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24篇 |
免费 | 763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165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508篇 |
口腔科学 | 170篇 |
临床医学 | 818篇 |
内科学 | 613篇 |
皮肤病学 | 77篇 |
神经病学 | 158篇 |
特种医学 | 309篇 |
外科学 | 630篇 |
综合类 | 199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61篇 |
眼科学 | 101篇 |
药学 | 84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794篇 |
肿瘤学 | 3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304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327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444篇 |
2012年 | 706篇 |
2011年 | 660篇 |
2010年 | 621篇 |
2009年 | 580篇 |
2008年 | 527篇 |
2007年 | 508篇 |
2006年 | 394篇 |
2005年 | 332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冠状病毒基因中密码子的进化和变异。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非典病毒(SARS)基因中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和密码子的上下文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病毒密码子的使用都存在显著的偏好性(RSCU值的变化为0.10~2.67),且偏好使用的密码子(偏爱密码子)和避免使用的密码子(稀有密码子)基本是一致的;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两种病毒中密码子适应性指数(CAI)与密码子第三位点的GC含量(GC3)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但SARS-CoV-2的负相关性更强(SARS-CoV-2:R2=0.76,P<0.001;SARS:R2=0.48,P<0.001),随着CAI的增大,GC3降低由于CAI是反映基因表达水平的参数,即高表达基因偏好低GC3的同义密码子。比较偏爱密码子和稀有密码子的上下文关系,发现偏爱密码子与稀有密码子各位点的核苷酸组分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性表现为在密码子不同位点GC和AT的显著区别,反映了GC含量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偏爱性的约束。结论:SARS-CoV-2和SARS病毒基因组GC含量、密码子的上下文关系、密码子各位点核苷酸的组分、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影响密码子偏爱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SARS-CoV-2和SARS病毒基因组的进化和变异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松萝酸对关节炎(CIA)大鼠HMGB1、自噬蛋白Beclin1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松萝酸低、中、高剂量组,各组采用Ⅱ型胶原乳剂造模成CIA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除外。造模结束后,用低(2 mg/kg)、中(6 mg/kg)、高(54 mg/kg)剂量组的松萝酸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阳性对照组给予羟氯喹(36 mg/kg),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予等溶剂5 ml蒸馏水灌胃。所有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末次灌胃2 h后,提取标本,观察大鼠关节指数评分、肿胀程度测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采用ELISA检测HMGB1、TNF-α、IL-1、INF-γ的血清浓度水平,PCR、WB检测蛋白HMGB1、Beclin1、Bcl-2、PI3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对照组血清HMGB1、TNF-α、IL-1、INF-γ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滑膜组织中HMGB1、Bcl-2、PI3K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萝酸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HMGB1、TNF-α、IL-1、INF-γ、Bcl-2、PI3K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萝酸中、高剂量组抑制HMGB1、Bcl-2、PI3K表达、激活Beclin1的效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萝酸能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降低血清HMGB1、TNF-α、IL-1、INF-γ浓度,抑制HMGB1、Bcl-2、PI3K蛋白的表达,促进Beclin1表达上升,增强细胞自噬,减少滑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3.
背景:由于睡眠、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所构成的24 h活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异质性极大等局限,难以得出足以指导临床实践的高质量证据集合。目的:总结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睡眠、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设计: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28日,以睡眠、久坐行为、身体活动、24 h活动、心理健康、青少年为检索词构建中英文检索式,纳入健康儿童青少年人群的24 h活动类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推断的研究。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和全文进行筛选,在数据提取和数据整合中,逐渐完善活动类型、测量方式、测量项目分类、测量具体项目的数据提取表格。主要结局指标:青少年24 h活动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型及其测量工具。结果: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927篇文献,经去重、初筛和全文筛选后,最终纳入55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45篇(82%),前瞻性队列研究10篇。睡眠:54篇描述了睡眠时长,4篇评估了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日间嗜睡情况和睡眠中断情况。久坐行为:50篇为主观报告,5篇为客观报告,46篇涉及屏幕暴露。身体活动:主观报告和客观评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47篇和8篇。32篇文献关注了抑郁,9篇关注了焦虑,5篇关注了压力,35篇关注了其他心理健康结局(正性情绪、行为问题、生活满意度或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心理疾病及症状、情绪调节能力和手机成瘾)。44篇文献探索24 h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8篇文献使用等时替代模型探索24 h活动结构的改变,3篇探索24 h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结论:青少年24 h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尚少,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待规范统一,未来需针对现行24 h活动推荐时间建立等时替代模型或在真实世界进行干预研究,寻找既能够最大发挥24 h活动的健康效应,又能够让青少年人容易达到的24 h活动时间的推荐组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TGF-β1低剂量组、rhTGF-β1中剂量组、rhTGF-β1高剂量组。模型组、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各组从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分别注射1.25、2.5、5 ng/mL的rhTGF-β1溶液0.1 mL,对照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每2 d给药1次,持续14 d。