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52篇 |
免费 | 4984篇 |
国内免费 | 30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3篇 |
儿科学 | 712篇 |
妇产科学 | 529篇 |
基础医学 | 3784篇 |
口腔科学 | 969篇 |
临床医学 | 6392篇 |
内科学 | 5675篇 |
皮肤病学 | 736篇 |
神经病学 | 1584篇 |
特种医学 | 17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251篇 |
综合类 | 12613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474篇 |
眼科学 | 854篇 |
药学 | 6648篇 |
48篇 | |
中国医学 | 4681篇 |
肿瘤学 | 2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8篇 |
2023年 | 690篇 |
2022年 | 1634篇 |
2021年 | 2037篇 |
2020年 | 1785篇 |
2019年 | 1140篇 |
2018年 | 1215篇 |
2017年 | 1451篇 |
2016年 | 1207篇 |
2015年 | 2055篇 |
2014年 | 2685篇 |
2013年 | 3145篇 |
2012年 | 4379篇 |
2011年 | 4733篇 |
2010年 | 4227篇 |
2009年 | 3654篇 |
2008年 | 3984篇 |
2007年 | 3699篇 |
2006年 | 3431篇 |
2005年 | 2720篇 |
2004年 | 1972篇 |
2003年 | 1700篇 |
2002年 | 1423篇 |
2001年 | 1248篇 |
2000年 | 894篇 |
1999年 | 514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50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101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77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10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3.
腮腺外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延伸PCR方法克隆到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漆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重组质粒经线性化、电激转化Pichia pastoris KM71,部分阳性克隆的PCR结果表明:漆酶基因已整合到巴斯德毕赤酵母染色体上,重组菌经甲醇诱导后3~5d产漆酶量最高,为2-3U/mL。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本文详细阐述了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特点,并论述了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严重肺挫伤早期肺泡灌洗液表面活性蛋白变化与肺功能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严重肺挫伤及缺血再灌注后早期肺泡灌洗液(BALF)中表面活性蛋白(SP)-A、B、C、D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及肺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75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肺挫伤组(B)及缺血再灌注组(C)。每组均为25只。检测各组0,1,2,3,4h肺功能变化及BAIF中SP—A、B、C、D含量百分比,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C组sSP—A、B、C、D含量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肺功能出现明显的损害且呈持续下降(P〈0.05);肺泡Ⅱ型细胞电镜及病理学检查呈不同程度的炎症及变性改变。结论严重肺挫伤BALF中SP—A、B、C、D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8.
UVB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质形成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除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外,还参与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UVB照射影响了角质形成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并影响细胞因子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及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概述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在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BD)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皮肤SCC和30例BD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在BD组织中hTR和hTERTmRNA呈弱表达,阳性率为23.33%和16.67%。在SCC中,hTR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93.33%。其中Ⅰ、Ⅱ级SCC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88.24%,无强阳性;Ⅲ、Ⅳ级SCC阳性率分别为92.31%和1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和76.92%。SCC和B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CC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hTR和hTERTmRNA的表达增多是预测皮肤SCC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54例经DSA全脑造影及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1-70岁,ASAⅡ-Ⅲ级,急诊11例。术前昏迷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