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53篇
  免费   5261篇
  国内免费   3135篇
耳鼻咽喉   421篇
儿科学   741篇
妇产科学   362篇
基础医学   3394篇
口腔科学   835篇
临床医学   6162篇
内科学   5057篇
皮肤病学   479篇
神经病学   1199篇
特种医学   20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533篇
综合类   13015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577篇
眼科学   621篇
药学   6399篇
  53篇
中国医学   4947篇
肿瘤学   2506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1742篇
  2021年   2116篇
  2020年   1844篇
  2019年   1148篇
  2018年   1234篇
  2017年   1455篇
  2016年   1244篇
  2015年   1985篇
  2014年   2511篇
  2013年   3058篇
  2012年   4356篇
  2011年   4511篇
  2010年   3924篇
  2009年   3490篇
  2008年   3802篇
  2007年   3536篇
  2006年   3147篇
  2005年   2668篇
  2004年   2089篇
  2003年   1862篇
  2002年   1447篇
  2001年   1327篇
  2000年   994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慧  陈敏  孙永峰  程星  王琦  靳蓉 《广东医学》2020,41(23):2394-2397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支气管肺泡灌液采用支气管镜取出进行细菌培养、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1)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检出阳性716例,阳性率72.40%,细菌、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33.27% (329例)、22.45%(222例)、31.45%(311例)。(2)细菌感染中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株(G+);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G-)。培养菌株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第1、2、3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无耐药发生。(3)病毒感染检出222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1例,腺病毒检测49例,流感病毒6例(A型2例,B型4例),副流感病毒36例(1型3例、2型4例、3型29例),病毒检出率以0~12月龄组最高,RSV、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31.45%(311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结论贵阳地区重症肺炎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重要的细菌病原。重要病毒为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主,1~12月龄组的病毒感染检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 ladder carc inom a,UGC)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55例LC术中遇到的12例(1.26%)UGC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3~36个月,平均18个月。迄今全部存活。5例PT1、5例PT2、1例PT3(中转开腹)随访至今未发现癌复发及转移。1例PT2因拒绝根治术,现出现肝多发转移。1例PT4因腹腔种植转移,无法根治,故仅部分切除胆囊(胆囊粘连重),以解决急性胆囊炎问题,现有腹水、恶液质表现。所有病例均未见脐部戳孔处肿瘤种植转移。结论:LC术中应常规切开胆囊标本,必要时送术中冰冻。PT1单纯切除胆囊已足够;PT2要额外楔形切除肝组织及区域淋巴结;PT3中转开腹,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  相似文献   
13.
肛直肠抑制反射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直肠抑制反射(RAIR)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内脏神经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为7组,其中6组先按去与不去直肠肛管外源性内脏神经支配而分为不去神经和去神经两大组,每组中又按Foley导管上气囊置入直肠腔中的位置分为2、4、6cm组;同时再设1个对照组,将Foley导管置入直肠腔中,但不注水扩张球囊。检测并比较在直肠腔内刺激后,各组门静脉血中的SP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去神经组中2、4cm组与不去神经组之间及对照组之间,门静脉血中SP值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与对照组及去神经组中2cm和4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组和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腔内上部的刺激不引出RAIR可能与该部位的刺激使内括约肌兴奋性递质(SP)的释放有关;外源性内脏神经对RAIR中门静脉血的SP变化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参根总皂甙对热应激小鼠免疫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在45℃高温环境15 min.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均下降.血清皮质酮升高。应激前15 min lP人参根总皂甙(GRS)50、100 mg·kg~(-1)可防止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的降低,但不能抑制血清皮质酮的升高。GRS50mg·kg~(-1)ip可防止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的降低。GRS50 mg·kg~(-1)、利血平0.5 mg·kg~(-1)或水杨酸毒扁豆碱0.3 mg·kg~(-1)ip均可消除热应激对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2.0-Å resolution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ovel trimeric antibody fragment, a “triabody,” has been determined. The trimer is made up of polypeptides constructed in a manner identical to that previously described for some “diabodies”: a VL domain directly fused to the C terminus of a VH domain—i.e., without any linker sequence. The trimer has three Fv heads with the polypeptides arranged in a cyclic, head-to-tail fashion. For the particular structure reported here, the polypeptide was constructed with a VH domain from one antibody fused to the VL domain from an unrelated antibody giving rise to “combinatorial” Fvs upon formation of the trimer. The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exchange of the VL domain from antibody B1-8, a Vλ domain, with the VL domain from antibody NQ11, a Vκ domain, leads to a dramatic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the VH CDR3 loop of antibody B1-8. The magnitude of this change is similar to the largest of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bserved in antibody fragments in response to antigen binding. Combinatorial pairing of VH and VL domains constitutes a major component of antibody diversity. Conformationally flexible antigen-binding sites capable of adapting to the specific CDR3 loop context created upon VH–VL pairing may be employed by the immune system to maximize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the immune response.  相似文献   
16.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和探讨修复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 ,使其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  3 5例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 ,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  3 1例全部存活 ,1例皮瓣部分坏死 ,2例创口延迟愈合 ,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 对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在早期修复 ,最常用的方法是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  相似文献   
18.
E838等抗放药对放射损伤防治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E838,WR-2721,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对放射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观察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1)致伤前预防给药,上述4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的存活率,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其中以E838和WR2721效果最佳;(2)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3)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以WR2721(防)+E838(治)效果最好。结论:E838和WR2721与其它抗放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两者合理配伍使用可发挥协同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关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