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幼儿脊柱侧弯分为进展型和非进展型[1],其外科治疗十分困难,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通过支具治疗推迟手术年龄的方法对脊柱侧凸的矫正作用有限, 患儿佩戴支具也难坚持.在支具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大部分手术撑开矫正的同时都必须作植骨融合,从而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在儿童侧弯治疗中,因后路牢固的固定和植骨引起"曲轴现象"的并发症屡有报道.因此如何既矫正脊柱侧弯又不影响儿童脊柱生长和运动成为骨科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国内外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0岁,因餐后中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发现上腹部包块半月就诊。查体:中上腹部可及φ6 cm左右包块,边界欠清,光滑,轻压痛,难推动,未及血管杂音。B 超示中上腹混合性团块。CT示胰头区肿块。AFP,CEA, CA19-9结果正常。手术所见:后腹膜胰头下方,下腔静脉内侧约6 cm×7 cm球形肿块,包膜完整,周围无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13.
龚凯 《哈尔滨医药》1998,18(2):26-27
作者对4年来所经治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例作总结分析,报告该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动脉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合并症多,术前检查要全面,对潜在器官功能不会或并存病应予纠正,术中应注意血管病手术的技术要求,术后做好重要脏顺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单纯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和同济医院自2000年至2006年共120例单纯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120例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接扎、分段抽剥,属支及交通支结扎术。分析该手式操作要点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意义。结果120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随访1~5年,无一例复发。术后22例出现患肢踝关节以下肿胀,全部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皮下瘀斑,无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切口感染。结论该术式是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基本治疗方法,属微创手术,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术中快速止血、彻底结扎交通支,术后加压包扎,活动踝关节,早期下床活动,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①从7~10周胚龄流产人胚胎脊髓分离脊髓神经干细胞(家属知情同意),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液组成:DMEM/F12(1∶1),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10μg/L,N2添加剂(终浓度为10mL/L)。②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①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形态学观察:原代细胞培养得到大量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球,形态较规则,呈圆形,细胞边界清楚,折光性强。部分细胞贴壁生长继而分化。传代培养后,细胞团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传3代以后脊髓神经干细胞易贴壁。②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和分化结果:神经干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人胚胎脊髓分离培养得到的细胞具有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异体骨粒打压植骨预防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伤椎椎体塌陷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行伤椎椎体内异体骨粒移植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定伤椎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压缩百分比、椎体成角及上下终板成角,评价局部胸背痛变化情况,了解骨折复位术后随访期有无内固定失败及矫形丢失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椎体高度、椎体成角及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平均随访2年以上的38例患者中34例胸背疼痛完全解除,所有患者影像学测量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 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异种骨粒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矫正局部畸形,预防伤椎椎体塌陷及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ES)和钻孔引流(BHD)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 CSDH)的术后复发因素。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接受ES或BHD治疗的76例s CSD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s CSDH患者分组,经统计学分析来鉴定s 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另外,将s CSDH患者分为内镜组及钻孔组,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 CSDH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患者间在性别、年龄、Markwalder分级、血肿部位、术前中线偏移程度、临床表现及既往史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双侧s CSDH是导致其易复发的唯一显著因素(P=0. 001),而男性(P=0. 423)、年龄≥60岁(P=0. 854)、Markwalder分级(P=0. 245)、术前中线偏移≤10 mm(P=0. 878)、术后中线偏移10 mm(P=0. 111)、血肿腔具有新生血管(P=0. 797)、以及有基础疾病(P=0. 931)的患者具有s CSDH复发倾向。BHD和ES组的RR分别为13. 7%和8. 7%(P=0. 819)。ES能够消除较BHD更多复发相关因素。结论双侧s CSDH是其复发的主要因素。尽管ES和BHD之间在降低s CSDH复发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BHD却是比ES更高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罗冬冬  龚凯  程超 《中国骨伤》2011,24(7):582-584
目的:比较可充气式加压敷贴与传统加压包扎对外科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A组为试验组:年龄38~60岁,平均(55.1±9.5)岁;男13例,女12例;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意外跌伤1例;术后伤口采用气囊加压敷贴包扎。B组为对照组:年龄40~65岁,平均(56.5±9.2)岁;男15例,女10例;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6例,意外跌伤6例;采用传统环扎加压包扎。观察术后12h两组伤口引流量、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及患者满意率,以评价气囊式加压敷贴的加压及止血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12h伤口引流量为(77.5±4.6)ml,低于同时间点B组术后伤口引流量(94.3±3.8)ml;术后12、24hA组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8.3±1.1)%、(98.9±0.8)%,均高于B组(96.5±0.4)%及(97.0±0.3)%;术后患者满意率A组高于B组。结论:与环扎加压包扎比较,可充气式加压敷贴的加压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患肢末梢血运的影响较小,且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24h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O月急诊行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资料.本组腔内修复术均在胸痛症状出现后2.4h内完成;采用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放置在夹层第l裂口位置;其中1例第1裂口位于腹腔干对侧缘,运用开窗支架技术实施腔内修复术.术后1周、1、3、6、12个月行螺旋CT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内脏血供等.结果 30例支架均成功释放,无支架移位,无中转开胸手术,即刻造影I型内漏4例(13.4%),近端球囊扩张后3例消失,1例小于10%;所有患者真腔供血均得到改善.术后30 d死亡1例(3.3%),可能缘于术后夹层破裂;30例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12 4-8)个月,术后6个月发现1例(3.3%)I型内漏;无其他新发内漏出现.随访期间死亡1例(3.3%),该患者术后2月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因不明.结论 24 h内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降低急性起病期患者死亡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逆行神经营养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28例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给予相应的带蒂皮瓣转移等治疗.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23例创面顺利一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远端1/3坏死,1例改用其他皮瓣修复,1例经长时间换药后逐渐愈合.结论 小腿逆行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但应用时注意皮瓣的适应证,严格按相关操作原则进行手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