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171篇 |
免费 | 19929篇 |
国内免费 | 131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77篇 |
儿科学 | 2744篇 |
妇产科学 | 1782篇 |
基础医学 | 16145篇 |
口腔科学 | 3725篇 |
临床医学 | 26251篇 |
内科学 | 21714篇 |
皮肤病学 | 2369篇 |
神经病学 | 6148篇 |
特种医学 | 741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15719篇 |
综合类 | 47823篇 |
现状与发展 | 53篇 |
一般理论 | 8篇 |
预防医学 | 20036篇 |
眼科学 | 4390篇 |
药学 | 23178篇 |
340篇 | |
中国医学 | 18060篇 |
肿瘤学 | 116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9篇 |
2023年 | 2913篇 |
2022年 | 7452篇 |
2021年 | 9142篇 |
2020年 | 7732篇 |
2019年 | 5229篇 |
2018年 | 5368篇 |
2017年 | 6379篇 |
2016年 | 5162篇 |
2015年 | 8783篇 |
2014年 | 10907篇 |
2013年 | 11950篇 |
2012年 | 17967篇 |
2011年 | 18878篇 |
2010年 | 15603篇 |
2009年 | 13172篇 |
2008年 | 14003篇 |
2007年 | 13591篇 |
2006年 | 12094篇 |
2005年 | 10264篇 |
2004年 | 6821篇 |
2003年 | 6128篇 |
2002年 | 4860篇 |
2001年 | 4071篇 |
2000年 | 3311篇 |
1999年 | 2044篇 |
1998年 | 1037篇 |
1997年 | 1059篇 |
1996年 | 800篇 |
1995年 | 668篇 |
1994年 | 634篇 |
1993年 | 368篇 |
1992年 | 338篇 |
1991年 | 324篇 |
1990年 | 285篇 |
1989年 | 220篇 |
1988年 | 206篇 |
1987年 | 187篇 |
1986年 | 125篇 |
1985年 | 95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49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4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动物痛行为反应(缩足反射)确定局部和鞘内应用川芎嗪(TMP)对ATP等P2X受体激动剂所致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行为反应的影响。P2X3受体拮抗剂TNP-ATP(0.3μmol/L)明显抑制P2X受体激动剂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反应。大鼠足底局部应用TMP(0.1-10mmol/L)剂量依赖性地对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鞘内应用TMP(50mmol/L)对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MP可通过阻断P2X3受体介导的伤害性兴奋传入抑制P2X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本文分析91例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心电图 V_1导联上 P 波的终末电势(PTFv_1)由 V_1导联的负向 P 波深度×宽度求得,单位为 mm·s。正常值≥-0.03mm·s,本组 PTFv_1异常者共44例,占48.4%,与 AMI 病人的年龄、梗塞部位、面积扩大及泵衰竭的增重有很大关系。经过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 PTFv_1可恢复正常。因此,PTFv_1对老年 AMI 的预后判断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77.
从加强医疗病房的重危患餐巾选取因呼吸衰竭而给予呼吸机支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进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B组20例未行PN治疗。对通气/换气功能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H、PaO_2、PaCO_2及HCO_3~-无明显差异;A组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比值轻度降低,而肺泡-动脉氧压差及肺内分流明显升高。提示PN中的脂肪乳和高糖可能是导致呼吸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Molineux Graham; McCrea Clay; Yan Xiao Qiang; Kerzic Patrick; McNiece Ian 《Blood》1997,89(11):3998-4004
79.
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对盆腔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两种方法对盆腔血供的影响。方法:将两组犬在膀胱上动脉分支以下之髂内动脉分别行结扎与栓塞,对比观察两组膀胱创面出血、盆腔动脉造影及盆腔脏器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盆腔脏器的血供情况。结果:①结扎组膀胱创面出血明显大于栓塞组;②结扎组髂内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早于且数目多于栓塞组;③两组盆腔脏器均未见缺血坏死。结论:栓塞组阻断髂内动脉侧支循环的数目多于结扎组,故对盆腔血供的影响大于结扎组。避免髂内动脉阻断范围过广可减少盆腔脏器缺血坏死的机会。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几个问题:(1)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比率;(2)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分型、分期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微转移的主要因素;(3)探讨微转移的方式、顺序。方法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清扫的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检测微转移的存在。另外收集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和Ⅱ期、Ⅲ期肺癌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SP法)标志,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阴性;Ⅱ期和Ⅲ期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阳性。91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总的微转移率为49%(45/91)。结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a期;有必要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淋巴结微转移遵循肺门到纵隔的途径;腺癌存在跳跃式微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