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51篇
  免费   4247篇
  国内免费   2291篇
耳鼻咽喉   344篇
儿科学   623篇
妇产科学   272篇
基础医学   2310篇
口腔科学   712篇
临床医学   4776篇
内科学   3638篇
皮肤病学   384篇
神经病学   755篇
特种医学   1658篇
外科学   3306篇
综合类   11114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611篇
眼科学   334篇
药学   4952篇
  46篇
中国医学   4223篇
肿瘤学   1719篇
  2024年   591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1354篇
  2021年   1576篇
  2020年   1392篇
  2019年   775篇
  2018年   823篇
  2017年   1063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1480篇
  2014年   1899篇
  2013年   2431篇
  2012年   3561篇
  2011年   3607篇
  2010年   3298篇
  2009年   2973篇
  2008年   3197篇
  2007年   2995篇
  2006年   2633篇
  2005年   2160篇
  2004年   1672篇
  2003年   1334篇
  2002年   956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 观察烧伤小鼠干扰素诱导表达蛋白IFIT1的表达变化,初步探究其表达变化的原因.方法 实验小鼠致TBSA 15%Ⅱ度烧伤,1 d及7 d后处死,取肝、肺及脾组织.脂多糖掺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培养基中,至终浓度0.1~1.0μg/ml,作用6 h.提取组织及细胞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提取组织及细胞裂解上清,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小鼠肝、肺、脾组织IFIT1的转录在烧伤后1 d升高,伤后7 d恢复至伤前水平;肝、肺、脾IFIT1的蛋白水平在伤后1 d一致升高,伤后7 d仍能检出升高.体外实验,细菌脂多糖显著激活RAW264.7细胞的IF-IT1转录及蛋白表达.结论 烧伤小鼠伤后早期IFIT1表达迅速升高,此变化与同期的内毒素血症引起的细胞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损害不同时期患者的血压模式的变化 ,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取血糖稳定、临床血压正常的 、 、 期 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 ,进行动态血压测定 ,观察他们日夜血压模式的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共同特点为夜间血压的升高及非勺型曲线的出现率增高 ,且后者与尿蛋白的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血压模式的改变 ,先于血压的升高及尿蛋白的明显增多 ,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 ,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复方导滞排石方对单纯性肾阳性结石患者24 h尿THP(Tamm-Horsfall蛋白)及尿钙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单纯性肾阳性结石患者采用区组随机观察化方法分配到G1组、G2组、G3组和G4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根据结石实际情况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或二者结合治疗。术后G4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其它3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导滞排石方。G1组每天3次,每次200 mL温服;G2组每天2次,每次200 mL温服;G3组每天1次,每次200 mL温服。用药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第7天按《外科术后康复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并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THP及尿钙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4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治疗后G1、G2和G3组中所有患者24 h尿THP水平显著升高,尿钙水平明显下降,其中G1组效果最佳(P〈0.05);而G4组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THP及尿钙水平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按《外科术后康复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发现G1组中患者外科术后康复评分情况要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复方导滞排石方不仅能够显著影响患者24 h尿THP(Tamm-Horsfall蛋白)及尿钙水平,还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评分,改善症状,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宁夏银川市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方法对城市社区958例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和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内容包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对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58例受检人群中,血糖正常788例,其中ST段压低40例,占5%(40/788);空腹血糖受损者有170例,其中ST段压低者有29例,占17%(29/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血脂代谢紊乱明显,与血糖正常人群比较 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低于正常水平(P<0?05),肥胖(体质量指数)增高人数于正常血糖组(P<0?05)。吸烟与空腹血糖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组心电图ST压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与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初诊为恶性病变者的DCE—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合BI—RADS分级评分,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病理证实恶性29例,良性5例。边缘有毛刺或有棘状突起者13例(38.2%),形态不规则11例(32.4%),形态不规则并有毛刺9例(26.5%),边缘光整1例(2.9%)。其中病灶周围血管增粗曲张6例(17.6%)。TIC曲线类型:Ⅰ型O例,Ⅱ型9例(26.5%),Ⅲ型25例(73.5%)。结论DCE—MRI能较好地区分乳腺的良、恶性病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液生化变量与细胞因子重组人干扰素γ(interferon-1,IFN-γ)、肿瘤坏死因子仪(tumornecrosisfactor,TNF—α)、重组人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6例丙型肝炎患者为材料,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各生化指标之间及与3种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①除球蛋白(GLO)与TNF—d在0.05置信水平上有较低相关性(r=-0.287,P=0.046)之外,各生化变量与各细胞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性。②各生化变量之间,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与天门冬酸氨基转换酶(AST)有显著的相关性(r=0.869,P=0),做除法后(ALT/AST)相关性基本被消除,各变量之间存在微弱互相关性。③除IFN-γ与TNF—α之间存在弱相关性(r=-0.448,P=0.009)之外,各炎症细胞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各生化指标之间、3种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各生化变量与3种炎症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8.
电刺激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观察对内脏躯体反射(VSR)腹肌肌电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中脑导水管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结果:电刺激PAG明显抑制VSR腹肌肌电,平均抑制率为52.3±4.1%,有1min后作用;电刺激中脑顶盖(TM)区对VSR腹肌肌电无抑制作用。电刺激PAG时中脑导水管脑脊液中LEK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变化率与VSR腹肌肌电抑制率呈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两者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客观对比擂鼓镇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后家庭结构情况并分析探讨其原因。方法:于2012年对四川省北川县擂鼓城乡进行深入到户试点调查,将调查结果与采用同样调查方法的2007年数据(调查点包括擂鼓农村)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就2012年数据横向对比擂鼓城乡间以及羌汉两族家庭结构情况。结果与结论:此次调查的擂鼓城乡与2007年擂鼓农村户均人口均约为4左右。汶川大地震后(2012年)擂鼓农村家庭的户均人数与地震前(2007年)相比减少了7%;擂鼓农村2007年家庭96%为核心、主干与夫妇家庭,地震后(2012年)这个比例下降至80%,扩大和其它家庭显著增加,类型更趋多元化。擂鼓城镇与农村不分民族来看家庭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擂鼓农村羌族与汉族对比:家庭规模羌汉差距不大(P>0.05);家庭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家庭更趋多元化;家庭代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家庭更趋大户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剂量为4.0 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5 mg/kg)和醒脑静注射液(剂量为2.5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放射照射前、照射后1 d、2周、4周及6周大鼠静脉血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组间差异。于照射后2、4、6周分别取材进行视神经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神经轴索脱髓鞘病变程度,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视神经脱髓鞘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模型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照射后4周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照射2周后实验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2、4、6周模型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比较视神经脱髓鞘率在照射后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6周实验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瘀法预防性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静脉血ET-1、 vWF浓度,减轻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轴索脱髓鞘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