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97篇
  免费   13494篇
  国内免费   9255篇
耳鼻咽喉   1171篇
儿科学   1895篇
妇产科学   1021篇
基础医学   12148篇
口腔科学   2680篇
临床医学   17887篇
内科学   16033篇
皮肤病学   1278篇
神经病学   5008篇
特种医学   5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3693篇
综合类   31801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4266篇
眼科学   2787篇
药学   16371篇
  142篇
中国医学   10445篇
肿瘤学   8994篇
  2024年   602篇
  2023年   2103篇
  2022年   5099篇
  2021年   6445篇
  2020年   5156篇
  2019年   3582篇
  2018年   3822篇
  2017年   4083篇
  2016年   3507篇
  2015年   6037篇
  2014年   7549篇
  2013年   8031篇
  2012年   11691篇
  2011年   12623篇
  2010年   10325篇
  2009年   8666篇
  2008年   9500篇
  2007年   9393篇
  2006年   8483篇
  2005年   7530篇
  2004年   5073篇
  2003年   4453篇
  2002年   3558篇
  2001年   2972篇
  2000年   2809篇
  1999年   2052篇
  1998年   1191篇
  1997年   1105篇
  1996年   856篇
  1995年   777篇
  1994年   742篇
  1993年   441篇
  1992年   503篇
  1991年   454篇
  1990年   384篇
  1989年   319篇
  1988年   245篇
  1987年   246篇
  1986年   179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4篇
  1973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通过分析鼻骨外伤X线成像特点,重点探讨了常规X线与DR检查在鼻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表明DR摄影是鼻骨常规检查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4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并存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700例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1418例存在不同的诊断失误。结论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同时应注意其合并的其他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93.
本文在探讨院务公开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完
善制度建设以及创造良好的医院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深化院务公开,建立医药购销领域长效机
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
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8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及预后。方法使用PGE1行阴茎海绵体注射,阴茎硬度检查仪(Rigiscan)连续记录1h,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查PGE1注射剂量,确定每例患者合适的注射量,掌握注射方法后回家自行注射。共筛选出ED患者410例,随访患者阴茎勃起情况、药量调整和副作用。结果410例ED患者中,心理性139例,静脉性83例,动脉性36例,神经性78例,混合性74例。对治疗满意的患者有256例(62.44%),其中21例(5.1%)在使用PGE15次后停用,并能达到满意的性生活而治愈。293例(71.46%)患者自述注射时有胀痛感。171例(43.17%)因疼痛(105例)、操作不便(25例)、副作用顾虑(37例)和其他原因(4例)而于6个月后放弃治疗。204例(49.76%)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1年,24例(5.85%)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5年,7例(1.7%)使用已有8年。未发现阴茎异常勃起和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注射损伤阴茎表面血管致瘀斑者有20例。有27例患者失访。结论PGE1是治疗E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长期使用。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阴茎疼痛。Rigiscan能帮助确定PGE1的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95.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6.
瘢痕疙瘩是烧伤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其在遗传机制、免疫作用、细胞增殖与胶原代谢、细胞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不同剂量、用药方法对扩张组织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家猪为实验动物,采用持续恒压扩张技术,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bFGF和硫糖铝对扩张组织的影响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扩张术同时每日2次局部应用bFGF 9AU/cm2 硫糖铝100μg/ml,共7 d,浸于明胶海绵上缓慢持续释放对扩张组织的影响最明显,效果最佳,扩张器内实际注液量、扩张所获得的皮肤净增面积明显增加,皮瓣回缩率降低.表皮细胞层数增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成纤维细胞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高.药量增加效果未随之增加.结论持续恒压扩张术时合用bF-GF 9AU/cm2 硫糖铝100μg/ml,每日2次注药浸入明胶海绵持续缓慢释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在ELISA检测HBsAg试验中,标本混入WBC后,WBC的粘附现象对试验结果的干扰。方法 观察WBC粘附现象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情况,以及血浆中WBC含量与干扰程度的关系,同时采用增加洗涤次数的方法对抗WBC粘附的效果观察。结果 标本混入WBC,WBC在反应板内发生粘附。WBC的中性粒细胞含过氧化物酶对试验结果造成干扰;标本中单位体积WBC含量与WBC的粘附量不成正比,但WBC的有效粘附数与OD值直接相关,粘附量越多,OD值越高;且WBC的粘附经洗涤10次也未能完全洗脱。结论 在ELISA检测HBsAg工作中应注意WBC对试验产生的非特异性干扰,采用多种方法防止WBC的混入。  相似文献   
100.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severe diseases, especially to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ular disorders. Thrombolytic therapy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such disease, which decreased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grea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