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2篇
  免费   3093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533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2046篇
口腔科学   676篇
临床医学   4285篇
内科学   2539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508篇
特种医学   988篇
外科学   2495篇
综合类   917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897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4205篇
  43篇
中国医学   3150篇
肿瘤学   1183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1007篇
  2021年   1292篇
  2020年   1148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928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1301篇
  2014年   1700篇
  2013年   2102篇
  2012年   2952篇
  2011年   3262篇
  2010年   2768篇
  2009年   2646篇
  2008年   2618篇
  2007年   2455篇
  2006年   2202篇
  2005年   1799篇
  2004年   1229篇
  2003年   887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索人工培殖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外观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方法:以重庆和康定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僵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基于差异倍数(FC)和错误发现率(FD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具体筛选条件为|log2FC|>1、FDR<0.05。结果:共获得21942个转录本,利用DEGSeq筛选获得157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626个、下调表达基因949个;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折叠-分选-降解、糖代谢、转运和分解代谢、辅酶因子和微生物代谢等途径;筛选到66个颜色变化差异表达基因,包含46个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12个过氧化物酶体相关基因、3个单加氧酶活性调节相关基因、3个黑化反应相关基因、2个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其中tyr1、TYR基因可能是冬虫夏草僵虫颜色变化的关键功能基因。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僵虫转录组信息特征,为阐明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僵虫颜色变化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广山楂Malus doumeri指纹图谱,测定各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探讨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功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8批广山楂的指纹图谱。利用大鼠高脂模型,测定不同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 regression,PLSR)、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药效指标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构建了广山楂的HPLC图谱,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2个共有峰(绿原酸、根皮苷)。活血化瘀实验表明,不同批次广山楂活血药效指标间具有明显差异,在标定的广山楂6个特征峰中,峰2~6与HDL-C呈正相关,峰1、5、6与LDL...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基于甜味受体整合中药“效味”和“滋味”探索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甘味药性物质基础,为中药药性物质研究提供新视角。方法 以多糖、皂苷、黄酮成分为玉竹甘味药性物质筛选对象,分析其对“阴虚”小鼠体质量、体温、食量、饮水量、大便含水量、皮肤含水量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和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AQP3 m RNA表达量的影响,基于“效味”探索玉竹甘味药性物质;以典型甘、苦、辛、酸、咸味中药建立中药“五味”标准,利用电子舌技术及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别比较玉竹多糖、皂苷、黄酮与中药“五味”的欧式距离及投射的区域,基于“滋味”探索玉竹甘味药性物质。将基于“效味”和“滋味”相同的甘味药性物质确定为玉竹甘味药性物质基础,并采用整体动物考察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分子对接考察甘味药性物质与甜味受体...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究诃子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TRW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活菌计数法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通过微板法构建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XTT法测定生物被膜代谢活性;采用活菌计数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活菌量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采用山梨糖醇保护实验、碘化丙啶(PI)染色分别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影响。结果 TRW对7株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90~4.59 mg/mL,其中对TRW敏感性最强的是球形马拉色菌MC14。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TRW对MC14整个生长周期均有抑制作用。球形马拉色菌MC14生物被膜的初黏附期、聚集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24 h、24~96 h和96~168 h。TRW可降低MC14各个阶段生物被膜的活菌量,作用效果由强到弱排列为聚集期>黏附期>成熟期;且对MC14各个阶段的生物被膜均有清除作用,可...  相似文献   
85.
过科烨  卢忠明  梁春  邓华舟 《新中医》2023,55(5):155-158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湿热型面部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症状评分、皮肤生理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数量、皮损程度、皮损肿痛、皮损颜色等皮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  相似文献   
86.
