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3篇
  免费   2840篇
  国内免费   1761篇
耳鼻咽喉   319篇
儿科学   384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1720篇
口腔科学   274篇
临床医学   3191篇
内科学   2281篇
皮肤病学   251篇
神经病学   665篇
特种医学   1125篇
外科学   2288篇
综合类   813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175篇
眼科学   302篇
药学   3486篇
  45篇
中国医学   3242篇
肿瘤学   1272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889篇
  2021年   1173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1106篇
  2014年   1506篇
  2013年   1905篇
  2012年   2582篇
  2011年   2833篇
  2010年   2578篇
  2009年   2247篇
  2008年   2337篇
  2007年   2163篇
  2006年   1883篇
  2005年   1454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823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78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录体在早期诊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意义, 并观察母亲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血清HBV转录体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6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自孕26 wk开始行抗HBV免疫治疗(HBIG im, 200 IU/4 wk;同时使用左旋咪唑涂布剂10 mg/wk);另23例HBsAg)阳性孕妇做为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抗病毒治疗. 从孕妇治疗前血清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提取核酸,经PCR及RT-PCR扩增HBV DNA,全长型RNA (fRNA)和顿挫型RNA(tr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扩增产物. 结果: HBV DNA阳性仅存在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超过半数的新生儿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转录体-RNA, 并与其母亲是否接受免疫阻断治疗无关. 但是,治疗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仅可检测到顿挫型病毒转录体-trRNA. 结论: 血清HBV转录体可早期诊断新生儿HBV感染的状态;新生儿血清中trRNA的转录模板可能为新生儿体内的病毒DNA;HBIG免疫阻断治疗不能阻断HBV宫内感染,但可以阻止高复制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CMNCs)颈内动脉输注能否透过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以及在脑易损伤部位定居并存活情况.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术后6 h、24 h、3 d、7 d、2周5个治疗组,(n=6).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BrdU标记的HCMNCs(3×106/0.5 ml).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4周 HCMNCs在脑内分布、存活情况.结果 HCMNCs广泛分布于脑组织,主要集中在海马和大脑皮质区,特别是血管周围;术后6 h组大鼠脑内HCMNCs为(3 598±311),24 h和3 d组最多(4 311±310),(4 426±399),7 d组(3 726±356)、2 周组(2 525±298)则呈进行性减少(P《0.05,P《0.01).注射后2、4周大鼠AAR比率,6 h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24 h、3 d组较6 h组显著增高(P《0.05),7 d组开始下降,显著低于3 d组(P《0.05);2周组更进一步下降,但仍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透过VD大鼠血脑屏障向脑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并存活,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其透过血脑屏障具有特定的适宜时间窗.  相似文献   
993.
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在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通过尾静脉将EPCs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10只大鼠行偶氮蓝染色,观察内皮损伤血管段再内皮化情况;其余大鼠于术后14d处死,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EPCs移植组损伤血管57%不被偶氮蓝着染,而球囊损伤组损伤血管几乎完全被偶氮蓝染成蓝色。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轻,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较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明显减少。结论EPCs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增加循环EPCs数量可以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新生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994.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联合治疗组(伊班膦酸钠+化疗)和化疗组,伊班膦酸钠4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至少2h以上,每4周重复1次,化疗每3-4周重复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止痛、活动能力的改善及骨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82.5%、62.5%、45%,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疗效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寡聚脱氧核苷酸(ODN)对THP-1细胞NF-κB核转位及细胞核内结合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将寡聚脱氧核苷酸转入细胞后,以细菌脂多糖(LPS)刺激30min,分别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和RT-PCR检测细胞NF-κB的核移位和细胞核内NF-κB结合活性。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转人ODN后以PS刺激,NF-κB表达仍位于细胞浆内,EMSA显示ODN可明显抑制细胞核内结合活性.RT—PCR显示ODN能够明显抑制NF.KB相关炎性因子TNF-α mRNA的合成。结论ODN能有效抑制THP-1细胞NF-κB的核移位和细胞核内NF-κB结合活性.从而抑制相关炎性基因的启动和转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周内先后完成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的69例患者,共462个冠状动脉近端血管节段。比较AI辅助诊断技术和CCTA人工分析影像数据所用时间。分别在患者水平、血管节段水平评估AI和CCTA对CAD的诊断效能;在各血管节段水平对AI、CCTA诊断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结果 AI耗时明显低于CCTA[(5.5±0.9) min vs (14.2±1.8) min]。在患者水平和总血管节段水平,AI识别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分别为97.9%、79.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3.2%,准确性分别为82.6%、80.5%;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6.6%、85.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2.9%,准确性分别为94.2%、91.6%;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准确性较高,AUC分别为0.984(95%CI: 0.9591.000)、0.960(95%CI: 0.9420.977),与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识别显著狭窄有一定准确性,AUC分别为0.864(95%CI: 0.7480.979)、0.823(95%CI: 0.7800.865),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血管节段水平,AI检测显著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89.9%、78.3%、92.8%、69.6%、60.9%、88.4%、85.4%。对于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心肌桥及血管解剖异常,AI分别漏诊11、20、29、7、2段,误诊7、3、5、1、5段;CCTA分别漏诊2、5、6、2、2段,误诊9、3、4、4、2段。 结论 基于DL的C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能高效完成CCTA数据分析,有较高的CAD诊断效能,具有成为临床诊断CAD辅助工具的潜力。而人机结合可能有望进一步提高CAD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97.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将活细胞、生物材料、药物、生长因子和基因逐层进行空间排列的技术。该技术在骨及软骨修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可以解决传统手术方法存在的问题,如创伤大、周期长、难度高、并发症多、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不足等,潜力巨大。本文概述了3D生物打印技术如何通过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细胞制造出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骨和软骨组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放射性防护工作是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通过指导用人单位进行技术改造,使放射防护趋于最优化,从客观上验证或弥补前期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效果或不足。举例阐述了职业卫生技术改造的实际应用,并从法律和社会经济角度探讨其合法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综合性干预措施,2022年11月—2023年3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比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2.09%VS 74.0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62.82%VS 92.73%)、无菌标本送检比率(35.17%VS 41.06%)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33%)与干预前(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9.93%)低于干预前(4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51例冠状动脉扩张症(CAE)患者新分型临床特点及指导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出院诊断含CAE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符合CAE诊断标准患者51例.收集临床资料,按CAE新分型分类,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其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