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5篇
  免费   2123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耳鼻咽喉   198篇
儿科学   277篇
妇产科学   416篇
基础医学   2011篇
口腔科学   433篇
临床医学   2942篇
内科学   2918篇
皮肤病学   253篇
神经病学   974篇
特种医学   6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445篇
综合类   4469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046篇
眼科学   556篇
药学   2767篇
  17篇
中国医学   1722篇
肿瘤学   133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1025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970篇
  2014年   1229篇
  2013年   1278篇
  2012年   1832篇
  2011年   1918篇
  2010年   1467篇
  2009年   1241篇
  2008年   1474篇
  2007年   1362篇
  2006年   1313篇
  2005年   1110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662篇
  2001年   496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PC)和内皮祖细胞(EPC)增殖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加入小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00μmol/L)培养6~48 h后,平滑肌肌动脉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的植物凝集素(FITC-UEA-I)和DiI结合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 结果 辛伐他汀显著抑制骨髓源SPC增殖,0.01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 h,SPC数量减少了(5.8±3.1)%(对照组与0.01μmol/L辛伐他汀组分别为4070±184与3833±126,P<0.05).辛伐他汀可促进EPC增殖,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00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 h EPC数量增加(2.0±0.1)倍(对照组与1 μmol/L辛伐他汀组分别为1249±146与3762±138,P<0.01). 结论 辛伐他汀抑制SPC增殖,促进EPC增殖,局部应用有抑制再狭窄和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可能.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慢性炎性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逐渐受到重视,而复杂的炎性反应也对动脉粥样硬化定向有效的治疗提出了挑战.目前体内外研究认为,Toll样受体(TLR)途径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TLR4途径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使用可能成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1年7月至200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DPB患者72例.主要检查包括:X线胸片、胸部CT、副鼻窦CT、肺组织活检、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冷凝集试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主要给予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针对感染致病菌的抗生素、氧疗、对症、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按诊断标准,确诊51例,一般诊断6例,可疑诊断15例.(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98.6%患者有咳痰;气促者占91.7%;超过55.6%患者肺部听诊有干啰音;而有湿哆音者占94.4%;伴有肺气肿者占41.7%.(3)有副鼻窦炎者占77.8%;23.6%病例有吸烟史.(4)继发支气管扩张者45.8%、伴有肺心病者9.7%;4例(5.5%)同时合并支气管哮喘;伴发高血压者5.6%,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者2.8%,伴发胸腺增生者1例.(5)经过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80%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和肺部干哆音均在3 d内得以明显减轻;超过90%的病例治疗后10~40 d影像学明显改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提高.72例患者13例(18.1%)完全治愈,但停药后复发2例(15.38%),再次治疗后1例治愈,另1例好转;其余57例不同程度好转,好转者中2例在随访中死亡,1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1例死于心肌梗死.(6)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9/70,41.4%);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8/70,11.4%),第三位是肺炎克雷白杆菌(4/70,5.7%).(7)肺活检率9.7%;冷凝集试验阳性率14.3%(10/70);12例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仅3例阳性(25.0%).(8)51.4%的患者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38.9%的患者最初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其余依次为肺结核20.8%,特发性肺纤维化12.5%,支气管炎9.7%,结节病和哮喘均为2.8%,肺癌1.4%.结论 (1)DPB在中国并非少见,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可能隐藏部分DPB患者.(2)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提高DPB诊断率的关键.(3)DPB预后良好,及时治疗可以治愈.(4)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佳的DPB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33例常规体格检查提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者,分为A1组(307例)和A2组(126例),将同期204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型(一般硬化型)、Ⅳ型(血管狭窄型,狭窄率>50%)的检出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Ⅰ型血流频谱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35.1%与66.6%(P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肿周围区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 12h~ 7d血肿周围区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但每个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 (A ,曾称为光密度OD)值无显著变化。脑出血 12h时 ,以FⅧ RAg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平均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d后微血管密度和A值逐渐增高。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VEGF的高表达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 ,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96.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和蛋白表达,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发现,不同浓度(10、20、40mg/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影响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低密度脂蛋白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相应浓度低密度脂蛋白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剂量低密度脂蛋白组,又随剂量增加而增高。提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增强其活性,因而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降解,形成易损斑块,而易损斑块破裂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997.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丙二醛 (MDA)和血浆内毒素 (ET)等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HPLC)和生物学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鲎试验 (LLT)、硫化巴比妥酸法 (TBA)对 6 0例健康对照者、2 1例急性肝炎、85例慢性肝炎、2 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PAF、TNF α、ET和MDA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比较 ,两者呈较好的相关性 (r =0 .912 )。肝炎患者血PAF、TNF α、内毒素和MDA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重型肝炎患者血中PAF水平与ET、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892 ,P <0 .0 1;r =0 .76 7,P <0 .0 1) ;血清TNF α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成正相关 (r =0 .86 3,P <0 .0 1)。结论 rHPLC法测定PAF可靠 ,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 ;联合测定血PAF、MDA、ET、TNF α有助于检测病毒性肝炎的进行性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 ,有助于推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代谢、Ca2 浓度、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大量堆积,脂质过氧化增强,Ca2 含量增高,而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治疗组心肌组织乳酸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也明显较低,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5),其中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和维拉帕米皆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并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Ca2 含量(P<0.05).结论地精子皂甙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乳酸代谢,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缺血心肌细胞ATP含量,提高心肌细胞膜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活性,抑制了Ca2 超负荷,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苯扎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5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A组)和对照组(B组),通过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I2(PGI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指标的变化,来观察苯扎贝特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结果 A组在治疗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NO显著升高.ET、TXA2/PGI2明显降低;而且A组舒张压降低较B组显著,并与血甘油三酯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有关。结论 苯扎贝特可能通过调整血脂代谢紊乱,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能对患者舒张压有额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