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270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2.
INTRODUCTION: Coexistence of double tachycardias in one patient has been infrequently reported. Furthermore, the mechanisms of transition between double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METHODS AND RESULT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two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were studied. Group IA consisted of 3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transition between AV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 (AVRT) and AV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Group IB consisted of 13 patients without spontaneous transition between AVRT and AVNRT. Group IIA consisted of 5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transition between AVNRT and atrial tachycardia (AT). Group IIB consisted of 14 patients without spontaneous transition between AVNRT and AT. The absolute value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achycardia cycle length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patients with than in those without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tachycardias (25+/-8 msec vs 90+/-46 msec, P < 0.05, IA vs IB; 21+/-25 msec vs 99+/-57 msec, P < 0.01, IIA vs IIB). The cutoff point of 25 msec had 80%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tachycardias. Transition between two tachycardias occurred due to a spontaneous premature atrial complex (30%), conduction block at one limb of tachycardia (20%), or tachycardia-induced tachycardia (50%). Absence of transition between two tachycardias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absence of a spontaneous premature atrial complex, longer cycle length of the first tachycardia, larger difference between two tachycardia cycle lengths, or induction of each tachycardia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CONCLUSION: Double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with similar tachycardia cycle lengths are vulnerable to tran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tachycardias.  相似文献   
993.
竹叶石膏汤治疗深部念珠菌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对小鼠深部念珠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60只,随机分成2组,其中1组腹腔1次性注射环磷酰胺0.2mL(200mg/kg),复制免疫抑制状态小鼠模型,然后每组再分为念珠菌感染模型组、竹叶石膏汤组(中药组)、氟康唑组(西药组)和2药合用组(中西药合用组);注射环磷酰胺5 d后,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接种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株,3 h后中药组以竹叶石膏汤30g/kg灌胃,西药组免疫抑制状态以1 mg/kg、非免疫抑制状态以0.5mg/kg的氟康唑灌胃,中西药合用组按以上剂量合用竹叶石膏汤和氟康唑,间隔1 h给药,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7 d.观察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及肾脏内存活菌数的变化。[结果]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P<0.01),肾脏内活菌数减少(P<0.05),对免疫功能正常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P<0.01),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P<0.05),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结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大量肿瘤抗原不断被发现。DC摄取肿瘤抗原诱导免疫激活还是抑制,取决于肿瘤细胞释放危险信号(GMCSF、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及热休克蛋白等)还是抑制性信号(TGFβ、IDO和iNOS等)。在危险信号的调节下,激活Th1细胞免疫应答清除肿瘤;而在抑制性信号的作用下,激活Th2应答,不能有效清除肿瘤。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抗体疗法、T细胞疗法及肿瘤疫苗。目前至少有7种抗体与化疗药物合用的临床效果已经被证实;尽管抗不同种癌症的抗体种类在逐渐增加,但还需进一步探讨用于抗体治疗的新靶点、开发新抗体及扩大抗体应用的抗肿瘤范围。而T细胞疗法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大多数肿瘤疫苗处于Ⅰ期和Ⅱ临床试验,但为数不多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尚需进一步完善。抗体在免疫监视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渐认识,肿瘤免疫预防最终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95.
原发性小肠肿瘤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云翔 《华西医学》2009,(5):1233-1235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肿瘤均在空回肠。术前确诊仅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医师应高度警惕,综合采用各项检查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手术治疗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6.
用高频双向脉冲电刺激实现有髓神经传导阻断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由高频双向脉冲电刺激实现神经传导阻断的可能性.采用McNeal的神经电缆模型,利用单电极高频双向脉冲刺激对基于Frankenhaeuser-Huxley(FH)方程的有髓神经纤维,仿真研究传导阻断的阈值及机制.结果显示,当刺激脉冲频率高于10kHz时,不同直径(5~20μm)的神经纤维可以完全被阻断.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阻断中,刺激电流的频率越高,所需的刺激强度越高.粗纤维具有低的传导阻断阈值.对于由高频双向脉冲引起的神经纤维传导阻断,其阻断的机制主要取决于钾离子通道的开放.研究结果为相关动物实验及功能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97.
