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20篇 |
免费 | 3568篇 |
国内免费 | 215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9篇 |
儿科学 | 467篇 |
妇产科学 | 228篇 |
基础医学 | 2201篇 |
口腔科学 | 816篇 |
临床医学 | 4304篇 |
内科学 | 3117篇 |
皮肤病学 | 548篇 |
神经病学 | 735篇 |
特种医学 | 1505篇 |
外科学 | 3061篇 |
综合类 | 9682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4034篇 |
眼科学 | 478篇 |
药学 | 4063篇 |
49篇 | |
中国医学 | 3936篇 |
肿瘤学 | 16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8篇 |
2023年 | 502篇 |
2022年 | 1245篇 |
2021年 | 1405篇 |
2020年 | 1292篇 |
2019年 | 678篇 |
2018年 | 757篇 |
2017年 | 986篇 |
2016年 | 738篇 |
2015年 | 1286篇 |
2014年 | 1798篇 |
2013年 | 2173篇 |
2012年 | 3343篇 |
2011年 | 3487篇 |
2010年 | 3153篇 |
2009年 | 2900篇 |
2008年 | 2899篇 |
2007年 | 2828篇 |
2006年 | 2473篇 |
2005年 | 1863篇 |
2004年 | 1372篇 |
2003年 | 1097篇 |
2002年 | 884篇 |
2001年 | 764篇 |
2000年 | 602篇 |
1999年 | 223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5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1936年 | 2篇 |
193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及其分娩早产儿的GBS感染状况,评估早产儿GBS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859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和直肠拭子行GBS培养,其中515例行实时PCR GBS DNA检测。采集所纳入孕妇分娩的早产儿的口咽分泌物、胃液或血液进行GBS培养。取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的早产儿脐血测定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调查早产儿GBS感染情况和影响定植的围产因素。结果 859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培养阳性率为14.8%(127/859)。515例GBS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5.1%(78/515)。859例孕妇共分娩活产早产儿976例,其中43例(4.4%)GBS培养阳性;4例发生早发型GBS疾病,其中2例肺炎,2例早发型GBS败血症。127例GBS阳性孕妇分娩的127例早产儿中,34~<37周早产儿组GBS阳性率明显低于<34周早产儿组(P=0.013),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4周早产儿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儿GB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6.556、6.160,均P < 0.05)。结论早产儿GBS阳性率及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与胎龄相关。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早产儿GBS定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62.
关节周围损伤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治疗较为棘手.非手术治疗中抗炎药及放、化疗药等对肘关节僵硬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康复治疗中旋转张紧器、可活动外固定支架及持续被动运动等均利于改善肘关节功能,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计划.非手术治疗无效且肘关节伸直>30°或屈曲<130°为手术指征,患肘影响工作与生活也可考虑手术.肘关节松解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入路选择取决于皮肤瘢痕、病理定位和需同时治疗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等,一般采用前后内外侧4种基本入路,也可采用联合入路.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取得满意疗效.肘关节置换术成功率低且并发症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肥胖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嗜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滥用共同成为当代肝病的三大病因,肥胖症及其伴随的胰岛素抵抗直接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重要类型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肥胖流行已成为近十年NAFLD患病率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在很多国家,NAFLD已成为慢性肝病最常见原因。然而亚洲一些NAFLD患者通常并无肥胖,这可能与各种族间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不同有关。另外,并非所有肥胖患者都并发脂肪肝。提示体内增多的脂肪对肝脏并非都有害,仅某些部位的脂质沉积易引起代谢紊乱和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侧、Garden分型、损伤至手术前时间、术前是否牵引、内固定是否取出、股骨头后倾角度、是否有股骨颈皮质粉碎、术后负重活动时间、复位质量等,并分析上述指标对术后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的影响。结果青壮年患者发生术后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与Garden分型、内固定是否取出、股骨头后倾角度、股骨颈皮质粉碎情况、复位质量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内固定是否取出、复位质量、股骨头后倾角度与术后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关系密切(P<0.05)。结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内固定是否取出、复位质量、股骨头后倾角度与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肝衰竭病人营养支持中实施夜间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肝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日间组(41例)及夜间组(41例)。日间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日间营养干预,夜间组在日间组的基础上加强夜间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相关营养指标、Child-Pugh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评分、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经夜间营养护理干预后,夜间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日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2周、4周后夜间组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日间组,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日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夜间组营养护理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GQOL-74量表评分高于日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衰竭病人住院期间加强实施夜间营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意义。方法:取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25例及正常膀胱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 、AQP2和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膀胱组织中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大量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AQP1表达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2主要表达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细胞间质中,两者表达强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 、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AQP1、AQP3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编制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型编制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随机抽取500名护生实施问卷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及信效度评估,3周后,随机抽取200名护生检验重测信度。结果: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包括知识、态度及行为3个维度,共30个条目,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0.92,0.95,0.96;分半信度为0.82,总量表及各维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82,0.83,0.85。量表总内容效度指数为0.93,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5~1.00。结论: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生灾害护理知信行水平的工具,可作为灾害护理教育的形成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0例。结果20例获2-2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14-35d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Harris评分为75-92分。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1例9个月时X线片发现髋臼磨损。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