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43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09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0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1515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制成动物核性白内障模型,探讨相对能量复合指数(RECP)与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将5种化学物质注入晶状体,以透过黑白条纹的清晰程度判断晶状体混浊程度并分级。然后将实验眼球分为6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Ⅵ为实验组),行标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手术后立即取下角膜,作锥蓝-茜素红联合染色标本和扫描电镜标本。结果晶状体内注入甲醛、冰醋酸、无水乙醇、丙酮和苯扎溴铵均能形成晶状体混浊,其中:冰醋酸致晶状体混浊能力最弱,无水乙醇、丙酮次之,甲醛、苯扎溴铵最强。当RECP≤90时,锥蓝-茜素红双重染色和扫描电镜均表明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好,其形态和细胞联接均无改变。当RECP=120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尚正常,但是细胞联结和胞膜部分破坏。当RECP=150时,角膜内皮细胞严重损伤。结论用化学方法制作核性白内障模型供过渡训练使用是可行的。当RECP超过某一数值(>90)时,即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的活性状态对鞘内注射腺苷类似物R-phenylisopropyladenosine(R-PIA)抗伤害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在苯巴比妥钠麻醉下,蛛网膜下腔留置PE-10导管,测定注药后鼠尾对光热刺激的反应(抗伤害作用).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R-PIA产生剂量依赖性的甩尾时间曲线上移(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0min起效,镇痛时间长达60min.ATP敏感型通道开放剂nicorandil和阻滞剂glibenclamide单独蛛网膜下腔应用无镇痛作用(P>0.05),但nicorandil明显增强R-PIA的抗伤害性作用,相反glibenclamide明显减弱R-PIA的抗伤害性作用(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R-PIA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抗伤害作用,此作用受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脑脊液和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组织蛋白S-100β含量在脑缺血性损伤时升高的程度能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SE和S-100β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及对象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实验由作者完成.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皮质区、纹状体NSE,S-100β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皮质区、纹状体区的NSE和S-100β免疫阳性反应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明显增强,并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至14 d降至正常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 h~1 d时为3.00分,再灌注3,7,14 d恢复至1.50分(t=2.60~4.48,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SE和S-100β蛋白表达增加,并与神经功能恢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明确长角血蜱、草原革蜱在我国北方莱姆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全沟硬蜱为对照,在实验室内对它们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沟硬蜱可保持活的螺旋体到下一发育阶段,并且其体内的莱姆病螺旋体具备感染敏感KM鼠的能力.长角血蜱和草原革蜱虽然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但它们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期较短,不能跨越蜕皮阶段,因而不具备经期携带、传播的能力.所以它们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在长角血蜱或草原革蜱体内检测到的莱姆病螺旋体可能是它们与全沟硬蜱共同吸血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营养不良对幼鼠海马齿状回 (DG)和脑室下层 (SVZ)的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的影响 ,采用 5 -溴 -2 -脱氧尿苷(Brd U)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脑切片分别进行 Brd U、Tu J1(β tubulin,β微管蛋白 )及 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反应或双重反应。结果表明 ,营养不良幼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生发明显高于营养良好的幼鼠而脑室下层的细胞增殖数量在两者却无明显差异。在齿状回 ,新生的细胞中大约有 5 0 %为新生的神经元 ,10~ 2 0 %为神经胶质细胞。本文结果提示 ,幼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生发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增加 ,这些新生的细胞可能对日后某些海马依赖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潮钦 《海南医学》2001,12(3):16-17
目的 :通过对照分析两组脑脊液的表现 ,探讨精神障碍型散发性脑炎和非精神障碍型散发性脑炎脑脊液改变的特点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两组散发性脑炎都通过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并取适量脑脊液做常规和生化检查 ,结果用方差分析和 T检验比较两组脑脊液的差异 ,初步比较两组散发性脑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脑脊液都只表现部分常规内容的项目异常而无全部内容异常的病例 ,脑脊液异常也都以轻、中度为主。通过比较分析 ,精神障碍型散发性脑炎脑脊液改变不论是单项内容异常或多项内容异常 ,其发生率和异常程度都高于非精神障碍型散发性脑炎 ,尤其是潘迪氏和蛋白定量二项异常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别 ;而且 ,精神障碍型发性脑炎用阿糖胞苷等抗病毒治疗效果表现出优于非精神障碍型散发性脑炎。结论 :精神障碍突出的散发性脑炎其脑脊液改变常较明显 ,认为这类散发性脑炎可能与病毒直接感染造成的、以脑表面灰质损害为主和脑膜反应相对明显的特点相关 ,是阿糖胞苷等抗病毒治疗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和建立人工哺育树鼩的可行方法,将5对成年树鼩配对后饲养在繁殖笼内,喂与由标准动物粉状饲料、奶酪、新鲜蔬菜和水果构成的混合食物.新生树鼩出生后立即从母笼移出至孵育箱,每日人工喂与专门配制的牛奶制品.三周后将小树鼩从孵育箱移出,经喂与转换食物约10 d,过度到自食成年食物.结果7个月内5对成年树鼠句在共产11窝31只仔树鼩.在27只出生后人工喂养的仔树鼩中,25只健康存活至进入动物实验,人工喂养成活率为92.6%.树鼩平均产仔间隔52±8.9 d;平均窝产仔数2.8±0.4只.人工哺育树鼩的成功为提供树鼩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尤其是与肝癌、肝炎有关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