司迎  邰贺 《武警医学》2016,27(9):932-935
 目的 观察维生素E联合黄芪对新兵新训期间徒步行军后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名男性新兵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名):A组(对照组)、B组(维生素E防护组)、C组(维生素E+黄芪防护组)。行军前B、C组连续14 d服用维生素E[8 mg/(kg·d)],在此基础上C组给予口服黄芪(15 g/d),A组服用相同体积的0.9% NaCl溶液。14 d后让60名新兵进行120 km(4 d完成,每天均为30 km)徒步行军,行军过程中3组给予腿部热敷及其按摩(20 min/次,2次/d),徒步行军结束后2、3、6、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类物质(ROS)、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 A组外周血清CK、LDH、ROS、MDA值各个时间点均高于B、C两组,而GSH-Px、SOD活性值各个时间点均低于B、C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清CK、LDH、ROS、MDA值各个时间点均高于C组,而GSH-Px、SOD活性值各个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均于行军后开始下降,6 h达到最低值,24 h开始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兵外周血ROS、MDA均于行军后开始升高,行军结束后6 h达到高峰,行军结束后24 h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黄芪能通过调节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来抑制长时间运动中所导致的肌肉损伤,安全可靠,值得基层部队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98.
小鼠回肠血管透明标本制作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运用不同填充剂与透明方式制作小鼠回肠血管透明标本的方法,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运用简易毛细管黏滞计测定填充剂的黏滞系数。8只小鼠被分为4组。采用改良灌流方法清洗血管,分别注入不同的填充剂,用不同的透明方法处理,比较肠组织和透明剂的折光指数。结果 硝化纤维素填充剂的黏滞系数、填充效果均优于其他组;20℃下,肠组织与透明剂折光指数差值分别为甘油法: 2.2×10-3 nD,透明-固定液法: 65.8×10-3 nD。结论 以硝化纤维素填充剂填充血管,使用透明 固定液法处理后,得到的标本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9.
摘要: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拉莫三嗪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某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为拉莫三嗪治疗组;第二组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组,第三组为丙戊酸钠治疗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1年后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拉莫三嗪组患者治疗1年后,2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62.5%;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组治疗有效者共有31人,治疗有效率为77.5%;丙戊酸钠组治疗有效者24例,治疗有效率为60.0%。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组治疗效果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之前相比,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丙戊酸钠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小于拉莫三嗪治疗组、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组(P<0.05)。拉莫三嗪组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其余2组患者(P<0.05)。结论 无论是单用拉莫三嗪还是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拉莫三嗪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总结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停药后的进一步治疗经验,探讨其后期临床干预治疗与病变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5月接受口服普萘洛尔停药后序贯治疗的13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96例;年龄14~25个月,中位年龄16个月。口服普萘洛尔停药后疗效评价Ⅰ级1例,Ⅱ级62 例,Ⅲ级74 例,Ⅳ级0例。丘疹型31例,毛细血管扩张型11例,肥厚型74例,复合型9例,深部型12例。位于头皮3例,面部49例,颈部14例,躯干33例,四肢38例。45例合并皮肤松弛,80例合并皮肤深部软组织肥厚。采用激光治疗38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63例,手术切除20例,联合治疗16例。仍按4级评分法对序贯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价,并记录瘢痕增生、皮肤松弛和色素改变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7例患儿中,后续治疗前各型皮肤松弛和软组织肥厚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后续治疗后随访6个月~4 a,疗效评定为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15 例,Ⅳ级122 例。5型患儿序贯治疗前、后远期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均<0.01),2例肢体邻近关节患儿术后瘢痕增生,2例注射平阳霉素患儿注射区出现轻度色素改变。结论 肥厚型、深部型和复合型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易遗留病变区不同程度的皮肤松弛或软组织肥厚。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停药后,需根据发病部位、临床分型和残留病变特点确定序贯治疗方案。毛细血管扩张型和丘疹型病变首选激光治疗,必要时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肥厚型病变和复合型病变首选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深部型病变和部分增生明显的肥厚型病和复合型病变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残余浅表病变,联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