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养殖园区建设为养羊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是细毛羊良种选育和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了新疆兵团七十四团细毛羊产业养殖园区建设、饲草基地建设及放牧羊群繁殖生产等管理经验及配套技术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养羊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18 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P患者的PET/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肿瘤均发生于胸椎,分别发生于T4、T6和T11,3例病变均位于椎体,PET/CT表现为椎体膨胀性、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边缘有硬化带,呈中一高度不均匀葡萄糖代谢增高。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以胸椎为好发部位,PET/CT全身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昭通市近10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昭通市2000-2009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48起,中毒人数1 056人,死亡50例,病死率为4.74%,中毒发生以夏秋季为主,占87.50%。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占47.92%,发生场所以农村散发、集体食堂为主。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完善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体系,加大卫生监管力度,广泛宣传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有效地减少本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区别黄芪与黄芪伪品蜀葵、刺果甘草,以免药房中使用混淆。方法从植物来源、显微特征、功能主治、化学成分、理化特征等加以鉴别。结果与结论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要着重于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仅凭肉眼经验鉴别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存在困难,借助显微镜、理化鉴别,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考察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用于夏芩颗粒提取澄清工艺中的澄清效果。方法实验选用ZTC 1+1Ⅱ型天然澄清剂对夏芩颗粒水提取液进行纯化,确定澄清剂两组分A与B的加入顺序和两组份的比例关系,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澄清剂的加入量,加入时药液浓度、加入时水浴温度等因素的使用条件。结果确定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在夏芩颗粒剂水提取液澄清工艺中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先加入B组分后加入A组分,A与B配比为1:2,A与B的加入量分别为5%和10%,加入时药液浓度为1:10,水浴温度为60%。结论在该条件下夏芩颗粒水提取液可达到理想的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将超声诊断为卵巢多囊样改变的104例患者按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检查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与单纯卵巢多囊样改变(PCO)组,同时纳入有正常排卵的妇女40人,做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卵巢面积(TA)、髓质面积(SA)及二者的比值(SA/TA),分析激素水平与SA/TA的相关性.PCO组的卵巢TA、SA及SA/TA、血清睾酮、苗勒氏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均低于PCOS组,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卵巢超声参数SA/TA有显著相关性(P<0.05).PCOS患者的AMH和抑制素B高于PCO组和对照组,说明AMH和抑制素B与卵巢多囊样改变的程度有关,可以用于鉴别PCOS和PCO.同时,SA/TA与PCOS血清睾酮升高有关,可以作为鉴别PCOS和PCO的内分泌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心率恢复对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测定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根据运动后心率恢复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心率恢复正常组(41例)和异常组(19例)。结果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心率、心率恢复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6±15比89±11、(134±21)比(149±13)次/min和(18±9)比(27.4-10)次/min,均P〈0.01,静息心率明显高于正常组[(83±13)比(77±13)次rain,P〈0.01]。心率恢复异常组较正常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下降更显著,分别为38±15比52±16(P〈0.05)和57±12比71±14(P〈0.01)。心率恢复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显著性相关(r=0.422,P〈0.01和r=0.523,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心率恢复是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变量(P〈0.01和P=0.012)。结论运动后心率恢复不仅与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医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获取途径、需求以及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主要方式,分析影响社区医生将知识转化为临床诊治能力的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参加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基地建设的影响研究》基层医生培训的891名社区医生,进行有关慢性病知识的获取途径以及处理临床疑难问题的方式、目前常规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自身能力提高的因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55份。855名社区医生中,35.2%(301/855)选择“常规培训I课程”是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次是阅读专业期刊书籍(17.8%,152/855)和上级医生指导(17.2%,147/85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职称的社区医生获取知识途径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防治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36.5%(23/63)的高级职称医生常用的解决问题方式为“查看教科书籍或期刊”,其次是“查看有关疾病的诊疗指南”者占31.7%(20/63);27.1%(68/251)的中级职称医生和29.4%(159/541)的初级职称医生采用的主要方式为“请教上级医生”。社区医生认为影响诊疗水平提高的原因为“工作忙无暇学习”的占30.1%(257/855),“难以得到专家的实际指导”的占28.3%(242/855),此外认为“相关指南新知识难以掌握理解”者占13.5%(115/855),“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机会少”者占13.1%(112/855)。社区医生认为目前常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授课时间或地点安排不合理”。结论常规培训课程是社区医生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内容等都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9.
社区全科师资培训模式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规范、系统的社区全科师资培训模式,提升师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上海市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采用自荐法、推荐法选拔出16名社区全科师资人员,进行理论课程、教学演练、教学实践三阶段式培训.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师资人员及其所带教的50名学员进行临床能力的测试与评估,采用白评调查问卷对受训师资人员培训前后的全科医疗工作能力、全科医学教学能力、个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师资人员在全科医学知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技能方面的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4、0.674和0.326).自我评价问卷调查发现,培训后师资人员的全科医疗工作能力(t=-2.840,P=0.015)、个人综合素质方面(t=-3.017,P=0.011)较培训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师资人员带教学员的评估方面,带教后50名学员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t=-9.200,P=0.000)、体格检查(t=-9.947,P=0.000)、临床操作技能(t=-14.828,P=0.000)与带教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阶段式、系统化的师资培训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师资培训班,将教学理论与临床带教密切结合,强调师资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规范开展社区全科师资培训、提升师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舍物,利用理化性质、核磁光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d-夏蜡梅碱,(2)6,7-二甲氧基香豆素,(3)东莨菪内酯,(4)槲皮素,(5)山奈酚,(6)紫云英苷,(7)1,8-松油二醇,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