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9篇
  免费   3277篇
  国内免费   2274篇
耳鼻咽喉   288篇
儿科学   601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1936篇
口腔科学   711篇
临床医学   4129篇
内科学   2628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783篇
特种医学   13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231篇
综合类   888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674篇
眼科学   325篇
药学   4199篇
  67篇
中国医学   3283篇
肿瘤学   1409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1120篇
  2021年   1378篇
  2020年   1227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796篇
  2015年   1336篇
  2014年   1700篇
  2013年   2136篇
  2012年   3087篇
  2011年   3171篇
  2010年   2812篇
  2009年   2543篇
  2008年   2596篇
  2007年   2439篇
  2006年   2277篇
  2005年   1633篇
  2004年   1218篇
  2003年   1029篇
  2002年   763篇
  2001年   760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比较3种树脂粘接剂与牙齿粘接界面的微裂隙,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5颗人离体第三恒磨牙,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每组5颗),颊侧备洞后,分别用全酸蚀粘接剂(3M ESPE Adper Single Bond 2)(A组)、双组分自酸蚀粘接剂(3M ESPE Adper SE Plus)(B组)和单组分自酸蚀粘接剂(iBond Self Etch)(C组)进行粘接,树脂充填.扫描电镜下定点测量充填体侧壁、底壁与牙体间的微裂隙宽度,所有试样经3000次冷热循环后再次测量.使用秩和检验比较3组组间差异和冷热循环前后差异.结果 冷热循环后各组侧壁或底壁的微裂隙宽度均比冷热循环前显著增加(P<0.05),冷热循环前后A、B、C组侧壁或底壁微裂隙宽度增加量[侧壁:1.33(1.14,1.74)、1.27(1.04,1.86)、1.11(0.55,1.46) μm;底壁:2.22(1.36,2.50)、1.91 (1.48,2.88)、2.38(2.08,2.47)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树脂粘接剂对牙齿粘接性能的影响无差异;冷热循环可破坏粘接界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2.
王东苗  施卫兵  吴煜农  丁旭 《口腔医学》2013,(2):128-129,132
该文报道了因食道癌骨转移使用双膦酸盐治疗而导致下颌骨坏死的病例1例,通过介绍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患者停用药物,漱口液含漱,接受清创术及抗生素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疑难无牙颌患者使用改良颌位记录基托行全口义齿修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用光固化树脂基托材料制作记录基托,在基托组织面内衬硅橡胶印模材料形成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固位力的改良记录基托,以确保取得精确的上下颌关系及良好后堤封闭的闭口终印模。结果采用改良颌位记录基托制作疑难全口义齿20例,其中18例患者感义齿稳固,咀嚼功能好,无压痛。2例患者感黏膜稍有疼痛,通过调改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改良颌位记录基托可以获得精确稳定的颌位关系及具有良好后堤封闭的闭口终印模,最终拥有一副理想的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类指导原则,回顾性分析2008 ~ 2012年间收治9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病部位以颈部(3例)、下颌下区(2例)最为常见,其次是上颌骨、颧部、眶下区、腮腺各1例,对9例患者都实施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肿瘤已侵犯头颈部重要结构,无法获得阴性切缘,其中1例患者发生恶变,接受放射治疗,另2例术后未接受综合治疗,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远处转移,随访时间为6 ~51个月.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可配合放化疗,且术后长时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45.
目的:研究孕酮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孕酮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hPDLCs,取第4-6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孕酮组,抑制剂组。各组细胞培养2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fos和c-jun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的结果说明,孕酮能促进c—fos和c-junmRNA的表达,抑制剂组c—fos和c-jun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孕酮能够上调hPDLCs中c—fos、c-jun的表达。提示孕酮可能通过上调c—fos、c-jun的表达促进hPDL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946.
目的研究群体性窝沟封闭的质量。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青岛市市南区4所学校抽取由青岛市口腔医院医务人员做过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2~5年级小学生,各年级人数均为400名,男女各半。检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的保留、脱落情况,填写统一记录表,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窝沟封闭术后时间的延长,封闭剂的脱落率逐渐增加,封闭剂完全保留率逐渐降低;窝沟封闭术后3年,封闭剂完全保留率为60.0%,部分脱落率为24.0%,完全脱落率为16.0%。封闭剂在颊舌面的脱落率明显高于牙合面脱落率(P<0.05)。结论窝沟封闭后,随着时间延长,封闭剂的保留率降低,颊舌面封闭剂脱落率高于牙合面脱落率。窝沟封闭后应该加强复查复治,以保证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声提取物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用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0、0.001、0.01、0.1、1 μg/ml)及50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声提取物,不同时间(24、48、72h)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水平.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48h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淫羊藿苷从0.01~1μg/ml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骨保护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P<0.01),浓度为0.1μg/ml作用最显著.结论 淫羊藿苷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声提取物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骨保护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骨保护素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HBO)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2.O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组(HBO2.0组)、2.5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组(HBO2.5组).将HBO2.0组和HBO2.5组大鼠置于高压氧舱,以10 kPa/min的速率向舱内匀速加压直至目标压力并保持60 min.然后以10 kPa/min的速率匀速减压至正常大气压.从术后1d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5d,1次/d.S组和NP组单纯放入氧舱100 min而不接受治疗.于出高压氧舱后即刻(T0)、1 h(T1)和2 h(T2)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与NP组比较,HBO2.0组和HBO2.5组高压氧治疗期间T1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T2时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2.0组和HBO2.5组间各时点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均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但压力改变不影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内靶点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47例,性别不限,年龄32~99岁,VAS评分>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C型臂组(C组,n =72)和神经导航组(N组,n=75).C组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C型臂引导下以卵圆孔为靶点进行穿刺;N组将头颅MRI影像传输至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进行重建,在半月神经节内确定靶点位置后设计穿刺径路和穿刺点.记录穿刺成功情况和穿刺及射频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d、7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记录VAS评分,并根据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术后1、24个月根据Barrow神经研究所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N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及动眼神经损伤和耳鸣.与C组比较,N组首次手术穿刺成功率升高,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有效率升高,治疗效果较好(P<0.05),神经定位时间和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导航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内靶点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穿刺成功机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出现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6至2011-06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分为四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785例(24 h之内组);7天至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STEMI患者328例(7天至2周内组);STEMI 1个月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2例(1个月以上组);3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39例(NSTEMI组)。通过分析各组的影像资料,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出现侧支循环的发生率;分别采用Rentrop’s分级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对逆向侧支循环和同侧桥侧支循环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各组总侧支循环的发生率依次为:24 h之内组20.5%、7天至2周内组42.7%、1个月以上组71.5%、NSTEMI组57.5%;其中逆向侧支发生率为:24 h之内组20.5%、7天至2周内组41.5%、1个月以上组60.5%、NSTEMI组48.5%;同侧桥侧支的发生率依次为:24 h之内组1.1%、7天至2周内组6.4%、1个月以上组36.0%、NSTEMI组18.4%。24 h之内组内有侧支循环亚组与无侧支循环亚组比射血分数增高、死亡率降低(P<0.05);7天至2周内组、1个月以上组、NSTEMI组有侧支循环亚组与无侧支循环亚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12 h内就可以出现逆向侧支循环,随时间延长侧支循环发生率和水平增加。而同侧桥侧支循环多在心肌梗死1个月后出现,而且只见于病变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