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21篇 |
免费 | 7047篇 |
国内免费 | 437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3篇 |
儿科学 | 992篇 |
妇产科学 | 473篇 |
基础医学 | 5189篇 |
口腔科学 | 1300篇 |
临床医学 | 8276篇 |
内科学 | 6835篇 |
皮肤病学 | 785篇 |
神经病学 | 2083篇 |
特种医学 | 252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5892篇 |
综合类 | 16201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7111篇 |
眼科学 | 863篇 |
药学 | 7687篇 |
95篇 | |
中国医学 | 6173篇 |
肿瘤学 | 38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1篇 |
2023年 | 1135篇 |
2022年 | 2754篇 |
2021年 | 3410篇 |
2020年 | 2926篇 |
2019年 | 1812篇 |
2018年 | 1916篇 |
2017年 | 2180篇 |
2016年 | 1733篇 |
2015年 | 2869篇 |
2014年 | 3580篇 |
2013年 | 3891篇 |
2012年 | 5657篇 |
2011年 | 5987篇 |
2010年 | 4791篇 |
2009年 | 4197篇 |
2008年 | 4420篇 |
2007年 | 4472篇 |
2006年 | 3684篇 |
2005年 | 3007篇 |
2004年 | 2259篇 |
2003年 | 2257篇 |
2002年 | 1903篇 |
2001年 | 1602篇 |
2000年 | 1155篇 |
1999年 | 721篇 |
1998年 | 333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257篇 |
1995年 | 224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183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80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 个月).结果 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 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 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 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acnab法).结论 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细胞(ADCs)作为新型真皮充填物的可能性.方法 ADCs取自3例行整复手术的男性患者的残余脂肪组织,支架材料为透明质酸钠.实验分为三组,实验组:ADCs(25×106/mL)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每一样本0.2 mL注射于雌性BLAB/c裸鼠皮下;对照组1:单纯运用透明质酸钠,每一样本0.2 mL注射于裸鼠皮下;对照组2:单纯运用ADCs(25×106/mL),每一样本0.2 mL注射于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以及性染色体RT-PCR检测,对再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形成软组织呈球形,平均体积(0.0352±0.0115)mL;组织学观察显示,生物材料完全降解,组织排列紊乱,间有大量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无脂肪组织;两对照组均无任何组织形成.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人脂肪来源细胞为种子细胞,透明质酸钠为支架材料,能构建出良好的组织工程化软组织;为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除皱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3.
胎儿畸形产房外科的围产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前多因素评估对提高产房外科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分娩后立即在小儿外科进行手术纠正畸形的新生儿病例20例.产前进行超声、核磁共振检查,大于35岁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评估畸形类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儿出生体质量、Apgar 评分及复苏.结果 脐膨出6例,腹裂5例,小肠闭锁6例,膈疝2例,胆总管囊肿1例.术后新生儿死亡5例,其中膈疝2例,生长发育迟缓2例,合并其他严重畸形1例.结论 对胎儿畸形准备进行分娩后早期手术干预的病例,应判断畸形的严重程度,纠正发育迟缓,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可能提高产房外科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adeno-hTGF-β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重组adeno-hTGF-β1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转染猪BMSCs.转染后72 h,RT-PCR检测BMSCs的hTGF-β1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性和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ELISA法)hTGF-β1蛋白表达;MTT法测定水貂肺上皮细胞(MV-1-Lu)的生长抑制率,以验证转染后所表达的hTGF-β1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转染后72 h,BMSCs能有效表达hTGF-β1mRNA,胞浆内有大量棕黄色的hTGF-β1蛋白表达,其蛋白表达量是转染adeno-lacZ的2.65倍(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adeno-hTGF-β1的BMSCs所分泌的hTGF-β1蛋白对MV-1-Lu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重组adeno-hTGF-β1能够被导入BMSCs,并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hTGF-β1蛋白.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B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 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鼻咽癌常规放疗(CRT)和逆向调强放疗(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12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用3DTPS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CRT和IMRT计划.根据靶区V95%、D5%、D95%、D5%/D95%、靶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ax和Dmean等)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结果 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GTVnx、GTVnd和CTV1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2和某些正常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鼻咽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颞叶、垂体和颞颌关节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7.
998.
利用一台备用服务器,采取卸出 /装入的方法 , 对医院信息系统中 ORACLE 7.33至 ORACLE 8.16的数据库升级.本文论述了数据库升级的整个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度他雄胺对大鼠附睾精子和生育的影响,探索调节雄性生育的睾丸后作用靶点。方法使用度他雄胺20和40 mg/(kg.d)大鼠灌胃给药,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雄雌鼠按1∶2合笼,计算生殖指数;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活力和形态;采用SYBR-14和PI双重荧光染色计算精子存活率;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血清浓度;采用HE染色法对各组睾丸、附睾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度他雄胺低、高剂量组双氢睾酮浓度均显著下降,分别为0.54和0.28 nmol/L(P<0.01),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为39.0%和28.7%(P<0.01),畸形率分别增加为10.3%和15.6%(P<0.05),最后受孕率分别降为62.5%和38.4%。而睾酮水平和交配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和附睾亦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度他雄胺通过抑制DHT生成,影响附睾精子成熟而导致大鼠不育,为今后男性避孕和不育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