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26篇
  免费   18280篇
  国内免费   12984篇
耳鼻咽喉   1341篇
儿科学   2309篇
妇产科学   1961篇
基础医学   18436篇
口腔科学   3543篇
临床医学   26100篇
内科学   23492篇
皮肤病学   2076篇
神经病学   7316篇
特种医学   64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6篇
外科学   15349篇
综合类   39019篇
现状与发展   57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6207篇
眼科学   5293篇
药学   21155篇
  269篇
中国医学   14020篇
肿瘤学   12966篇
  2024年   751篇
  2023年   3001篇
  2022年   7509篇
  2021年   9489篇
  2020年   7488篇
  2019年   5671篇
  2018年   5977篇
  2017年   6139篇
  2016年   5379篇
  2015年   8789篇
  2014年   10844篇
  2013年   10514篇
  2012年   15750篇
  2011年   16900篇
  2010年   12169篇
  2009年   10126篇
  2008年   11505篇
  2007年   11181篇
  2006年   10206篇
  2005年   9371篇
  2004年   6216篇
  2003年   5763篇
  2002年   4775篇
  2001年   3747篇
  2000年   3416篇
  1999年   2965篇
  1998年   1845篇
  1997年   1806篇
  1996年   1387篇
  1995年   1237篇
  1994年   1085篇
  1993年   646篇
  1992年   701篇
  1991年   607篇
  1990年   550篇
  1989年   445篇
  1988年   419篇
  1987年   348篇
  1986年   255篇
  1985年   192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9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7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偏头痛患儿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探讨其在小儿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技术 ,检测 90例 7~ 14岁头痛间歇期的偏头痛患儿和 80例健康同龄儿童脑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90例偏头痛患儿中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者 77例 (86 % ) ,其中 6 0例 (6 7% )流速增快 ,9例 (10 % )减慢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90例中 2 3例 (2 6 % )存在双侧同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 ,其中伴有血流速度异常者15例 ,血流速度正常者 8例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因素异常改变 ,在小儿偏头痛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双侧同名动脉流速不对称的改变 ,在小儿偏头痛的发生中同样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老年人低位硬膜外麻醉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仪监测评估低位硬膜外麻醉围术期自主神经的改变。方法:选择低位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每组10例,观察术前1d、麻醉完善后切皮前、切皮后30min、术后2h,1d,3d,7d处时相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HRV分析各成分变化。结果:围术期老年组HRV显示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总频(TP)、低频(LF)、代频标化(LFnorm)均呈显著性下降,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平均动脉下降。年轻组TP和LF在麻醉完善后切皮前、术后2h,1d下降显著,于术后3d恢复,而R和MAP在围术期无显著改变。两组两比较,老年组TP和LF在麻醉后各时相占 明显低于年轻组(P<0.01)。老年组高频(HF)及高频标化(HFnorm)在麻醉给药后切皮瓣均无明显变化,但在术中和术后各时相点的下降,而年轻组仅切皮后30min,出现一过性下降。结论HRV可较好地评估围术期机体自神经变化;术期麻醉和手术创伤均可使机体自主神系统调节受损,尤其老年人受损程度大,恢复慢,恢复慢,术后1周仍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40例前列腺癌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与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 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直肠指检 (DRE)阳性率 6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4 .4~ 2 75 μg/L。穿刺活检确诊 2 1例 (72 % )。病理以低分化、晚期肿瘤居多。35例经随访 0 .5~ 7年 ,三年生存率 85 .7%。结论 PSA、DRE和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内分泌治疗是对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诊治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7例术前得到确诊,8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熟悉肺隔离症解剖学特点,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利用心导纳环检测慢性心瓣膜病引起的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状态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自动心功能检测仪分别对 3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和1 0 0例健康人进行左、右心导纳环检测 ,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分析表明 :显示左心功能的主要指标 ADL、ADL3/ADL、ADL5 /ADL、PEP/LVET、CI及显示右心功能的主要指标 HA/HZ、 HC/HZ在两组人群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 ( P<0 .0 1 )。结论 :利用心导纳环测定慢性心瓣膜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状态 ,其指标反应敏感、客观、特异性较强、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通络活血汤对结节性红斑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确诊的结节性红斑患者给予通络活血汤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疗程 1个月。结果:49例结节性红斑患者治愈 36例,有效 13例,复发 3例,总有效率 100%,复发率 6.12%,其治愈率(73.46%)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络活血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高、复发率低、无副作用,与西药相比,更适合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牛磺酸防止白内障形成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正常兔晶体分为正常条件培养组,Feton模型组(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同时给0.5%和1%牛磺酸保护组体外培养24h后,检测各组晶体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蛋白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和对照组比较,Feton模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每日1次服药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并对比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7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双盲分成两组,分别每日口服1次氨氯地平5~10mg(Ⅰ组)或非洛地平缓释剂5~10mg(Ⅱ组),治疗12周,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及漏服48小时的血压变化。结果:氨氯地平治疗组舒张压降低15.1mmHg(治疗末为84.8mmHg),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组舒张压降低15.3mmHg(治疗末为85.0mmHg)。总有效率Ⅰ组病人为83.8%,Ⅱ组为87.9%(P=NS)。在药物的初始剂量下即能达到有效血压控制的病人数Ⅰ组为76%,Ⅱ组为52%(P<0.01)。药物漏服24和48h后,Ⅰ组临床血压仍低于140/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与漏服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Ⅱ组的临床血压高于140/90mmHg,临床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与漏服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安全、疗效可靠,病人耐受性好,但漏服试验表明漏服24与48h氨氯地平仍能较好的控制血压。Ⅰ组的血压波动明显低于Ⅱ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59例,80~160mg/d,口服,疗程半年;氯沙坦(对照)组58例,50~100mg/d,口服,疗程半年。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并观察心脑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4.6%(44/59例),降压幅度26.2/15.1mmHg,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28、舒张压(DBP)0.7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43/58例),降压幅度25.9/15.8mmHg,T/P比值:SBP 0.81、DBP 0.79均相似(P均>0.05)。两组治疗后PRA、AngⅡ均升高(P均<0.05);Ald、ET均降低(P均<0.05),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也明显下降(P均<0.05),且基础值越高,降幅越大,对于治疗前高尿酸血症患者,对照组降压大于治疗组(P<0.05)。半年随访,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治疗组不良么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作用持久、稳定、耐受性好、用药方便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新型AngⅡⅠ型受(AT1)拮抗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海水淹溺肺水肿兔血浆MDA和SO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海水淹溺肺水肿 (PE SWD)兔血浆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变化规律 ,探讨上述两项指标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用核黄素光照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 ,对PE SWD兔动脉血浆MDA和SOD进行定量检测和动态观察。结果 :灌海水后 30min ,MDA和SOD较灌海水前均显著升高 ,尔后两者均逐渐下降 ,但仍远远高于灌海水前。结论 :PE SWD发生发展过程中 ,MDA的损害性作用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表面特性发生改变 ,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并掩盖了SOD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