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黏合剂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6年6月,对16例骶管囊肿患者,在CT引导下定位,用腰穿针经骶孔进入囊肿内,抽出囊内液后,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结果]16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患者术后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根症状明显缓解,MRI显示囊肿消失,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黏合剂治疗骶管囊肿,疗效满意,微创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2.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气囊止血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可导致高凝状态甚至深静脉血栓。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止血带与高凝状态关系。方法:39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20),非止血带组(n=19)。两组于术前、止血带组止血带放气后5min及非止血带组术后均测定血液流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凝血酶-Ⅲ。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TK、抗凝血酶-Ⅲ术后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止血带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较非止血带组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TK、抗凝血酶-Ⅲ较非止血带组明显降低(P〈0.05)。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的创伤和止血带的使用均可导致高凝状态,但止血带可加重高凝状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7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2-01/2010-10及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2000-01/2010-10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femur head necrosis,mesenchymalstem cell,cell culture,therapy,overview",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治疗,综述",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直接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达到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今后应进一步分析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增殖分化的潜能及影响因素、新生血管再狭窄的预防、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体内后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全身免疫情况等,介入治疗时干细胞是否会随着血流的冲击而流至其他部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7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关键词为"femur head necr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cell culture,therapy,overview",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治疗,综述",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2-01/2010-10及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2000-01/2010-10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内容的文献,英文方法:由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直接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达到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今后应进一步分析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增殖分化的潜能及影响因素、新生血管再狭窄的预防、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体内后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全身免疫情况等,介入治疗时干细胞是否会随着血流的冲击而流至其他部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75.
组织工程骨对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再血管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 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缺损坏死模型,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术后行股骨头组织学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 组织学大体观察,3周时大量新生组织长入移植物内;6周时大量新生骨小梁长入;12周时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血管计数,术后3周移植孔隙内大量血管增生;6周、12周时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加。血管面积,术后3周血管截面积占视野的18,27%;6周、12周时血管截面积进一步加大。结论 AAC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AAC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这一疗法有望成为FHN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择46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平均63.5岁。通过术前临床及骨盆标准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长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基本等长。结果:术前双下肢等长的16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肢延长超过1cm。术前患肢短缩1.5—5.5cm的30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短缩或延长超过1.5cm。40例患者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7.3个月.除2例外均无跛行。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7.
脱钙骨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脱钙骨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目的:对国内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Foreign Medical Journal Service数据库中1982-01/2011-10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方法;示踪技术"或"bone marrow,labeling,Trace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2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技术众多,主要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核磁共振对比增强剂标记法、Lac-Z基因标记法、Y染色体标记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的标记方法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细胞或机体影响小、标记和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标记时间合适等特点。种子细胞的示踪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9.
张磊  周厚俊  龚跃昆 《广东医学》2016,(17):2573-2576
目的:观察ROCK抑制剂Y-27632对体外缺血清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CD29、CD44、CD90、CD34表面标志进行检测。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分化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油红O及甲苯胺蓝染色。将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无血清)、Y-27632组(无血清+10μmol/L Y-27632),分别于培养后24、48、72 h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TUNEL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培养后24 h Western blot法检测ROCK1及cleaved caspase 3表达。结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CD29(+)、CD44(+)、CD90(+)、CD34(-),三系分化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 Y-27632能明显降低由于缺血清培养导致的BMSCs的凋亡率(P<0.01),Y-27632能够明显降低ROCK及cleaved-caspase 3表达( P<0.01)。结论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就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Y-27632能够抑制由于缺血清培养导致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0.
背景: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骨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明显降低,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目的:观察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成骨细胞增殖和骨钙素表达,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40只SD雄性大鼠,3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后,随机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模型对照组,10只为正常对照大鼠,腹腔内沣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方法:4组大鼠右胫骨上段骨折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30 μg/kg,胰岛素组用胰岛素治疗,6-8 U,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末进行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伤后第1,2,4,6周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光镜下观察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血清骨钙素表达.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X射线片显示骨痂生成量多,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光镜观察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清骨钙素均呈上升趋势,在第2周达到峰值,第4周下降,至第6周进一步下降.模型对照组骨钙素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低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正常对照组的骨钙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可提高骨钙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胰岛素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