中文简化版PAD情绪量表在京大学生中的初步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中文简化版PAD情绪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北京地区100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信度分析、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愉悦度、激活度和优势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0.58和0.72;各项目与其所属维度的相关介于0.641-0.872之间(P〈0.01);三因子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为,χ^2/df=50.46,RMSEA=0.079,NNFI=0.90,NFI=0.92,CFI=0.93,GFI=0.95。结论:愉悦度和优势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激活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矢状位参数进行分析,旨在报道正常人群脊柱骨盆参数参考值范围,并探索不同年龄段引起最大胸椎后凸角改变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月于两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人群,收集人口统计学参数以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通过将人群分为≤40岁组与>40岁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矢状位参数,并对不同年龄组影响最大胸椎后凸角max TK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191例正常人群,其中≤40岁组94人,平均年龄为28.5±6.4岁;>40岁组97人,平均年龄为53.9±8.3岁。不同年龄组人群在胸1椎体矢状位倾斜角T1 Tilt(18.6±6.5 vs. 20.6±5.5, P=0.023), 胸椎后凸下端椎倾斜角TVA(15.3±5.3 vs. 17.5±6.6, P=0.013),max TK(33.9±8.3 vs. 38.0±9.4, P<0.001),max LL- max TK(14.9±8.9 vs. 12.3±9.4, P=0.048)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VA(-2.5±21.8 vs. 6.1±20.9, P=0.006)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40岁的人群中,T1 Tilt、TVA、max LL及骶骨倾斜角SS与max TK显著相关,而在年龄>40岁的人群中,年龄、T1 Tilt、TVA、max LL及骨盆入射角PI与max TK显著相关。结论:max TK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下均匀增长趋势,在>40岁的人群中,max TK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年龄阶段,骨盆对于max TK改变的代偿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阐明鼻咽癌细胞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LMP1)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机制。方法 利用强力霉素Dox诱导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株Tet on LMP1 HNE2为实验模型 ,首先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Dox诱导后不同时相LMP1的表达动力学以及IκBs蛋白量及功能的改变。进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F κB的亚细胞定位。最后采用瞬间共转染及报道基因活性分析分析NF κB的活性。结果 在鼻咽癌细胞Tet on LMP1 HNE2中 ,Dox处理 15分钟后LMP1的表达迅速升高并维持与较高水平直至 12 0分钟。LMP1的诱导性表达导致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 ,但IκBα蛋白总量无改变。继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 ,NF κB(P6 5 )自胞浆易位至胞核且活性升高。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子抑制NF κB(P6 5 )的核易位及报道活性。LMP1的诱导性表达并未引起IκBβ蛋白水平变化。结论 在鼻咽癌细胞Tet on LMP1 HNE2中 ,EB病毒LMP1通过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激活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性 ,并且 ,LMP1诱导的NF κB活性能被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子完全抑制。IκBβ在此信号传导途径中无改变。LMP1表达前后IκBα蛋白总量维持恒定可能是由于NF κB的活化迅速启动了IκBα的重头合成这一自身调节环路所致。  相似文献   
89.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CMD1)缺陷HS3酵母菌体,为进一步探讨钙调蛋白基因突变对真菌生长周期及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将含cmd1::TRP1置换序列的质粒I转化二倍体酵母菌株YPH501(his3trplural),经Soutthern印迹法筛选出含TRP1序列的菌株。其次,将含CMD1序列的质粒Ⅱ转化以上TRP1阳性菌株,进行减数分裂后选择得到TRP1阳性酵母菌株单倍体。最后,将含trp1:HIS3置换序列质粒Ⅲ转化上述TRP1阳性单倍体菌株,用不含His培养基培养得到钙调蛋白基因缺陷HIS3酵母菌株。结果:经Southern印迹法证实cmd1:TRP1基因置换克隆;减数分裂后选择得到了TRP1阳性酵母菌株单倍体;质粒Ⅲ转化单倍体后经不含His培养基培养得到CMD1缺陷HIS3菌株,接种于不含Trp倍养基上未见有菌落生长,说明质粒Ⅲ转化单倍体后已将his3TRP1转换成HIS3trp1。结论:成功构建了钙调蛋白基因缺陷HIS3酵母菌株,基因型为cmd1trp1HIS3。  相似文献   
90.
嗜酸性粒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体内能否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了解EOS在体内呈递抗原的过程和特征.方法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收集并纯化气道EOS以荧光素标记后注入小鼠气道,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OS的移行过程.将接受气管EOS注入小鼠的气管旁淋巴结取出后制备单细胞悬液,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鉴定增殖T细胞的亚群.结果荧光标记的EOS注入正常鼠气道后8h即可出现于气管旁淋巴结(19.0个/mm2±1.8个/mm2),24h达高峰(59.2个/mm2±7.2个/mm2),并至少可以维持120h(29.6个/mm2±2.8个/mm2).致敏小鼠气管内注入5×105个接触过抗原的EOS1d后气管旁淋巴结增殖的T细胞百分数(6.9%±0.5%)即明显高于基础对照值(3.2%±0.3%,P<0.01),3d后达到峰值(10.8%±0.8%,P<0.01),7d以后下降(6.1%±0.6%,P<0.05).此外,EOS呈递抗原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反应具抗原特异性,出现增殖反应的T细胞仅限于CD4+细胞.结论气道EOS在体内可成为抗原呈递细胞,从而促使CD4细胞出现显著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