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环氧化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莱昔布(celecoxib)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经塞莱昔布干预前、后VEGF、b-FGF和TGF-β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细胞存在VEGF、b-FGF和TGF-βmRNA的表达。VEGFmRNA与b-FGF mRNA表达存在正相关(r=0.559,P=0.001),VEGF mRNA与TGF-βmRNA表达存在负相关(r=-0.4,P=0.029)。经塞莱昔布(80μmol/L,48 h)处理后急性白血病细胞的VEGF、b-FGF和TGF-β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塞莱昔布通过下调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而抑制血管增生,对急性白血病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P210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针对P210bcr/abl融合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治疗CML非常有效,但容易产生耐药性。P210bcr/abl基因的融合区为RNA干扰其表达提供了一个特异性靶点。本研究通过病毒载体建立能同时表达P210bcr/ablshRNA和P210bcr/abl基因的BaF3细胞系,并探讨慢病毒介导的shRNA对P210bcr/abl基因表达的作用。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慢病毒对BaF3细胞的感染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210bcr/ab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P210bcr/ablshRNA能使BaF3-P210bcr/abl细胞中的P210bcr/abl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并且能增强BaF3-P210bcr/abl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与不表达P210bcr/ablshRNA的BaF3-P210bcr/abl细胞相比,伊马替尼对该细胞系的IC50下降50%以上。将该细胞由尾静脉移植到受致死剂量照射的裸小鼠体内,移植该细胞的小鼠生存期较移植BaF3-P210bcr/abl细胞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稳定表达针对P210bcr/abl基因融合区的shRNA可能增强CML常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例89岁男性患者经右眼眶肿物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基础上,采用CIK细胞治疗5个疗程,每疗程输注(2-3)×109CIK细胞2次,同时给予rhIL-2 1 MU/d皮下注射,连续10 d,观察CIK细胞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扩增出所需的CIK细胞,培养后的CIK细胞以CD3+和CD8+细胞为主,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CIK细胞治疗2个疗程后,原发眼眶淋巴瘤及左肾上极病变完全消失,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IK细胞治疗中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龄眼眶淋巴瘤侵袭性较高、分期较晚的患者,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小剂量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可能更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含量,B细胞、初始B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以探讨MM骨髓中B细胞的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初治MM(初治组)、17例平台期MM(平台期组)、10例对照组骨髓中B细胞(CD19+)、初始B细胞(CD19+IgD+)、记忆B细胞(CD19+CD27+)的表面BAFF受体(BAFF-R、TACI)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骨髓上清中BAFF、APRIL的含量。分析各组结果数据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初治组患者CD19+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IgD+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与平台期组无差别,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CD27+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各种B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在平台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TACI受体表达总体水平低,初治组患者与平台期组、对照组比较,CD19+细胞、CD19+IgD+细胞、CD19+CD27+细胞表面TACI受体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初治组骨髓上清中BAFF含量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但平台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骨髓中APRIL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M患者骨髓中BAFF含量增高,CD19+细胞、CD19+IgD+细胞和CD19+CD27+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均增加,这可能有助于促进B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MM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ix-HSCT)后给予单倍体相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hiDLI)加白介素2(IL-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mix-HSCT即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单倍体相合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49例AML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全身照射加VEMAC预处理方案后,接受了mix-HSCT。所有患者均经过化疗加G-CSF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或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未经过G-CSF动员。试验组33例患者在造血恢复后给予hiDLI+IL-2治疗1-8次。对照组16例患者造血恢复后未做特殊治疗。随访时间>3年。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12-18)d和14(11-16)d,白细胞数≥4.0×108/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7(16-22)d和18(16-20)d,血小板数≥50×108/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24-29)d和25(23-26)d。移植后16-21 d时显示恢复期骨髓象。试验组有9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持续存在时间3-12个月,随访显示存活21例,长期无病存活率为63.6%。对照组中有3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持续存在时间3-6个月,随访显示存活7例,长期无病存活率为50.0%。结论:mix-HSCT后应用hiDLI+IL-2治疗对AML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正常、长期无病生存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分化阶段的骨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破骨细胞的影响,将小鼠密质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其对于破骨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从小鼠密质骨中分离培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将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1周,分别将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CD11b+的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并以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向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调节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成骨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减弱,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增强。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发育的能力在其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后发生相应变化,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子代细胞而对破骨细胞发育发挥选择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轻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住院择期实施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紧张、焦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焦虑22.85%比65.71%;χ2=13.1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7,4.6,4.2;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RO患者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4例,女9例;肿瘤单发12例,单侧多发1例;肿瘤最大直径为1.0~6.9cm,平均3.3cm;肿瘤位于左肾上极2例,左肾中极2例,左肾下极3例,右肾上极4例,右肾中极1例,右肾下极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IVU检查,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 12例术前诊断为肾癌,1例考虑为RO。13例中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RO。随访1~18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RO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确诊较困难,与肾癌较难鉴别,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和CA9的表达,并评价它们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B7-H1和CA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1%、67.44%。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两者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P〈0.0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与CA9的表达水平有关联(P〈0.05)。结论 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探讨钉螺被人为迁移至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后其子代钉螺壳形变化特点。方法 方法 取微山湖区独山岛饲 养的钉螺, 以亲代钉螺107只为对照组, 同时测量子1代螺115只、 子2代螺107只, 收集螺体壳长 (L)、 壳宽 (W)、 壳口宽 (AW)、 壳口长 (AL)、 唇脊厚度 (LIT) 等数据, 并计数体螺旋纵肋数。结果 结果 子代钉螺LIT明显减少, 并随子代数增加呈递减 状态, 三代螺两两比较, L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同时, 子代螺L和AL降低, W和AW增加, 壳口长与宽之积增加, 体螺旋纵肋数增加。结论 结论 微山湖子代钉螺的螺体变小、 螺壳变薄, 提示微山湖区非完全适宜钉螺孳生, 但是种群可以生 存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