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24篇 |
免费 | 763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165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508篇 |
口腔科学 | 170篇 |
临床医学 | 818篇 |
内科学 | 613篇 |
皮肤病学 | 77篇 |
神经病学 | 158篇 |
特种医学 | 309篇 |
外科学 | 630篇 |
综合类 | 199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61篇 |
眼科学 | 101篇 |
药学 | 84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794篇 |
肿瘤学 | 3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304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327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444篇 |
2012年 | 706篇 |
2011年 | 660篇 |
2010年 | 621篇 |
2009年 | 580篇 |
2008年 | 527篇 |
2007年 | 508篇 |
2006年 | 394篇 |
2005年 | 332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43例(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按其是否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分为心脉隆治疗组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2周后心脉隆治疗组LVEF、CVP及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明显改善,且用药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降低CHF患者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半暗带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结合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半暗带的解剖定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及再通模型、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分组动物在MCA闭塞的不同时间再灌流48h后脑梗死灶的分布,并用氢清除法测定缺血区rCBF的变化.结果大鼠MCA闭塞1~2h,梗死灶主要位于缺血侧的外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下部;MCA闭塞3h、梗死灶向周围扩大;MCA闭塞4h、梗死灶进一步扩展至大部分新皮质区,但与MCA闭塞6h时无明显区别.MCA闭塞后缺血侧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上部rCBF下降至对照组的27%~45%.结论大鼠MCA闭塞后在2~3h的时间窗以内恢复血流,可使位于缺血边缘区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上部脑组织被挽救,该区域可能相当于缺血半暗带的等值区.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臭氧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对乙肝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同期就诊的112例患者按志愿接受治疗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予臭氧自血疗法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臭氧自血疗法疗程3个月,阿德福韦酯胶囊疗程18个月;对照A组:34例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疗程18个月;对照B组:40例患者.单独使用臭氧自血疗法,疗程3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联合应答率为47.3%;对照A组为38.2%:对照B组为40.0%。结论:臭氧自血疗法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乙肝疗效与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治疗方法起效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合成β2受体激动剂妥洛特罗。方法以邻氯苯乙酮为原料,经羰基α位的溴代、还原、胺化,得到目标产物妥洛特罗。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26.0%,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改进后的合成工艺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合成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5.
血凝酶不同给药方法用于脊柱手术止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凝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局部和静脉 2种给药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 :椎管减压、腰椎间盘摘除术病人 9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0例 ,3组病人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相同。合用组术前 15min血凝酶 1单位静脉注射 (静注 )、术中2单位稀释后在出血部位局部喷洒 ;静脉组术前 15min血凝酶 1单位静注 ,术中 2单位静脉滴注 ;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观察 3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和生命体征。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 ,合用组和静脉组术中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合用组又少于静脉组 ,(6 89±s 15 0 )mLvs (80 3± 186 )mL ,P <0 .0 5 ,(2 .3± 0 .3)Uvs(2 .7± 0 .5 )U ,P <0 .0 1。 3组病人术中 2h血压、心率、呼吸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凝酶在脊柱外科中可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同时减少浓缩红细胞输入量 ,局部喷洒同静脉共同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6.
HPLC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甜素中的甘草甜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甜素的主药和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HPLC法,用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2%冰醋酸(35:6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甘草甜素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40.4~808.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复方甘草甜素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6年12月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Ⅲ期或Ⅳ期的晚期恶性肿瘤,105例患者瘤灶共计109个。病例选择标准: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实验期间均未接受氩氦刀以外的其他治疗。氩氦刀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周收集标本,做T细胞亚群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术后3-12个月复查CT示肿瘤明显缩小,部分患者肿瘤消失。恶性肿瘤患者在氩氦刀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后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受阻的情况。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6月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医嘱总数9 512例,采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设计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存在问题登记表"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9 512例预防性抗菌素医嘱中应用受阻病例187例,其中延误6例,未执行181例。受阻原因依次为无术中医嘱或医嘱错误50例(26.74%),抗生素交接失误45例(24.06%),用药间隔时间太短38例(20.32%),皮试时间过期27例(14.44%),执行皮试医嘱不到位24例(12.83%),药物变质2例(1.07%),药物过敏1例(0.54%)。结论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流程,严格执行交接查对制度,加强护理人员药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可减少抗生素应用受阻现象。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A(ScR-A) 和B(ScR-B,CD36)的影响,为阐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尤其形成早期)提供依据并为防治AS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人类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3.0 mg•L-1抗 TGF-β1 抗体 (Anti TGF-β1 Ab),对照组加用3.0 mg•L-1 IgG,利用巨噬细胞摄取和Northern blotting法,同步检测对乙酰化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摄取(结合、摄入和分解)以及ScR-A 和CD36 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125I-Ac-LDL的结合、摄入和分解量分别为(48.67±6.52)、(412.30±12.21)及(896.48±32.74) μg•g-1 protein,与对照组[(8.23±1.24)、(45.69±6.92)及(112.18±20.15) μg•g-1 protein]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125I-Ox-LDL的结合、摄入和分解量分别为(102.32±3.11)、(412.94±15.21)和(788.94±31.16) μg•g-1 protein,与对照组[(78.56±2.81)、(123.94±12.11)及(345.38±27.17) μg•g-1 protein]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ScR-A 和CD36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 实验组与对照组ScR-A mRNA比值为1.7,CD36 mRNA比值为1.12。结论: TGF-β1通过抑制ScR-A和CD36表达干预AS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ScR-A实现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胸腹矛盾呼吸在儿童夜间睡眠呼吸中的出现情况,探讨胸腹矛盾呼吸在儿童睡眠呼吸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有睡眠呼吸障碍主诉的儿童38例为实验组;同期收集无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无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儿童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儿童均进行整夜多道睡眠图(PSG)监测.根据记录数据判断矛盾呼吸,比较胸腹矛盾呼吸在两组儿童中出现的情况.结果 睡眠过程中胸腹矛盾呼吸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有发生,矛盾呼吸总时间((-x)±s,以下同)实验组为:(70.1±40.4)min,对照组为(28.2±25.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0,P<0.05);矛盾呼吸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时间构成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9%±11.0%和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P<0.05).依据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标准,把有睡眠呼吸障碍症状主诉的儿童,进一步分为实验组的正常-轻度组(18例)和中-重度组(20例).正常-轻度组儿童的矛盾呼吸表现比中-重度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更为明显,正常-轻度组、中-重度组和对照组儿童矛盾呼吸时间分别为(85.9±31.7)min、(55.8±42.7)min和(28.2±25.7)min,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97,P<0.05);3组矛盾呼吸时间构成比分别为22.0%±10.2%、14.1%±10.5%和7.3%±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4.167,P<0.05).结论 睡眠过程中过多胸腹矛盾呼吸的出现是一种异常的呼吸形式,矛盾呼吸可能是向低通气及呼吸暂停过度的异常呼吸形式,是气道阻力增加的表现,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断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