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503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5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n vitro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lia can express functional receptors for a variety of neurotransmitt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similar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 are also expressed by glia in vivo, we examined the glial scar in the transected optic nerve of the albino rabbit by quantitative receptor autoradiography. Receptor binding sites for radiolabele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holecystokinin, galanin, glutamate, somatostatin, substance P, and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were examined. Specific receptor binding sites for each of these neurotransmitt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abbit forebrain but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normal optic nerve or tract. In the transected optic nerve and tract, only receptor binding sites for substance P were expressed at detectable levels. The density of substance P receptor binding sites observed in this glial scar is among the highest observed in the rabbit forebrain. Ligand displacement and satura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substance P receptor binding site expressed by the glial scar has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substance P receptors in the rabbit striatum, rat brain, and rat and canine gut.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glial cells in vivo expres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ubstance P receptor binding sites after transec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axons. Because substance P has been shown to regulate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peripheral tissues, substance P may also, by analogy, b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 glial response to injur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 结果 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 结论 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一套体外培养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方法,并尝试进行难治性白血病克隆的鉴定。方法:采用来源于骨髓的基质细胞HS-5作为滋养层细胞与原代白血病细胞进行双相培养,并通过药敏和凋亡检测进行双相培养体系生物动力学评估。结果:双相滋养层培养体系能够耐受细胞毒药物的毒性;8例前B急淋白血病原代细胞标本在基质滋养层支持下离体72 h存活率20.4%~68.3%不等,与无滋养层支持或基质细胞上清液支持的标本相比存活率有显著性提高;其中1例标本的体外生长与有否滋养层支持无关,怀疑为难治性白血病克隆。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滋养层具有一定的体外支持白血病细胞存活的能力,但存在个体差异,与肿瘤细胞本身生物学特征有关;利用双相培养体系可以在体外早期初步鉴别出难治性白血病克隆并早期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与衰弱的关系。方法对501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调查与评估。结果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及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56.5%、31.3%;不同睡眠质量的老年住院病人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 7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均与Tilburg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障碍和衰弱发生率均较高,应从多个维度进行睡眠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从而提高老年病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切碎长度和发酵方式对全株饲用青贮谷子质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试验设计,切割长度分别为1.5 cm、2.5 cm和3.5 cm,发酵方式分为复合菌剂发酵和乳酸菌发酵两个类型,每处理3个重复。常温发酵40 d后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分析基础养分,测定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切碎长度增加,气味评分和总分总体呈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增加趋势,丁酸含量显著增加;相比乳酸菌发酵组,复合菌剂发酵组整体气味评分和乳酸含量较高,pH值和NDF、ADF含量较低。综上,不同切碎长度和发酵方式对于全株饲用谷子青贮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降低切碎长度和使用复合菌剂发酵均有助于促进纤维分解,减少丁酸产量,改善青贮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46.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正常人群和下颌骨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轨迹,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操作时避开重要神经血管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骨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使用CBCT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分为5个平面,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前突患者自下颌支到下颌角前部逐渐增厚,继续至下颌第一磨牙区逐渐变薄。下颌神经管的内外径自下颌支到下颌体部逐渐变细。颊侧骨皮质厚度自下颌支区域逐渐增厚,到下颌体部继续变薄。下颌骨前突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下颌管的对比分析显示,骨髓腔宽度与下颌支厚度有显著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BCT能够精确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骨前突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下颌支厚度的差异主要由颊侧骨髓腔宽度造成。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国内俯卧位通气研究的热点及前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2010-2020年收录的424篇俯卧位通气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 2010-2020国内俯卧位通气研究发文量为每年22~ 76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该领域研究机构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发文量最多,作者以邱海波、张志刚等为代表;高频关键词为"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呼吸末正压、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肺顺应性、护理";研究热点为俯卧位通气的机制和俯卧位通气护理;研究前沿为呼吸系统顺应性和低氧血症.结论 近10年国内俯卧位通气研究持续发展,但仍缺乏俯卧位通气实行时机、规范及护理等研究,根据研究热点及前沿,后续可开展更多研究,提高俯卧位通气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GEN预孵育RAW264.7细胞或慢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TIPE 2)过表达细胞2 h,再与LPS共孵育24 h,采用CCK 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TNF-α、IL-6、caspase-8、caspase-3和TIPE 2 mRNA,Western blot检测iNOS、COX-2、caspase-8、caspase-3、TIPE 2、Akt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LPS促进RAW264.7细胞TNF-α、IL-6、iNOS、COX-2合成;GEN抑制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活力,凋亡细胞增多,并上调caspase-8、caspase-3、TIPE 2 mRNA及蛋白表达;TIPE 2过表达上调活化RAW264.7细胞caspase-8、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Akt磷酸化,且与GEN具有协同作用。结论GEN可能通过上调TIPE 2抑制Akt活性,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径,促进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四肢手术的高龄(年龄≥80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三组:舒芬太尼0.15μg/kg 组( S1组)、舒芬太尼0.25μg/kg组(S2组)及芬太尼2μg/kg组(F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和插管后5 min(T3)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并计算各时间点 SP 与 HR 的乘积( RPP);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三组T1时间点BP和T3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SP和F组T3时间点D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均<0.01),F组T2时间点DP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0.05)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S1组和S2组T1时间点SP、S2组T2时间点BP均显著低于F组同时间点( P<0.01或0.05)。S1组和F组T2时间点HR均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均<0.01)和S2组同时间点( P<0.05)。三组T1、T3时间点RPP均显著小于同组T0时间点( P<0.01或0.05)。F组T2时间点RPP显著大于同组T0时间点( P<0.05)和S2组同时间点(P<0.05)。S2组声带活动发生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率小于S1组,罗库溴铵、新福林使用率均显著小于S1组和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0.25μg/kg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不仅能抑制插管反应,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能保持插管前后心血管功能稳定和心肌氧供需平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0.
目的:系统评价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注册中心、EMBASE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12月。收集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14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透明质酸钠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短期及长期的最大张口度和临床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疼痛缓解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相比,透明质酸钠能够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总体评价和短期最大开口度(P<0.05);但在疼痛缓解、改善长期最大张口度及注射后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