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94篇
  免费   2837篇
  国内免费   1634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442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1702篇
口腔科学   532篇
临床医学   3383篇
内科学   2670篇
皮肤病学   458篇
神经病学   586篇
特种医学   965篇
外科学   2698篇
综合类   823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401篇
眼科学   278篇
药学   3734篇
  29篇
中国医学   2865篇
肿瘤学   1034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790篇
  2021年   957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534篇
  2017年   774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1058篇
  2014年   1443篇
  2013年   1887篇
  2012年   2585篇
  2011年   2884篇
  2010年   2834篇
  2009年   2445篇
  2008年   2510篇
  2007年   2358篇
  2006年   2130篇
  2005年   1623篇
  2004年   1120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胰腺肿瘤术前准确的可切除性评估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CTA。但是,由于CTA影像学评估存在一些缺陷,常常导致错误地判断。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腹腔血管及胰腺肿瘤进行三维重建,3D模型可清晰的显示肿瘤和周围血管的空间立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切除性评估的标准。数字医学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胰腺肿瘤诊断的正确性和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病理N1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理N1(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N1期的9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术后3年内有52例(54.7%)出现复发转移,其中局域性复发42例(44.2%),血行转移10例(1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浸润深度(RR=3.604,P=0.027)、淋巴结转移组数(RR=4.834,P=0.009)、淋巴结转移野数 (RR=5.689,P=0.003)及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RR=1.594,P=0.048)是影响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对于术前临床评估为多组或多野淋巴结转移者,诱导治疗或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收治的641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分,通过单因素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NRS2002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1%(26/641),其中术前NRS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与小于3分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9%(18/259)和2.1%(8/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校正了年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影响因素后证实,NRS2002评分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8,95%CI:1.324~7.722,P=0.010)。结论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有助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从而为预防性造瘘的适应证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微创技术与器械设备的进步给外科治疗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进程中,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在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并将继续带给医生更多潜在的技术获益及患者更大的疗效获益。胃癌手术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机器人胃癌手术具有满意的短期疗效(如快速的术后康复),而且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同的根治效果。但是,机器人胃癌手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如手术时间延长,费用较高。远期疗效不明确。因此,机器人胃癌手术的作用还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的技术特点和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腹腔动脉重度狭窄的CTA及DSA表现,探讨对该类患者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的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腹部CTA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确诊的腹腔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评估其腹腔动脉狭窄的原因、程度,侧支循环和介入手术的处理。结果 11例患者腹腔动脉狭窄均为中弓韧带压迫所致,均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形成;对其中10例采用不同方法成功进行了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论 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腹腔动脉狭窄时,适宜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术前腹部CTA对于该类患者的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背景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作为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备受输血医学、血液病学与重症医学界关注.因起病急、病情重、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靶点,已成为输血相关病死率升高的头号致病因素;不幸的是,围术期临床工作人员却少有认识. 目的 提高对TRALI的重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降低TRALI发生率及死亡率. 内容 参考近期较新文献,就TRALI的定义、发病机制、预防举措等进行综述. 趋向 研究TRALI的确切发病机理,并创新有效防治手段对于治疗TRALI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女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围手术期输血量和输血需求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本组严格病例筛选标准的59例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这些患者均为接受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共71个膝关节)。评估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假体厂家、术前血红蛋白值及血沉值等临床因素对围手术期出血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结果术前血沉值异常患者较血沉值正常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量更大(Z=-2.015,P〈0.05),血沉值对输血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值与围手术期输血量呈正相关(r=0.347,P〈0.01)。在年龄1〉65岁患者中,术前血沉值异常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比血沉值正常患者明显增多(Z=-2.915,P〈0.01),血沉值(P〈0.01)与血红蛋白值(P〈0.05)对输血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血沉值与输血量的正性相关有高度显著性(r=0.489,P〈0.01)。结论对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术前血沉值可能是预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总结对合并脊柱疾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位置与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收治的27例(38髋)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4例(33髋),既往脊柱内固定史3例(5髋),左侧19髋,右侧19髋;双髋11例,单髋16例。患者25男2女;年龄21~61岁,平均40.33岁,病程0.5~20年,平均12.1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7.76±15.9)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未见下沉、松动等现象,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54±7.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6,P<0.01)。所有患者矢状面解剖参数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I=SS+PT。SS>PT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3.31±6.37)分,而SSPT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2,P<0.05)。术后Harris评分与SS/PI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82(P<0.05)。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与PT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866(P<0.01)、0.82(P<0.01),与SS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254(P>0.05)、-0.412(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THA,因为患者骨盆和脊柱对病变或内固定的代偿性改变,术前进行矢状面参数的评估,对髋臼假体最佳位置的安放及避免术后撞击、脱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调查广州4所教学医院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并明确营养风险发生率在性别或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广州4所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胸外科等6个专科符合NRS2002评定标准的2550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共获取2142例(84%)的BMI值,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7.8%和41.5%;6个专科中,呼吸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28.2%和55.9%;≥70岁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70岁者(64.2%US32.6%,P=0.000);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有营养风险者的营养支持率为47.6%,无营养风险者的营养支持率为19.4%。肠外营养占全部营养支持的88.7%。结论NRS2002是进行营养筛查的一个有效工具,可推荐用于新人院患者。广州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70岁患者更易发生营养风险;营养治疗存在不恰当的营养干预及肠外营养的过度使用。应在精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mL/min和阻力系数大于0.5mm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