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不同参数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激光参数、不同击射部位对脉络膜 视网膜静脉吻合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上 ,以不同参数在不同部位诱导吻合支的形成 ,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连续组织切片观察吻合支的建立及其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 功率 90 0、12 0 0、15 0 0、180 0mW诱导吻合支的成功率为 0、2 0 .83%、4 5 .83%、6 2 .5 0 % (P=0 .0 0 1) ;直径 5 0、10 0 μm诱导吻合支的成功率分别为 4 3.75 %、2 0 .83% (P =0 .0 16 ) ;击射部位距视盘边缘 2DD与 3DD对吻合支形成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 =0 .732 ) ,2DD与4DD间 (P =0 .0 2 8) ,3DD与 4DD间 (P =0 .0 2 3)差异均有显著性 ;12 0 0、15 0 0mW诱导的吻合支周围组织损伤较轻 ,180 0mW诱导的吻合支周围组织损伤较重。结论 功率、光斑直径是影响脉络膜 视网膜静脉吻合形成的 2个主要因素 ,其中功率起决定性作用 ;5 32nm激光诱导吻合支形成的最适功率和直径为 12 0 0~ 15 0 0mW、5 0 μm ;击射部位以距视盘 3DD处最佳  相似文献   
992.
二甲基亚砜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分化诱导剂及端粒酶抑制剂二甲基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本研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弃原培养液 ,加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 ,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DMSO 5、10、2 0、4 0mL·L-1分别作用于人RPE细胞 2 4、4 8、72、96h ,用MTT法检测DMSO对hRPE细胞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DMSO对hRPE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0mL·L-1DMSO处理的hRPE细胞从作用 4 8h开始 ,OD值 ( 0 .5 37± 0 .0 10 )小于对照组 ( 0 .6 4 7± 0 .0 2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且随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 ,抑制越显著。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mL·L-1DMSO作用 72h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 ,G1期细胞由4 1 31%增加至 5 9.6 5 % ,S期由 32 .0 9%减至 2 1.2 1% ,G2 期由 2 6 .6 5 %减至 19 14 % ,细胞生长被阻滞在G1期 ,生长受到抑制。结论 DMSO能阻滞hRPE细胞于G1期 ,抑制hRPE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方法 观察 5 2例 (98眼 )LASEK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 ,UCVA)、屈光等效球镜度 (spericalequivalent,SE)、最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 ,BC VA) ,并采集 6 .5mm瞳孔直径时术前及术后眼部的波前像差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前平均BVAC为5 .0 7± 0 .4 2 ;术后 10dUCVA为 4 .93± 0 .15 ,BCVA为 5 .0 2±0 .0 9;术后 1个月平均UCVA为 4 .95± 0 .11,BCVA为5 0 4± 0 .0 4 ;视力在术后有逐渐好转趋势 ,术后 10dSE为轻度远视或正视状态 ,随时间延长向近视方向漂移。术后高阶像差增大为术前 1.5倍以上 ,术后 10d时为术前的 2倍 ,高度近视组以 5阶二次彗差为最 (P <0 .0 5 ) ,中低度近视组以 6阶二次球差为最 (P <0 0 1)。术后 1个月时高阶像差比术后10d减小 (P <0 .0 5 ) ,但不能恢复术前水平。总像差术后较术前减小。 2组患者 ,术前像差比较除 5阶二次彗差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术后高阶像差的差异均出现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LASEK术后高阶像差比术前明显增大 ,以5阶二次彗差和 6阶二次球差为最 ;随时间的推移像差有所减小 ,但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对一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家系发病患者γD基因的分析,探讨该基因变异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基凶扩增、克隆、变异分析的方法,研究该家族中不同患者γD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同一家族中5例患者出现3种不同核苷酸变异,个别核苷酸的突变并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同一家族不同自内障患者出现不同的γD基因变异现象为研究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移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并通过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ET-1加药48 h后,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移行的能力。光镜下和透射电镜下观察ET-1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浓度ET-1对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一定浓度ET-1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且呈剂量相关性。10 pmol/L时起作用,200 pmol/L时发挥最大作用。光镜下和透射电镜下发现ET-1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超微结构无影响。兔角膜内皮细胞PCNA表达阳性,ET-1促进其表达,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ET-1可作为一种生长因子,一定浓度下可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和移行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眼眶外伤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眼眶外伤的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5例眼眶外伤均行眼眶横断位及部分行冠状位扫描CT检查。结果 55例全部呈现眶壁骨折。有的尚伴有邻近部位或颅脑的损伤及骨折。尚有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丧失等表现。结论 眶CT改变和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眼外伤后应及时施行眼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樟木口岸经过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后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制定下一步的防制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所监测人员血清样本,进行乙肝、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2002年278名体检人员检出阳性结果33例,总检出率11.87%.各类传染病的检出百分比为:乙肝7.19%、梅毒4.32%、HIV抗体0.36%.2003年339名体检人员检出阳性结果24例,总检出率7.08%.各类传染病的检出百分比为:乙肝3.24%、梅毒3.83%、HIV抗体0.结论经过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各类传染病感染皆有所下降.传染病的传播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 (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 ,SLO )测定微视野的方法 ,并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中心 10°视网膜光敏感度 ,计算年龄与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德国RodenstockSLO对 80例 160眼 17~ 85岁正常眼进行中心 10°微视野检测。结果 SLO可清晰观察后极部眼底情况。正常人各年龄组中心 10°平均光敏感度与性别、眼别、象限别无关 (P >0 0 5 )。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随年龄增加呈直线下降 ,年龄 (x)每增加 10岁 ,平均光敏感度 (y)下降 0 0 5 5dB ,即y =3 0 9-0 0 5 5x。结论 SLO微视野检查将眼底解剖部位与光敏感度相对应 ,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正常值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黄斑部病变时光敏感度的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的立体视发育规律及儿童立体视成熟期。方法197人(3~38岁)分为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用颜氏立体图对每组进行了远近立体视锐度、近的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阈值检测。结果(1)学龄前儿童组,近立体视锐度正常率高于远立体视锐度,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远立体视锐度,学龄前儿童组正常率低于其余各组(P<0.05);近立体视锐度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中,非交叉视差正常率高于交叉视差(P<0.05);青少年组和成人组,交叉与非交叉视差正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交叉视差,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正常率高于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P<0.05)。非交叉视差,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远近立体视锐度、交叉与非交叉视差的发育是不同步的,立体视功能要到12岁后才发育成熟。同时提示:临床立体视功能检查应进行远近立体视测定;并应测定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的阈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的促存活作用。方法 用神经毒剂 6羟基多巴胺 ( 6 OHDA)单侧损毁SD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 (VTA)和黑质致密部 (SNC)建立动物模型。实验分胚鼠腹侧中脑组织 (VM)移植组、丹参注射液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方法 ,对 3组移植神经元凋亡和存活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的促存活作用。结果 根据TUNEL、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丹参注射液干预组较VM移植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率降低 ,凋亡细胞数减少 ,纹状体移植针道和针道周围都可见大量THir阳性细胞 ,而且THir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具有促存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