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51.
目的 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CF)复合物在股骨头坏死(FHN)修复中的成血管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的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各16个股骨头。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对股骨头进行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①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12周时各有1个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C、D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摄片:A组12周时股骨头缺损仍然存在,有1个股骨头塌陷;B组12周时植骨与宿主骨界限仍然存在;C组2周时植骨区呈高密度影,与宿主骨界限清晰可见,8周时植骨区密度低于宿主骨,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12周时植骨区密度与宿主骨相近,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③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术后各时间点C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均大于A、B、D组(P均〈0.05)。结论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  相似文献   
5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由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所造成的以不定区域的骨小梁和骨髓破坏为特征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是骨科一大顽症。临床上对ANFH的治疗方法较多,由于药物治疗本病适应症广,所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从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介入药物治疗及钻孔减压局部用药治疗几方面综述了药物治疗本病的现状。  相似文献   
53.
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我们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自制的天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一犬脱抗原松质骨(AECB),并复合具有成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具有成血管作用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成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测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供选择的植骨材料。方法 将犬松质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制成脱抗原松质骨,用化学方法分析其组成成分,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用X线能谱仪测定其钙/磷比值,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然后用物理方法在材料上复合BMP和bFGF,再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复合情况。结果 犬脱抗原松质骨脱钙及有机质洗脱行之有效,保持原骨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及一定力学强度,并且BMP和hFGF能与其有效结合。结论 犬脱抗原松质骨/BMP/bFGF有望为骨缺损、骨坏死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尚需要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成骨、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54.
背景:理想的股骨头坏死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仍无一种模型制作方法得到公认.目的:观察不同灭活温度和时间兔股骨头的坏死和修复情况,分析微波灭活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11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拘,由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微波灭活所用GW-92C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由格兰德医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生产.方法:将48只大白兔共96侧股骨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4侧股骨头: 50℃ 10 min微波灭活组,55 ℃ 10 min微波灭活组,50℃ 20 min微波灭活组, 60 ℃ 10 min微波灭活组.应用多功能治疗仪进行微波灭活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作用温度及时间同分组.主要观察指标:分于术后即刻,1,2,4,8和12周6个时间点进行指标观察,每个时间点2只兔(4侧股骨头).对标本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大体观察.拍摄骨盆正位片,观察股骨头骨小梁排列、有无囊性变、头塌陷及髋关节破坏等.通过MRI检查,观察股骨头有无坏死及坏死范围.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股骨头标本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50 ℃ 10 min微波灭活组术后1周部分骨髓组织凝固变性,术后8周时坏死骨小梁及骨髓组织完全吸收.55 ℃ 10 min微波灭活组术后1周骨髓组织凝固,术后2周时股骨头出现T1 相信号减低、T2相信号增高区;术后4周时坏死与修复同时进行,术后12周时骨修复停止,骨坏死继续,股骨头开始塌陷.50 ℃ 20 min微波灭活组、60 ℃ 10 min微波灭活组:术后8周所有股骨头塌陷变形.结论:55 ℃作用10 min微波灭活股骨头是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适宜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60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植入复合物组。每组20侧股骨头。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股骨头坏死缺损坏死模型,用温盐水复温后,空白对照组不充填植入物,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充填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复合物组植入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5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0IU。术后3,6,12周分批处死。动物处死后,解剖双侧股骨头以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固定。摄X射线片,行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30只犬共60侧股骨头均纳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3,6周时缺损清晰可见,缺损被纤维组织部分充填,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缺损仍然存在,缺损区仍为结缔组织充填,缺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晰。②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3周时纤维组织长入移植物孔隙内,间充质细胞少;6周时移植物吸收不全,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物完全吸收,可见新生的稀疏骨组织。③植入复合物组3周时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生长活跃,出现多量的间充质细胞,新骨开始形成,移植区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6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分界模糊,移植物完全吸收,大量新生骨小梁和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密度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新骨改建接近正常松质骨。结论: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地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6.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推测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潜能.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并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部分脱蛋白骨,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成年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27只,体质量2.2~2.8 kg.随机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①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ng/mm3载体.②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修复取兔27只,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骨缺损模型.复合骨组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部分脱蛋白骨组植入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2,4,8周各时相点麻醉状态下进行墨汁灌注并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7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术后8周,复合骨组移植材料被骨组织所取代,骨髓腔形成,其中有丰富的髓内血管存在;脱蛋白骨组移植材料亦被骨样组织包裹,且大部分部分吸收;空白对照组股骨头的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在缺损区周边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新生骨样组织和散在软骨细胞岛,血管数量较少.2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均显著高于部分脱蛋白骨组和空白对照组[(31.833±7.914)比(22.917±2.079)和(11.250±4.220)(血管数量/视野),P<0.01,P<0.05];4周和8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和脱蛋白骨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20μm厚的透明标本光镜下观察见术后2,4,8周,复合骨组修复区血管丰富并吻合成网,部分脱蛋白骨组血管丰富吻合成网,空白组血管散在.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其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骨缺损后的修复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的关系. 方法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模型,以AACB/BMP/bFGF作为材料充填骨缺损处.术后行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进行血管计数和新生骨面积图像分析,并分析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免疫组化血管计数:术后第3周移植孔隙内大量血管增生;第6、12周时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加.②组织切片光镜观察:术后第3周移植物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新骨开始形成;第12周充填区广布成熟骨小梁.术后第3周新骨面积占视野的7.73%;第6、12周时新骨面积进一步加大.③血管形成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术后所有时间点血管数与新骨形成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AAC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AAC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bFGF促进再血管化的同时,加速新骨形成.这一疗法有望成为FHN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8.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5年Utisl等发现骨基质中含有能够诱导异位成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on,BMP)以后,研究者们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BMP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基于BMP的安全性和高效诱导成骨活性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在一些国家BMP已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阶段。在骨科领域中,BMP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9.
背景: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明显降低,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成骨细胞增殖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析骨形成蛋白在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D雄性大鼠30只,2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后,随机均分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模型对照组,另10只为正常对照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方法:3组大鼠行右胫骨上段骨折建立大鼠胫骨骨折模型.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用10 μ g/kg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模型 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渗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伤后第1,2,4,6周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光镜下观察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表达.结果:骨形态发生蛋白2、正常对照组X射线片显示骨痂生成量多,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清骨钙素均呈上升趋势,在第2周达到峰值.第4用下降,至第6周进一步下降.模型对照组骨钙素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低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正常对照组的骨钙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较正常大鼠,骨钙索水平降低,成骨细胞增殖下降,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可提高骨钙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检测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 与低氧环境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脂肪分化的影响? 方法 实验随机分为4 组:A 组(常氧组)、B 组(1%O2 组)、C 组(常氧+ 10 ̄9mol/ L OGP 组)、D 组(1%O2 +10 ̄9 mol/ L OGP 组)? ELISA 法定量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 ̄ 1α)蛋白的表达?14 d 后?油红O 染色观察BMSCs 脂滴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成脂相关基因 PPAR ̄γ 和C/ EBPα 的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A 组及C 组相比?B 组与D 组HIF ̄1α 表达明显上调(P<0?? 01)?与 A 组相比?B 组、C 组、D 组脂滴生成及PPAR ̄γ 和C/ EBPα 的mRNA 和蛋白表达降低(P<0?? 01)?与B 组及C 组相比?D 组中脂 滴生成及PPAR ̄γ 和C/ EBPα 的信使RNA 和蛋白表达下调(P<0?? 01)? 结论 OGP 及1%低氧环境均能抑制BMSCs 成脂分 化?且二者抑制BMSCs 成脂分化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