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7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552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872篇
内科学   508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193篇
特种医学   305篇
外科学   572篇
综合类   1857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64篇
眼科学   178篇
药学   1024篇
  16篇
中国医学   973篇
肿瘤学   32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离鉴定皂角刺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追踪分离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颜木素(1)、槲皮素(2)、3-βacetoxyolean-12-en-28-oic acid(3)、木栓酮(4)、棕榈酸(5)、白桦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化合物1、3对7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较好,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关系良好;化合物3对Bel-7402、HeLa、HT1080、KB、A549、SGC-7901、Heps等7种肿瘤细胞株生长增殖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 mg.L-1;化合物1对除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良好,IC50为11.34~19.32 mg.L-1。结论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化合物1、3的抗肿瘤活性为皂角刺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中药官桂的应用现状及对其进行考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收集的官桂样品进行鉴别,采用文献检索法进行官桂的相关考证。结果通过鉴别,官桂样品并不是同一品种,且有同一企业来源的两批官桂样品并不是同一品种的现象;通过考证,反映了官桂的来源复杂、标准规范不统一,临床上用的“官桂”与商品“官桂”并不相同。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实例报道了官桂的应用现状,结论是官桂的应用很混乱,同名异物现象很严重,应当加以重视,加强研究,争取统一其标准;相关企业要严格执行本地区有关官桂的地方标准,做到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73.
飞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飞蓬(Erigeron acer L.)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及制备型硅胶薄层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13C-NMR,1H-NMR和MS等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从飞蓬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β-香树脂醇(2)、咖啡酸(3)、槲皮素(4)、4′-羟基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飞蓬中分离得到.根据DEPT、HMQC、HMBC谱对化合物(5)的碳信号重新进行了归属,同时根据HMBC、HMQC、1H-1HCOSY谱首次归属了该化合物葡萄糖醛酸部分的2″~5″-H的信号.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观察寒、热不同方剂对"病证结合"的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胃组织bFGF和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从药效学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寒、热证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并比较寒热方剂对模型大鼠胃组织bFGF和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组织bFGF和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提升热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bFGF和血清VEGF含量,理中丸可显著提升寒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bFGF和血清VEGF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通过提升血清VEGF和胃组织bFGF含量,分别实现对热性和寒性模型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是"方证相应"规律的体现,肯定了本实验所采用的胃溃疡"病证结合"造模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75.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宋宗华  冯东  许俊博  毕开顺 《中成药》2003,25(2):133-138
目的:研究《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的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确定方中各药味的君臣佐使关系和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方中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同时加减拆方。选择小鼠常压耐缺氧,对抗氯仿所致小鼠心律失常和利尿三项药理指标对所得16个处方进行药理实验;采用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SREG)与典型相关分析(CCOR)将所得药理数据和组方药味及药理相关联,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机制;同时对各处方进行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将所得药理数据和各指纹峰的峰面积(即各化合物的含量)相关联,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确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确定了方中以茯苓为君。以桂枝为臣,佐以白术,使以甘草的配伍关系,与对该复方中药的传统诠释相一致;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从50个色谱峰中选取17个作为药效物质基础,其中桂皮酸,甘草酸和去氢土莫酸被确定为质量控制指标。结论:本研究为探讨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76.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复制慢性低灌注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常规饲养60 d后灌胃给予天珠散0.1 g·kg-1,给药体积0.02 mL·g-1,连续3 d,制备含药血清;采用UPLC检测天珠散入血成分并推测其结构;使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进行反向找靶,并将获得的潜在靶标基因在线提交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该文共推断获得天珠散5个入血成分,鉴定其中4个成分为parishin B,parishin C,parishin,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经反向找靶,获得Fit value≥0.6的药效团模型861个,从KEGG,BIOCARTA获得经文献验证的信号通路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Apoptosis等 9条,提示天珠散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药理作用与机制可能与上述入血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有关。对于少数民族传统经验方,在药效验证的前提下,综合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系统生物学等技术,将有益于民族效验方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的快速发现。  相似文献   
77.
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温中益气胶囊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3.6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1,1.11,0.55 g·kg-1)。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第5天给药后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48 h,末次给药后2 h麻醉,进行幽门结扎手术,缝合后直肠给药1次,禁食水。18 h后麻醉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取全胃观察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胃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K+-ATP酶、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热板刺激法进行抗炎和镇痛实验,测定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及痛阈值的大小。分别取清洁级小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对照药三九胃泰颗粒组(5.19 g·kg-1)、温中益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12,1.56,0.78 g·kg-1)。 结果: 胃溃疡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S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显著减小大鼠胃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降低H+-K+-ATP酶的活性和MDA含量并增加胃组织中SS和SOD水平(P<0.01,P<0.05)。抗炎、镇痛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温中益气胶囊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或P<0.05)。 结论: 温中益气胶囊可能通过降低H+-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增加SS的含量来实现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三七止血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乙腈19%→36%),Hypersil ODS柱(4.0 mm × 200mm,5 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45℃,载气流量1.5 L·min-1.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为97.86%,96.24%和97.58%,RSD分别为1.36%,1.58%和1.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三七止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和完善狼毒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狼毒药材中的24-次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和岩大戟内酯B进行了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狼毒乙素和岩大戟内酯B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狼毒薄层鉴别专属性强,方法可行;狼毒乙素线性范围为0.013~0.863 μg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4%(RSD=1.4%,n=6);岩大戟内酯B线性范围为0.007~0.496 μg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0%(RSD=2.1%,n=6).结论 此方法准确、可靠,为狼毒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正常雌性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32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用角膜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然后行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全板层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CsA组[10mg/(kg·d)CsA灌服]、黑睛排斥汤组[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和联合用药组[10mg/(kg·d)CsA+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各组大鼠均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4d开始灌服相应药物,于术后第4天起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反应,每隔2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30d。参考Larkin等的标准对角膜}昆浊程度、水肿程度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I)并观察植片的存活状况,对角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受体角膜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进行检测,对4个组大鼠的各种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d左右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大鼠均于术后12~13d发生排斥反应,而联合用药组大鼠于术后22d发生排斥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sA组、黑睛排斥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混浊程度评分、角膜水肿评分和新生血管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A组与黑睛排斥汤组的各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平均为(10.38±1.69)d,联合用药组平均为(22.50±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0,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5d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基质中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评分少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流式细胞学检查证实,黑睛排斥汤组、CsA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联合用药组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睛排斥汤对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大鼠术后角膜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与0.1%CsA接近,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