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03篇 |
免费 | 3021篇 |
国内免费 | 22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4篇 |
儿科学 | 577篇 |
妇产科学 | 179篇 |
基础医学 | 1799篇 |
口腔科学 | 678篇 |
临床医学 | 3904篇 |
内科学 | 2495篇 |
皮肤病学 | 241篇 |
神经病学 | 705篇 |
特种医学 | 1267篇 |
外科学 | 3091篇 |
综合类 | 8553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3718篇 |
眼科学 | 312篇 |
药学 | 4040篇 |
54篇 | |
中国医学 | 3189篇 |
肿瘤学 | 12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4篇 |
2023年 | 451篇 |
2022年 | 1039篇 |
2021年 | 1251篇 |
2020年 | 1150篇 |
2019年 | 560篇 |
2018年 | 615篇 |
2017年 | 886篇 |
2016年 | 750篇 |
2015年 | 1252篇 |
2014年 | 1576篇 |
2013年 | 2052篇 |
2012年 | 2958篇 |
2011年 | 3073篇 |
2010年 | 2737篇 |
2009年 | 2489篇 |
2008年 | 2532篇 |
2007年 | 2393篇 |
2006年 | 2215篇 |
2005年 | 1581篇 |
2004年 | 1192篇 |
2003年 | 995篇 |
2002年 | 741篇 |
2001年 | 738篇 |
2000年 | 527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基于"十一五"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对DN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分层、横断面调查。结果 DN症状以神疲乏力、咽干口渴、面足浮肿、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多见;气虚证、血瘀证3期构成比均在60%以上,阴虚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Ⅳ、Ⅴ期普遍存在湿浊证,Ⅴ期血虚证构成比为80%;证素组合多达几十种,组合规律表现为随病程发展由少及多、由简单及复杂趋势。结论 DN证候具有虚实夹杂、证素组合等多维复杂性特点,但其证候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照护模式对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的8 ~18岁慢性病患儿394例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调查.通过SPSS20.O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患儿家庭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家庭的一般特征及患儿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慢性病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4类:管理有效型、基本适应型、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4类家庭照护模式中患儿的病程、半年内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缺课天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患儿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半年内缺课天数、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总体生活质量相关(分别β=-0.119,-0.147,-0.248,-0.294,均P<0.05),解释了患儿生活质量23.1%的变异量.结论 慢性病患儿家庭采用的4类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照护模式的特征和差异为慢性病患儿家庭制定更精准的疾病管理计划,有效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野生型p53基因、Rb基因、反义IGF-I基因与大鼠反义AT1B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将上述4种基因分别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d后观察并比较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53基因、Rb基因治疗组及反义IGF-I基因治疗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AdVβgal组相比,反义AdVAT1B基因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而p53基因治疗组、Rb基因治疗组、反义IGF-I基因组及反义AdVAT1B基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4种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4.
①目的 观察锡类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6例 ,应用锡类贴片局部治疗 ;对照组 4 8例 ,应用锡类散局部治疗。观察两组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黏附时间、病人的疼痛强度、溃疡愈合的时间及治疗有效率。③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 3h仍有药物附着于溃疡面 ,用药 1~ 7d的疼痛强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4 .6 2~ 13.70 ,P <0 .0 1) ;治疗组溃疡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2 1、11.88,P <0 .0 5、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0 7% ,对照组为 5 2 .0 9%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31.76 ,P <0 .0 1)。④结论 锡类贴片是一种局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目前电子病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的中医特色,最后从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设计三方面对中医动态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依照上述设计我们实现了一个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软件系统(auto-tracing vessel image analysissystem,ATVIAS)针对血管超声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在动脉硬化的发病早期,根据动脉硬化时硬度、弹性、张力等的变化,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一种全新、无创、可靠的方法.方法分别对100例健康成人及217疑似冠心病并接受冠脉造影或双源CT检查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颈动脉超声图像各项指标和参数,比较分析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超声图像各项测值的关系.结果运用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能较好的自动描记血管内膜,尤其是不规则血管也能准确的自动描记并得出相应测量结果,Eρ、β、PWV-β三指标与内膜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收缩期血流剪切力Tp自第4周起减小,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IMCSA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P<0.01),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IMT明显增加,IMCSA明显增大,2支以上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的Ep、β、PWVβ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健康成人组(P<0.05),TP和T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康成人组(P<0.01).结论血管超声自动追踪分析系统可自动描记血管内膜界线,准确测量血管内径等相关参数;Ep、β、C是预测和评估动脉硬化的较好指标,颈动脉IMCSA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中内膜厚度正常时剪切力可以更早期地反映血管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07.
108.
FAN Yi Sun LIU Cheng ZHU Hui Juan DING Yi ZENG Wan Jie YIN Xu Fang DING Shuang Shuang ZHANG J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15,(3):219-221
Because of limited viral replication and lack of cytopathic effect in cell culture,a new PCR-based rapid seroneutralization assay for detection of GII.4norovirus neutralized antibodies was developed with serum samples from acute-phase patients,convalescent-phas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According to this study,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in 100% of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天内)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ACS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 mg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6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 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入院后4周、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ACS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且20 mg作用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为明显。治疗4周后TC、LDL-C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ACS患者住院后尽早(24~48 h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 h)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探讨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哮喘组,C组为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并发哮喘组.C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感染细粒棘球蚴.70d后,以卵白蛋白(OVA)分别对B组、C组大鼠进行致敏及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各组大鼠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淋巴细胞(Lymphocyt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个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Eotaxin-2、Eotaxin-3及sP-selection的水平.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大鼠BALF中Lymphocyte和EOS数明显减少(P<0.05),血清Eotaxin-2、Eotaxin-3及sP-selection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各组大鼠血清Eotaxin-2水平与BALF中EOS数量密切相关(r=0.829),血清Eotaxin-3和sP-selection水平与EOS数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2和0.315(P<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