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 组(研究组)和氯丙咪嗪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疗程8w。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 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Yale-Brown强迫量表减分率为49.7%,显效 率为56.3%;对照组Yale-Brown强迫量表减分率为51.1%,显效率为53.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研 究组较对照组少且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对强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西酞普兰具有日服剂量小、给药简便、不良 反应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癌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干预的效应及其安全性,并全面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3—08/2004-10驻马店市某综合医院癌症术后患者72例。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年龄20~65岁,预期寿命〉3个月。采用氟西汀干预,每天早饭后口服,起始量20mg,2周后根据症状调整剂量,最高剂量60mg,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评价抗抑郁疗效,5级评分(04),总分〈8为无抑郁症状,〉20为可能是轻或中度抑郁;〉35为可能为严重抑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评价抗焦虑疗效,5级评分(04分),总分〈7为无焦虑,〉7可能有焦虑;〉14肯定有焦虑;〉21肯定有明显焦虑;〉29可能为严重焦虑。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独立性领域。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使用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检查(每2周检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2例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亡,7例病情变化而改换疗法,纳入结果分柝63例。①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改善情况:治疗后第4,6,8周末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24.07&;#177;7.86,20.84&;#177;7.05.17.52&;#177;6.90,33.15&;#177;10.29,P〈0.05);至治疗后第8周末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者占67%(42/63)。②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疗效:治疗后第6,8周末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16.65&;#177;5.27,12.20&;#177;5.21,20.38&;#177;7.09.P〈0.01);至治疗后第8周末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者占5l%(32/63)。③氟西汀治疗对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的影响:各因子缓解程度不同,经过8周治疗,迟缓、焦虑躯体化和绝望因子评分改善非常显著(t=4.94,2.67,2.98,P〈0.01);认知障碍和日夜变化因子评分改善也明显(t=2.13,2.56,P〈0.05);体质量减轻和睡眠因子评分无明显变化(t=1.98,1.84,P〉0.05)。④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心理、独立性3个领域有明显改善。其中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力,注意力,日常生活能力,所需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娱乐休闲活动的参与程度各因子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疼痛与不适,消极感受,对药物和医疗手段的依赖和经济来源因子评分显著降低。⑤安全性评估:副反应量表评定轻度恶心8例.失眠加重9例.轻度头痛3例,中度焦虑2例,兴奋激越2例。均为轻度至中度药物副反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氟西汀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起效时间为2—4周;治疗期间副反应较少;应用氟西汀治疗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正常健康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评定分析,比较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有明显的家族史,发病因素与遗传因素有相关性;病前遭遇生活事件总频数及精神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付方式及社会支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和焦虑抑郁情绪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对疾病有利的保护因素。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奎硫平联合用药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奎硫平+丙米嗪)和对照组(丙米嗪+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韦氏记忆量表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分别为:9.9±2.4,10.9±2.1,101.9±12.7;观察组分别为9.2±2.6,8.9±2.1,90.3±1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4、8、12周末TESS评分,第4周末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8、12周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奎硫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确切,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观察6个月。结果在治疗1、2、4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碳酸锂治疗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躁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和对照组(碳酸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各做一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等10项神经心理测查及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BRM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有效率96.7%,显效率70.0%;对照组有效率95.0%,显效率66.7%。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碳酸锂组不良反应比阿立哌唑组多。经12周治疗,从各项神经心理测查均值的变化趋势看,研究组与对照组从8周开始有逐渐好转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敲击测验、动作能力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WCST完成类别数等认知功能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彻底。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危机干预暨自杀预防学术会议征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癌症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3例癌症抑郁患者进行8周的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 A)评价疗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入组时明显降低(P<0.0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西酞普兰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 按 CCMD— 3诊断标准收集 2 1 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抑郁症自杀未遂 68例 (3 2 .2 % ) ,自杀与绝望 (相对危险度 RR=9.3 1 0 )、负性生活事件 (RR=3 .844)、自杀家族史 (RR=3 .62 7)、妄想 (RR=3 .783 )及自责 (RR= 2 .985 )呈正相关 (P均 <0 .0 1 )。结论 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24)、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 I)与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①治疗8周末两组HAM 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5.12,P<0.01);②两组G I评分治疗6、8周末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2,2.65;P<0.05),E I评分治疗8周末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95,P<0.05);③研究组治疗8周末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其他3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3.34,2.46;P<0.05)。结论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