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评价盆底动态MRI形态学表现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Siemens 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 6 0例妇女进行MRI检查 ,将这些受试者分为两组 :30例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和 30例为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采用仰卧位使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WI快速扫描序列获得屏气期间盆底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静息和最大盆腔用力时MR影像。所有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比较两组间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变化的程度。结果 盆腔器官脱垂常发生于多个部位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发生频率较高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相差显著 :膀胱膨出 (P <0 .0 1) ,子宫颈脱垂 (P <0 .0 1) ,盆底疝 (P <0 .0 1) ,直肠连接异常下降 (P <0 .0 1) ,直肠膨出 (P <0 .0 1)和盆隔裂孔膨胀 (P <0 .0 1)。结论 盆底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整个盆底软弱 ,盆腔器官脱垂频繁发生于多个部位并伴随盆隔裂孔的显著膨胀  相似文献   
52.
MRI诊断男性原发性乳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2岁 ,发现右胸壁无痛性包块 3年 ,包块增大并疼痛 7个月。查体 :右侧乳房外上象限近乳头处扪及一 3 0cm× 4 0cm包块 ,质硬 ,有中度触痛 ,表面欠光滑 ,活动度较差 ;包块呈球状突出胸壁 ,表面皮肤发红 ,无破溃及“酒窝征”、“桔皮征” ,乳头无凹陷 ,挤压乳头无溢液。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MRI :右侧乳腺较对侧增大 ,外上象限见一约 2 .5cm× 3 .0cm× 3 .9cm椭圆形肿块 ,与腺体分界较清楚 ,但与胸壁分界不清楚 ,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 ,呈长T1长T2信号 ,见图 1。注射造影剂后 ,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双侧腋窝未显示肿大淋…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8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排粪造影、盆底静息和最大用力排便时的CT、MRI扫描结果。分别测量肛直角(ARA)及其压迹长度、深度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与56位正常人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83例PRS患者中62例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PRM)压迹,PRM压迹长度为(3.52±0.65)cm,深度为(1.68±0.49)cm;另外21例患者的静息、力排时ARA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PRS患者PRM较正常人厚度明显增加(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显示的PRM功能性异常是诊断PRS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PRM位置、形态大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全面诊断PRS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PACS系统在影像见习教学中的优势。方法运用教研室的PACS系统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见习课中逐步淘汰以往的观片灯和胶片,用PACS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超大屏幕投影仪等进行教学。结果PACS系统克服了以往传统胶片见习教学的弊端,丰富了教学手段,充实了教学内容,教学督导专家评分从88.5分提高到96.5分,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评教满意度提高,2008—2011年评教优评率达到100%。结论运用PACS系统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是影像见习教学中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盆底功能性疾病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的盆腔器官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并存.主要有排便功能障碍、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腔门失禁等,与之相应的病因主要为肛直肠功能性病变(包括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直肠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膀胱膨出或脱垂、子宫阴道脱垂和盐底疝等。影像学检查对上述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笔者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57.
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直肠型盆底疝和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类型。结果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片上,120例盆底疝有直肠型56例、间隔型27例、阴道型12例和混合型25例,而混合型中有18例直肠型盆底疝。分组结果显示,74例直肠型盆底疝均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盆底疝疝囊位于套叠的直肠壁环形浆膜囊袋内;46例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均不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能准确诊断各型盆底疝,由于直肠型盆底疝与全层直肠套叠合并出现,因此,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也能准确区分全层直肠套叠与直肠黏膜脱垂。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评价稠、稀钡两种造影剂对两咎肛直肠功能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有肛直肠症状,如排便困难、便秘患者用稠、稀钡两种造影剂作比较研究。结果:142例表现异常,8例表现正常。142例排便造影的异常表现为:直肠粘膜垂51便,直肠套叠17例,直肠前突1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7例,会阴下降综合征27例,稠、稀钡诊断不一致4例。结论;稠钡对诊断肛直肠功能性疾病比稀钡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0.
排粪造影的正常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对110例无肛直肠临床症状者作了排粪造影检查。男性5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3.15岁。其中82例表现正常,28例表现异常。排便时正常表现:(1)肛管直肠角(ARA)增大。轴线法测量ARA平均增大21.27°,近似轴线法测量平均增大36.72°。(2)耻骨直肠肌压迹变浅或消失。(3)肛管长度缩短及肛管开放。肛管长度(AL)平均缩短1.20cm,肛管宽度(AW)平均为2.23cm。(4)盆底抵抗力良好。排便时会阴下降(DP)<3.0cm。在女性直肠阴道隔无变形。(5)末段直肠内钡剂大部或全部排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