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张力侧牙周组织膜纤维拉伸变长,组织间隙变宽,基质增生,成骨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近乎消失,呈现病理损伤,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血清TNF-α、IL-6、RANKL、牙周及牙槽骨组织p-ERK1/2/ERK1/2、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OPG、牙周及牙槽骨组织OCN、OPN、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张力侧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病理损伤逐步减轻,血清TNF-α、IL-6、RANKL、牙周及牙槽骨组织p-ERK1/2/ERK1/2、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血清OPG、牙周及牙槽骨组织OCN、OPN、Runx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且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rhTGF-β1可减轻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炎症反应,促使成骨分化,加速正畸牙移动,可能与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资料分型:前内侧型(Ⅰ型)、前外侧型(Ⅱ型)、内中型(Ⅲ型)、后内侧型(Ⅳ型)、后外侧型(Ⅴ型);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分为幕上型、幕下型、幕上下型。依据肿瘤分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结果 31例中,Ⅰ型3例 ,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2例;幕上型6例,幕下型19例,幕上下型6例;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3例,Ⅱ级5例,Ⅳ级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3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2例部分切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复查MRI未见肿瘤增长;1例部分切除术后1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进展,但无新发症状,动态复查MRI随访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KPS评分≥70分。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向综合分析,个体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掌握运用局部显微解剖关系、术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引导下颅内立体脑电图监测在额叶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35例定位定侧困难的额叶癫痫,采用美敦力S7导航系统融合MRI影像,根据脑网络在导航下置入电极,术后监测脑电图定位癫痫病灶,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 35例均按计划成功置入深部电极,其中单侧12例,双侧23例,均监测到3~20次临床惯常发作。1例定位困难,未手术治疗;其余34例根据脑电图结果行致痫灶切除。置入电极后1例发生硬膜外血肿,量约20 ml,癫痫病灶切除时一并清除;癫痫病灶切除术后1例早期出现单瘫,1例出现运动性失语,经治疗后恢复。34例手术病人术后随访1~3年,Engel分级Ⅰ级24例(70.5%),Ⅱ级5例(14.7%),Ⅲ级4例(11.7%),Ⅳ级1例(2.9%)。结论 影像导航下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癫痫病灶在额叶癫痫的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7例PXA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以癫痫发作起病;7例肿瘤均位于大脑浅表部位,MRI表现呈实性4例,呈囊实性3例;7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5例术后行适形放疗,2例间变型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术后病理WHO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存活6例,术后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PXA临床罕见,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其病理学特征有别于其他星形细胞瘤,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千伏级锥形束 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全程91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分次间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摆位误差x、y、z方向的偏差和偏移等中心距离分别为0.04(-0.16, 0.25)、-0.05(-0.37, 0.28)、0.10(-0.06, 0.24)和0.55(0.38, 0.78) cm。临床靶区除CTV的HIsum-HIplan和CTV1 的Dsum_D50-Dplan_D50与HIsum-HIplan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临床靶区的配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计划靶区除PGTVnd的Dsum_median-Dplan_median、Dsum_mean-Dplan_mean、Dsum_D50-Dplan_D50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计划靶区均有统计学差异。累积摆位误差剂量与标准计划剂量分布对比呈现负偏态分布,峰度降低。GTVnd、CTV、CTV1、CTVn、CTV_all与PGTVnd、PTV、PTV1、PTVn、PTV_all剂量偏差均呈降低,计划靶区的累积剂量偏差比临床靶区偏差明显增大。Dmin偏差、D98偏差、D95偏差偏离最大,Dmax偏差、D5偏差、D2偏差变化次之,Dmedian偏差、Dmean偏差、D50偏差变化最小,反S型DVH曲线向左偏移,斜率增大。临床靶区HI偏差均上升。结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影响存在统计差异性,靶区累积剂量降低、均匀性变劣。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在每次治疗前需进行CBCT位置校准以保证靶区各结构剂量准确性。在放疗计划设计时考虑增加CBCT次数带来额外剂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对肛肠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CNKI、WANFANG Data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0月关于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定量合成Meta分析的CRT,包含114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RR=1.19,95%CI(1.14,1.24),P<0.00001],干预7及14 d疼痛程度[MD=-0.99,95%CI(-1.07,-0.91),P<0.00001]、[MD=-0.85,95%CI(-0.95,-0.74),P<0.00001],疼痛消失时间[MD=-2.93,95%CI(-3.25,-2.61),P<0.00001],渗出物消失时间[MD=-3.38,95%CI(-3.68,-3.08),P<0.00001],水肿消失时间[MD=-2.84,95%CI(-3.15,-2.53),P<0.00001]及创面愈合时间[MD=-6.21,95%CI(-6.98,-5.44),P<0.0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能够减轻肛肠疾病术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渗出物及水肿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组及当归有效部位B、X、C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 d。除对照组外,第8日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 min后于低氧舱中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低氧暴露。第22日出舱称重后眼球采血处死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转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力。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处死前体质量明显下降,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转化能力、刺激指数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下降,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转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当归有效部位X组刺激指数明显升高,当归有效部位X、C组血清IL-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低氧暴露下的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