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24篇
  免费   10614篇
  国内免费   6823篇
耳鼻咽喉   753篇
儿科学   1580篇
妇产科学   509篇
基础医学   7110篇
口腔科学   2040篇
临床医学   13101篇
内科学   10086篇
皮肤病学   961篇
神经病学   2815篇
特种医学   43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424篇
综合类   28279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预防医学   12503篇
眼科学   1423篇
药学   12975篇
  124篇
中国医学   9488篇
肿瘤学   5418篇
  2024年   505篇
  2023年   1441篇
  2022年   3488篇
  2021年   4446篇
  2020年   3762篇
  2019年   2271篇
  2018年   2392篇
  2017年   3040篇
  2016年   2423篇
  2015年   4422篇
  2014年   5730篇
  2013年   6869篇
  2012年   9644篇
  2011年   10411篇
  2010年   9398篇
  2009年   8276篇
  2008年   8618篇
  2007年   8116篇
  2006年   7140篇
  2005年   5799篇
  2004年   4153篇
  2003年   3477篇
  2002年   2658篇
  2001年   2225篇
  2000年   1795篇
  1999年   796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4年1月的18例患者包括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踝关节融合后1例,均采用L ink STAR假体3构件套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岁(38~67)。[结果]随访平均3 a 9个月(1~5 a)。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85~100)16例,良(75~84)2例,无可(70~74)和差(<70)。患足背屈平均8°(范围6°~12°),跖屈12°(范围8°~16°),背屈和跖屈平均16°(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治疗和替代踝关节多种疾患疼痛和需要融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2.
This review tries to summarize the effort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o construct a tissue-engineered trachea. After illustrating the main technical bottlenecks faced nowadays, we discuss what might be the solutions to these bottlenecks. You may find out why the focu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shifts dramatical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tubular cartilage tissue to reepithelialization and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prosthesis. In the end we propose a novel concept of 'in vivo bioreactor', defined as the design of a perfusion system inside the scaffold, and explain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tissue-engineered trachea.  相似文献   
73.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Sj26GST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研究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rMc-Sj26GST(recombinant M.smegmatis mc2155-Sj26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耻垢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Mc-Sj26GST免疫雄性BALB/c小鼠,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释放NO量,小鼠血清IFN-γ、IL-2的含量,并计数小鼠肝、肺活细菌数.结果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2.64±1.37,与Mc组(载体组)1.28±0.4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小鼠血清IFN-γ为196.43 pg*ml-1,与Mc组112.57 pg*m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较对照组高41%;小鼠血清中IL-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经rMc-Sj26GST疫苗免疫的小鼠受结核杆菌攻击后其肺、肝脏结核杆菌数较对照组少.结论耻垢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Mc-Sj26GST增强了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7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右室起搏患者左室收缩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右室心尖起搏 (RVAP)VVI型对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GE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 2 0例RVAP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心尖四腔切面的室间隔和左室外侧壁速度和位移曲线进行观察 ,测量心电图Q波分别至室间隔和左室外侧壁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 ,并除以R R间期进行校正。结果 QTVI显示右室起搏器置入者的室间隔与左室外侧壁速度曲线的收缩期S波非同步出现。Q波至室间隔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短于Q波至左室外侧壁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 ,两者分别为 ( 0 .12± 0 .0 2 )s和 ( 0 .14± 0 .0 2 )s,P <0 .0 5。结论 右室起搏后早期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虽未见明显下降 ,但QTVI可以发现室间隔与左室壁收缩明显的不协调 ,可作为早期分析左室收缩运动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75.
腺性膀胱炎三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腺性膀胱炎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8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别行膀胱药物灌注、经尿道电切、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随访观察症状缓解程度和膀胱镜病检结果 1年。结果  73例完成了随访调查 ,占 84.9%。三种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程度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膀胱镜病检复查 ,灌注治疗效果好于电切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效果好于电切治疗效果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比较灌注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 ( 2 2 /2 8)与综合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 ( 3 0 /3 4)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1.0 60 ,P =0 .3 0 3 )。结论 膀胱药物灌注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的膀胱镜病检复查 ,效果好于电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按分组分别给予门静脉输注供者骨髓细胞(DBMC)(B组)、骨化三醇灌胃(C组)、输注DBMC及骨化三醇灌胃(D组)以及环孢素A(CsA)灌胃(E组)。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钙、磷浓度,进行受者与供者及无关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结果 D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其它各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7d,C组、D组、E组受者脾细胞均能显著抑制供者及第三方无关供者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引起的MLR;D组手术前后血磷、血钙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D组最轻;D组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组(A组)、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骨化三醇灌胃联合DBMC输注可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2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探讨其骨折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21例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根据不同病例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共计50个肢体.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立即感相应肢体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8%(49/50).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86%(18/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术后发生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26个(52%),肌力下降18个(36%),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痉挛状态复发1个(2%).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和术后坚持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ASD患儿.男6例,女10例;年龄2~14(8±4)岁,体重10~40(23±9)Kg.先行右心导管用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堵闭ASD,术后随访疗效,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此法封闭16例ASD,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70±30)血n,透视时间(13±8)min,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右房、右室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恢复正常(P<0.05);无残余分流发生.结论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0.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