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2篇
  免费   3093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533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2046篇
口腔科学   676篇
临床医学   4285篇
内科学   2539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508篇
特种医学   988篇
外科学   2495篇
综合类   917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897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4205篇
  43篇
中国医学   3150篇
肿瘤学   1183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1007篇
  2021年   1292篇
  2020年   1148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928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1301篇
  2014年   1700篇
  2013年   2102篇
  2012年   2952篇
  2011年   3262篇
  2010年   2768篇
  2009年   2646篇
  2008年   2618篇
  2007年   2455篇
  2006年   2202篇
  2005年   1799篇
  2004年   1229篇
  2003年   887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Caveolin-1对新西兰兔颈总动脉血管吻合口再狭窄的作用,以及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关系.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空转染组和Caveolin-1转染组.行左侧颈总动脉血管端端吻合,并局部转染Caveolin-1质粒(转染组)或空质粒(空转染组).于术后第7天各组中分别取5只新西兰兔血管标本,用于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蛋白和mRNA的表达;其余新西兰兔于术后28 d处死取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量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结果 血管HE染色后测量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Caveolin-1转染组的血管内膜/中膜面积比值较手术组降低约50%;与手术组比较,转染组Caveolin-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9,P<0.01);而在高表达Caveolin-1的血管吻合口上,ERK1/2的mRNA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活性都显著低于手术组(t值分别为:32.64和7.28,两者均P<0.01).结论 Caveolin-1抑制吻合口再狭窄的作用可能与调节ERK1/2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对高龄患者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2例,年龄70-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瑞芬太尼组,n=16)及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芬太尼组,n=16)行麻醉诱导维持。术后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自我陈述时间,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h、24h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陈述自己姓名时间均明显早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2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评分两组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睑裂短小经外眦部手术行睑裂开大术的方法。方法:经外眦隐裂横行切开皮肤长约5mm达外眦角,但不切开结膜囊,然后将切口延长到上下睑颞侧1/4处的上下睑缘的前后唇之间的灰线上,切开上下睑,使眼睑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皮肤和眼轮匝肌,后部是睑板和结膜,切口各长约5mm,完成了横向的“Y”形切口。电刀切断外眦隐裂皮肤切口下面的眼轮匝肌,使外眦处结膜囊游离。将外眦处游离的结膜囊缝合固定于外侧眶缘的骨膜上达到外眦韧带缩短的目的。术中根据睑裂开大的需求及可能,确定游离结膜的缝合点。可以开大睑裂3~5mm,仍然呈“Y”形缝合皮肤切口。结果:32例睑裂开大效果明显,睑裂延长,随诊3个月,没有出现组织回缩导致睑裂变短现象及结膜囊变浅,外眦无粘连,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方法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经外眦部手术行睑裂开大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与无空腔样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其中27例伤椎呈空腔样骨折(A组),27例伤椎无空腔样骨折(B组)。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情况。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及CT,比较分析2组伤椎高度、局部Cobb角、骨水泥的注入量及渗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1.1%和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2种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空腔样骨折,PKP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5.
背景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ed ligand,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其与受体DR4/DR5结合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备受关注. 目的 总结TRAIL通路在脓毒症中的可能机制,探讨其在脓毒症疾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内容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TRAIL可以加快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并参与脓毒症免疫耐受的形成. 趋势 TRAIL受体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作用机制也在不断地阐明.TRAIL及其受体在脓毒症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McGrath可视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颈椎手术患者喉部结构的效果. 方法 50例颈椎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McGrath组和Macintosh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后,McGrath组先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C/L分级),不插管,再改用McGrath可视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插入气管导管.Macintosh组先用McGrath可视喉镜显露声门,再使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插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气道评估指标(甲颏间距、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颈部活动度)、喉镜显露C/L分级和插管并发症. 结果 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和气道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Grath可视喉镜的C/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为34∶14∶2)显著优于Macintosh直接喉镜(Ⅰ级∶Ⅱ级∶Ⅲ级为13∶32∶5,P<0.01). 结论 McGrath可视喉镜对喉部结构的显露优于Macintosh直接喉镜,提示该可视喉镜有助于颈椎手术患者的气管插管处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注水分离腹膜法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腹股沟斜疝的男性患儿56例,应用注水分离腹膜法进行腹腔镜手术。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min,平均出血量少于1ml,无腹内脏器损伤、阴囊血肿、输精管或精索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注水分离腹膜法,使得腹腔镜小儿疝手术相对简化,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得值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闭合性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DT模式实施后救治的23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MDT组),以及MDT诊疗模式实施前传统分诊会诊制一体化模式救治的20例患者(一体化组),其中MDT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9~70岁,平均38. 82岁;骨盆骨折侧方挤压型(LC型) 4例、前后挤压型(APC型) 11例、纵向剪切型(VS型) 5例、复合应力型(CM型) 3例。一体化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 45岁; LC型3例、APC型9例、VS型4例、CM型4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收缩压、术后24h尿量、总输血量、ICU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一体化组相比,MDT组术后6h心率明显降低(P <0. 05),术后6h收缩压升高(P <0. 01),术后24h尿量明显增多(P <0. 01);一体化组总输血量高于MDT组(P <0. 05);一体化组ICU平均住院时间高于MDT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272);患者病死率一体化组为15. 0%,MDT组为8. 7%,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0. 551,P=0. 392)。结论 MDT模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葛根素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发挥促尿糖、降血糖作用。方法 同源模建获得SGLT2蛋白虚拟结构,以达格列净为阳性药,与葛根素进行分子对接,考察其分子结合强弱;采用能稳定表达人SGLT2(hSGLT2)蛋白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以14C-甲基葡萄糖苷([14C]-AMG)为底物,评价葛根素体外抑制SGLT2的活性;以达格列净为阳性药,采用大鼠体内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尿排泄糖试验(UGE)观察葛根素直接降血糖和促尿糖活性。结果 分子对接得分显示,葛根素是SGLT2的底物,总体作用强度不及达格列净;体外实验显示,葛根素可较强抑制hSGLT2,最大效应为84%左右,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 μmol/L;OGTT结果显示,葛根素10、30、60和120 mg/kg剂量的抑糖率分别为5.1%、6.5%、16%和22%,呈剂量相关性;在UGE实验中,随着葛根素剂量的增大,尿糖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30、60和120 mg/kg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葛根素具有抑制hSGLT2、促尿糖降低血糖的药理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类新型结构的SGLT2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00.
对照研究内镜下钛夹法和钛夹与药物注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将6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钛夹组30例和联合药物组30例,分别进行内镜下钛金属夹法及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法治疗。单用钛夹组与联合药物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00%、96.67%,再出血率分别为7.40%、6.90%。应用钛金属夹与肾上腺素注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优于单用钛夹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