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09篇 |
免费 | 4648篇 |
国内免费 | 35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0篇 |
儿科学 | 880篇 |
妇产科学 | 550篇 |
基础医学 | 4993篇 |
口腔科学 | 720篇 |
临床医学 | 7282篇 |
内科学 | 6567篇 |
皮肤病学 | 623篇 |
神经病学 | 2260篇 |
特种医学 | 20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4936篇 |
综合类 | 13305篇 |
现状与发展 | 9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590篇 |
眼科学 | 1391篇 |
药学 | 6884篇 |
68篇 | |
中国医学 | 3607篇 |
肿瘤学 | 33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453篇 |
2022年 | 1420篇 |
2021年 | 1966篇 |
2020年 | 1692篇 |
2019年 | 1270篇 |
2018年 | 1314篇 |
2017年 | 1584篇 |
2016年 | 1324篇 |
2015年 | 2313篇 |
2014年 | 3135篇 |
2013年 | 3476篇 |
2012年 | 4968篇 |
2011年 | 5451篇 |
2010年 | 4485篇 |
2009年 | 3875篇 |
2008年 | 4287篇 |
2007年 | 3942篇 |
2006年 | 3839篇 |
2005年 | 3047篇 |
2004年 | 2374篇 |
2003年 | 2130篇 |
2002年 | 1736篇 |
2001年 | 1352篇 |
2000年 | 1058篇 |
1999年 | 683篇 |
1998年 | 412篇 |
1997年 | 411篇 |
1996年 | 315篇 |
1995年 | 257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4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4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胃癌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在胃癌发展中的变化及血管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 )的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 F- 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检测 5 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分析其与胃癌的发展关系。结果 :微血管密度在癌组织为 40 .2 4± 13.6 ,癌旁为 2 5 .2 0± 10 .12 ,正常组织为 14.2 1± 4.2 5 (P<0 .0 5 ) ,有转移者与无转移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40 .17± 8.91和 19.2 1±10 .0 4(P<0 .0 1)。结论 :微血管的生长与胃癌的发展有关 ,除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 ,肿瘤分期具有预后意义外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也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942.
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选用ED3ε、CD56等抗体)确定瘤细胞来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 117例TCL中26例表达NK/T细胞标记(22.2%),其中鼻部NK/T细胞淋巴瘤15例(57.7%);肿瘤细胞的多形性(18/26、69.2%)和凝固性坏死(12/26例、46.2%)是主要的病理学特点;EB病毒感染率46.2%(12/26),其中鼻部感染率73.3%(11/15),非鼻部为9.1%,两组比较P<0.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常发生在鼻部,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和坏死是自组织学特点,EBV感染与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3.
944.
目的以缺氧诱导的HK-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脯氨酸羟化酶2/缺氧诱导因子1α(PHD2/HIF-1α)信号途径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以及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每组20只,空白组以10 m L/(kg·d)生理盐水,给药组以67.5 g/(kg·d)六味地黄汤灌胃连续1周,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清。体外培养HK-2细胞,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胎牛血清)、正常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氯化钴(Co Cl2)处理组(150μmol/LCo Cl2+10%正常大鼠血清)和含药血清组(150μmol/LCo Cl2+10%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K-2,分组处理24 h后,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缺氧诱导的HK-2细胞中PHD2、HIF-1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Co Cl2处理组HK-2细胞中PHD2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5),而HIF-1α、CTGF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Co Cl2处理组比较,含药血清组HK-2细胞中PHD2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而HIF-1α、CTGF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PHD2/HIF-1α信号途径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上调PHD2的表达,促进HIF-1α的降解,后者下调CT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并发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该类疾病的基本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因体检发现一侧卵巢肿物入院,行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卵巢瘤,2例患者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患侧肿瘤剥除术。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并发类癌,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并发类癌术前极易误诊。患侧附件切除术是治疗该种疾病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46.
目的初步验证贺氏火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为毫针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贺氏火针疗法。主要评价指标面部残疾指数(FDI),次要评价指标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分别对2组在入组后、4周末、8周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躯体功能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在第4、8周末明显提高(P0.05),而社会功能评分在第8周末有明显降低(P0.05);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有54%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38%(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有86%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64%(P0.05)。结论贺氏火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47.
目的:在成年双生子人群中探索与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存在相关性的DNA甲基化位点。方法:研究人群来自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共476名双生子,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疾病状况等信息,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信息,使用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芯片对外周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在全基因组范围寻找与血压指标存在相关性的DNA甲基化位点,显著性水平为错误发现阳性位点率<0.05。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控制最终纳入465名双生子(122对同卵双生子,104对异卵双生子,13对双生子的其中之一),年龄(44.8±13.2)岁,男性多于女性,同卵略多于异卵,目前吸烟和目前规律饮酒者所占比例均大于30%。所有双生子个体均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血压指标相关分析,经多重校正后未发现显著的甲基化位点,但位于10号染色体的cg07761116在3个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相关分析中的P值相对较小, 提示其可能是一个与血压相关的位点。还有7个位点在两个血压指标相关分析中的P值较小,所在基因与神经发育、蛋白质稳态、炎症反应等功能相关。结论:没有明确证据支持与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性的甲基化位点,可能由于样本量不足等原因,可以为后续开展类似的双生子研究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以关注10号染色体上的cg07761116及其他P值较小的位点。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乳腔镜辅助改良根治术患者413例,其中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127例,作为实验组,乳腔镜辅助传统改良根治术286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最匹配的12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瘀斑、血肿、感染、复发率、转移率、术后满意度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瘀斑、血肿、感染、复发率、转移率、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49.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证实,目前研究认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突触素p38、生长相关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表达,并可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结合、降低CSPGs对神经再生的抑制作用;控制某些蛋白的修饰如磷酸化过程以及阻断中枢神经损伤后产生的抑制再生蛋白的抑制作用等,而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5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以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的少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大部分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个别可呈散发性。临床特点为:儿童期以足部的肌张力障碍起病,少数成年发病者可首发震颤,伴有某些帕金森病的特点;症状有明显的晨轻暮重现象;口服小剂量的多巴制剂对其有显著持久的疗效。仅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