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有大量研究表明:源自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的一些特殊的促炎症消退介质(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SPM)对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分析总结SPM对AL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内容此文描述SPM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炎症与ALI的关系,SPM的抗炎和促进炎症消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3个方面。趋向SPM对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对于临床上治疗ALI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99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类型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368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共发生医院感染499例次,发生率为37.1%(368/992).主要感染类型包括CMV感染(234例次,46.9%)、手术部位感染(123例次,24.6%)、下呼吸道感染(80例次,16.0%)和尿路感染(36例次,7.2%).尸体肾移植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40.9%与19.7%,X2=28.254,P〈0.05).免疫诱导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诱导组(38.3%与14.3%,X2=11.461,P〈0.05).术后应用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50%与31.2%,X2=32.172,P〈0.05).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供肾类型(P〈0.05)、受者年龄(P〈0.05)、体质量(P=0.025)、住院时间(P=0.038)、移植术前或术后糖尿病(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P〈0.05)、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P〈0.05)、预防性使用青霉素(P〈0.05)、术前血液透析时间(P=0.002)和急性排斥反应(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CMV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供肾类型、受者基础情况、手术技术及抗感染治疗等均是肾移植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磁共振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以及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选取的11例患者,其中8例病变于筛窦处,3例病变部位于鼻中隔处,均累及多个鼻窦、前颅窝底脑膜以及眼眶。其中T1W1图像呈不均性低信号者7例;呈均匀等信号者2例;以均匀等信号为主,其内见散在小片状、小点状高信号者2例。T2W1图像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者8例,呈混杂片状分布的低信号者3例;其中以稍高信号为主,其间见散在片状、小点状更高信号者2例。增强扫描后,7例患者肿瘤边界显示清晰,11例肿瘤病灶区均呈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肿瘤区可见骨质破坏和骨质推压改变。结论 MRI不仅准确的显示ERMS的具体部位、范围,而且能基本反应病变内部组织成分及其变化情况,对ERMS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胃癌同时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报告1例77岁男性患者因胃镜检查提示胃部双原发肿瘤2012年10月9日就诊于北京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应用PubMed和GoogleScholer等英文数据库检索1995年以来的相关英文文献.共获得来自12篇文献共计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的患者资料。结果该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胃体病变符合进展期低分化腺癌,而胃底病变则为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将该例患者与既往报道的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占61.O%(25/41),胃癌病灶处于早期者占65.9%(27/41),MALT淋巴瘤为低级别肿瘤者占82.9%(34/41),伴有幽门螺杆菌(却)感染者占72.5%(29/40),胃癌与胃MALT淋巴瘤不相邻或独立存在者占60.0%(24/40)。治疗方法选择全胃切除术者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者7例,另有25例治疗情况不明。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临床较为罕见,其胃癌多处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多为低级别肿瘤,常伴有耶感染,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合成抗癌药盐酸吉西他滨并优化其合成工艺。方法以2-脱氧-2,2-二氟-D-赤式-呋喃戊糖-1-酮-3,5-二苯甲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还原、甲磺酰化、缩合、脱保护成盐、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盐酸吉西他滨。结果与结论经四步反应和一步纯化过程制得盐酸吉西他滨,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IR谱确证。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总收率达到7.36%,产品纯度达到99.91%,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长肌腱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踝标本6具,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韧带重建方式的内外踝的应变、位移、胫距间负重面积、接触应力。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在内外踝应变、位移、负重面积、接触压力方面均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既有利于增强生物力学性能,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临床上指导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方案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hCAF)在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肝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人hCAF;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密度梯度离心及磁珠分离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获得CD14+Mo。hCAF-CD14+Mo(1∶10)和CD14+Mo细胞在第1日及第4日均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 ng/ml)和白细胞介素4(20 ng/ml),共诱导6 d。两组细胞分为两份,一半加入脂多糖(LPS)200 ng/ml刺激3 d,另一半不加入LPS作为对照。最后细胞共分为4组:hCAF-Mo组、hCAF-Mo+LPS组、不成熟DC(iDC)组及成熟DC(mDC)组。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4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0、CD1a的表达情况,另一部分细胞分别与预染CFSE的淋巴细胞共培养5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在hCAF干扰下Mo不能分化为DC。CD83、CD1a、CD80的表达在iDC组分别为(3.2±0.7)%、(61.7±8.4)%、(30.1±0.9)%,mDC组分别为(80.1±2.8)%、(83.2±6.0)%、(96.1±1.9)%,hCAF-Mo组分别为(1.6±0.9)%、(1.8±0.9)%、(16.0±3.2)%,hCAF-Mo+LPS组分别为(9.0±1.2)%、(1.1±0.4)%、(58.4±3.6)%。hCAF-Mo组与iDC组的CD1a、CD8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DC组的CD83表达极低,因此hCAF-Mo组与iDC组的CD83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F-Mo+LPS组与mDC组的3种表型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DC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3.3±0.9)%,mDC组为(34.5±7.3)%,hCAF-Mo组为(5.3±1.2)%,hCAF-Mo+LPS组为(7.0±1.2)%。与iDC组相比,mDC组能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hCAF-Mo组和hCAF-Mo+LPS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弱,与mD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hCAF可明显抑制Mo分化成DC,在肝癌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根据军队医院当前任务、体制与工作要求,探讨如何建设强有力的应急保障队伍。采取搞好思想教育、强化战备观念、发挥军人主力军作用,加强对非现役文职人员及合同护士的军人素质培养,强化技术训练等。通过强化教育,认真组织,全员培训,提高了卫勤保障能力。强有力的思想教育,针对性的全员培训,能提高应急战备能力。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CBFB-MYH11融合基因检测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通过检索文献及数据库,确定已报道CBFB-MYH11融合基因的所有融合形式,据此设计引物和探针并构建了3个阳性质粒和阴性细胞系作为对照,完成多重实时PCR扩增CBFB-MYH11融合基因和GUSB(内控基因)的检测体系。使用该体系对58份急性髓系白血病标本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检出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PCR扩增结果显示,本方法可对所有阳性质粒进行有效检测,且灵敏度均可达10个拷贝;在58份标本中,检出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6.9%,分别为A型和J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本方法多检出了1例阳性标本;与测序相比,结果均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逆转录多重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筛查所有融合形式的CBFB-MYH11融合基因,具有快速、全面、灵敏、可靠的优点,有助于临床上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分化阶段的骨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破骨细胞的影响,将小鼠密质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其对于破骨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从小鼠密质骨中分离培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将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1周,分别将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CD11b+的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并以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向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调节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成骨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减弱,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增强。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发育的能力在其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后发生相应变化,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子代细胞而对破骨细胞发育发挥选择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