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组织权威专家认真评估了食用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的致癌证据后,将红肉归为“对人类致癌可能性较高”级别,而加工肉制品被列为“人类致癌物”。这一消息出来之后,人们的电脑瞬间被相关跟进报道及科普文章刷屏,疑问接踵而来:香肠、火腿还能不能吃?  相似文献   
22.
病例回放:老王在2个月前轻微吞咽困难,起初并未引起注意,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吃一些稍微硬点的食物就咽不下去了.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到医院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是食管癌,万幸的是分期比较早,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及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3.
环境雌激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是一类进入机体后具有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和激素调控作用的外源性化学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营养干预对晚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晚期上消化道肿瘤 患者,采用NRS 2002和PG-SGA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价,根据PG-SGA评价结果将患者的营养状况分为A(营养良好)、 B(可疑/中度营养不良)、C(重度营养不良)三组,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三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体重、能量及蛋白质摄入等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营养良好患者10.98%(9/82),可疑/中度营养不良患者50.00%(41/82),重度营养不良患者39.02%(32/82)。干预后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干预前分别为52.44%和89.02%,干预后分别为35.37%和75.61%。营养干预前后体重比较,营养良好组[(67.88±11.25)kg vs (67.22±10.17)kg,P>0.05]和可疑/中度营养不良组[(63.00±11.50)kg vs(62.58±11.48)kg,P>0.05]患者维持稳定;重度营养不良组[(59.92±9.61)kg vs(59.15±9.46 kg),P<0.05]体重显著减少。干预前后对比,每天膳食平均摄入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可疑/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有显著增加(P<0.05);营养良好组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降低晚期上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减少患者体重丢失,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2011年4月至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新疆克拉玛依市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展开调查,入选符合要求对象2377例.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酸(SUA)等指标.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根据各个研究对象不同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大小以四分位法将每种膳食模式分别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方差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5种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调料模式、西方膳食模式、传统健康膳食模式、糕点零食与豆制品模式、动植物蛋白模式.调料模式、西方膳食模式与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下各个分组人群的NAFLD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873、8.247、18.766,P<0.05),3种膳食模式下各组的生化指标比较也有不同的差异,其中调料模式下的年龄、BMI、WHR、SUA、TG从Q1组到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5.64、12.78、10.72、9.63,P<0.05);西方膳食模式下年龄、WHR、SBP、SUA、TC与TG值在Q1 ~Q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4、6.87、6.11、10.61、6.87、8.13,P<0.05);而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下从Q1到Q4组的年龄、BMI、WHR、SBP、SUA、AS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3、11.09、13.89、6.11、15.12、6.19,P<0.05).对年龄、BMI、WHR、SBP、SUA、AST、TC与TG进行调整后,调料膳食模式(OR=1.33,95%CI:0.95 ~1.87)、西方膳食模式(OR=1.36,95%CI:0.979 ~1.902)与NAFLD呈正相关,而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与NAFLD呈负相关(OR =0.79,95% CI:0.51~1.226).结论 膳食模式与NAFLD关系密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NAFLD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蛋白质摄入量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人体成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3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均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方法对放疗前后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以及营养干预(饮食指导、ONS、PN),按实际蛋白质摄入量0.8g/(kg·d)为界分为A组[≥0.8g/(kg·d)]和B组[<0.8g/(kg.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人体成分变化及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EORCT QLQ-C30)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前营养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放疗结束后A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握力前后变化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成分变化方面,A组在体重变化、体重变化百分比、BMI变化、体脂变化百分比、去脂体重变化、肌肉质量变化、去脂体重指数变化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放疗结束后A组在疲劳、失眠、食欲丧失、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变化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进行全程的营养干预,重视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蛋白质、能量的摄入,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体力,对体成分变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处。  相似文献   
2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多见于50-65岁中老年妇女,75%为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不良生活方式与其发生发展有关,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激素水平、糖尿病、肥胖等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