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6篇 |
免费 | 545篇 |
国内免费 | 3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8篇 |
儿科学 | 48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256篇 |
口腔科学 | 81篇 |
临床医学 | 438篇 |
内科学 | 340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55篇 |
特种医学 | 209篇 |
外科学 | 613篇 |
综合类 | 121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504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604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726篇 |
肿瘤学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209篇 |
2014年 | 242篇 |
2013年 | 304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436篇 |
2009年 | 423篇 |
2008年 | 331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对15例面部光线性角化病患者进行CO2点阵激光联合ALA-PDT治疗,共治疗1~5次,随访1年,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2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例2次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3~5次治疗后完全缓解,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 3例报告美容效果极好,7例报告美容效果良好,5例报告美容效果一般。治疗过程中,有11例患者轻微疼痛,4例明显疼痛。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ALA-PDT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有效,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展为脊柱关节炎,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它的两个主要病理特点。进行性的脊柱关节僵硬引起的脊柱活动障碍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因此对脊柱关节的异常骨增生的病理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脊柱局部过度骨化的同时伴有系统性的骨丢失,表明AS发病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成骨或破骨异常,而是处于兼有两者的骨代谢失衡环境中。目前研究发现AS疾病中Wnt、BMP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AS疾病中既促进成骨,又能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破骨细胞在发挥骨吸收作用的同时,它的产物又参与了新生骨形成。但大多数研究均是着重于描述单独的成骨或破骨机制,未能明确地阐明它们是如何在引起脊柱周围骨质增生的同时导致全身骨量丢失的具体作用机制。AS病理过程中炎症因子是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何在控制新生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目标执行理念对糖尿病(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DM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8年6月入院,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41例)、干预组(2018年7月—2019年5月入院,给予患者目标执行理念干预,41例),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治疗依从性(Moriky量表评估)及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EA)评价患者的自护能力水平.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SCL-90评分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40、70.321、20.087,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SCL-90评分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明显降低,且组间SCL-90评分比较,干预后干预组SCL-90评分较对照组低.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SQL量表各项评分见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目标执行理念应用于DM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率和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望作为DM患者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内镜专用口咽通气道作为一种新型配套咬口与口咽通道的联合体在无痛胃镜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年龄22~64岁,BMI 16~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胃镜咬口组(C组)和内镜专用口咽通气道组(K组),每组100例。C组从传统胃镜咬口置入胃镜,K组从内镜专用口咽通气道配套咬口内置入口咽通气道,通过其置入胃镜。术中如有体动或呛咳时,则追加丙泊酚0.2~0.4 mg/kg。记录检查前、胃镜达幽门时和苏醒时MAP、HR、SpO_2;记录进镜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胃镜置入一次成功例数、胃镜置入难易度,记录患者舒适度、镜检医师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胃镜达幽门时K组SpO_2明显增高(P0.05)。与检查前比较,胃镜达幽门、苏醒时两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胃镜达幽门时C组SpO_2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K组胃镜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升高、胃镜进镜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维持剂量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和镜检医师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内镜专用口咽通气道可作为无痛胃镜的有效气道辅助装置,增加通气效率,降低麻醉药用量,加速无痛胃镜的实施,既确保了无痛胃镜的安全,也提高了无痛胃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从人格特征角度出发,分析老年人不同人格特征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老年抑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等,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市3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MCI筛查.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人格与MCI相关性.结果...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中的NOX2和NOX4介导的活性氧(ROS)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4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EAM组(n=8),EAM组小鼠采用豚鼠骨骼肌匀浆蛋白免疫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临床表现,测定其血清肌酶水平、四肢肌力及骨骼肌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NOX2、NOX4、NADPH及ROS的表达情况或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末次免疫后1周EAM组小鼠体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骨骼肌纤维大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肌纤维萎缩、变性、坏死;EAM组小鼠骨骼肌纤维大小不一、粗细不等,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坏死;EAM组小鼠骨骼肌组织HE染色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EAM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NADPH含量降低、ROS含量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OX2和NOX4在EAM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AM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ROS的含量与NOX2、NOX4的免疫组化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NADPH的含量呈负相关(P<0.05);EAM组小鼠骨骼肌组织HE染色病理学评分与NOX2、NOX4的免疫组化评分及ROS的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NADPH的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DPH氧化酶中的NOX2和NOX4可能通过消耗NADPH产生大量的ROS,导致组织细胞氧化性损伤并诱导铁死亡反应来参与IIM的发病;NADPH、NOX2、NOX4和ROS有望成为新的评价IIM肌肉组织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β(IL 1β)、白细胞介素18(IL 18)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降糖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降糖方案。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胰高血糖素、C肽、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水平、NLRP3 mRNA、IL 1β、IL 18及HOMA IR、HOMA β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1c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30min、60minC肽及AUC C肽显著增大,30min、60min、120min胰高血糖素及AUC 胰高血糖素显著下降;两组NLRP3 mRNA、IL 1β、IL 18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OMA IR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HOMA IR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OMA β均显著性升高,且观察组HOMA β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抑制NLRP3激活减小IL 1β、IL 18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9.
100.
王聪聪;柴倩云;田夏;韩梅;夏如玉;黄娜;张丽娟;郭中宁;张彤;许云;蔡琳琳;郭全;刘建平;费宇彤 《中医杂志》2016,57(13):1116-1120
交叉试验是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疗效,包括随机和非随机两种类型。随机交叉试验在分配措施、组别设置、样本量大小、脱落和失访的损失方面都与平行随机对照试验不同,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不多,且国内应用相对国外稍多。对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实施要点,包括适应人群的选择、干预措施的可变性及其影响、对照组中盲法的设置难点、交叉试验的结局、病例脱落的原因分析、基线可比性、洗脱期的设置进行探讨,以供临床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