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描述中国非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脂蛋白(a)[Lp(a)]的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其中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对照人群进行分析,使用参比实验室检定的多克隆抗体比浊法测定Lp(a)水平,≥75.0 nmol/L定义为高Lp(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p(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5 870名非ASCVD人群中,Lp(a)水平呈正偏态分布,MQ1,Q3)为17.5(8.8,43.5)n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与高Lp(a)相关(OR=1.23,95%CI:1.05~1.43),中心性肥胖者的高Lp(a)风险降低(OR=0.68,95%CI:0.52~0.89)。随TC、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升高,高Lp(a)风险增加,各升高组的OR值(95%CI)分别为2.40(1.76~3.24)、2.68(1.36~4.93)、1.29(1.03~1.61)和1.65(1.27~2.13);HDL-C降低组高Lp(a)风险降低,OR值(95%CI)为0.76(0.61~0.94);而TG、Apo A1与Apo B的比值(Apo A1/B)与高Lp(a)风险呈负相关,TG升高组的OR值(95%CI)为0.73(0.60~0.89),Apo A1/B升高组的OR值(95%CI)为0.60(0.50~0.72);Lp(a)水平与血脂指标(除Apo A1外)的相关性均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未发现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与Lp(a)水平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Lp(a)水平与性别及中心性肥胖有关,但受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2.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 (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再灌注治疗成功的AMI患者 30 8例 ,再灌注治疗后 1h按照 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 (下降≥ 5 0 % ) ,共 2 2 1例 ;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 (下降 <5 0 % ) ,共 87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 1h和 2 4h心电图的QTd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K、CK 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315 5± 2 0 4 6 )vs(4 2 5 3± 2 76 2 ) ;(12 9± 80 )vs(181± 94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 (5 7%vs 4 7% ,P <0 0 5 ) ,左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7 5 %vs10 4 % ;4 6 %vs 8 3% )。A组再灌注治疗后 1h、2 4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4 0± 14 )vs(4 6± 12 ) ;(37± 13)vs(4 5± 15 )。结论 AMI再灌注治疗后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 ,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表达Ⅳ型胞浆型磷脂酶A2、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调节作用,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促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的氧化方法 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分别制备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将此三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用于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孵育4 h及8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胞浆型磷脂酶A2、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PBS对照组及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RAW264.7细胞经各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后胞浆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Ⅴ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水平和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诱导Ⅴ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更强(P<0.05),而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的作用又要强于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P<0.05).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而两型轻度氧化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表达的能力明显强于重度氧化程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说明轻度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强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以隐源性卒中为首发表现的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总结诊断流程.方法 对2例隐源性卒中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微泡试验、普通或增强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胸部增强CT、肺血管造影,对PAVM行介入栓塞治疗和术后随访.结果 2例患者经TCD微泡试验发现体内右向左分流,有以下分流特点:持续性分流、早期分流、分流量大、Valsalva动作对分流程度影响很小.确诊1例为PAVM,另1例为PAVM合并卵圆孔未闭.经介入治疗栓塞肺畸形血管.术后复查TCD微泡试验分流较前明显减轻,分别随访3年及1年无临床症状.结论 对于怀疑反常栓塞导致隐源性卒中患者,可行TCD微泡试验筛查体内右向左分流,除较常见的卵圆孔未闭心内分流之外,还应考虑到另一新分流通道——PAVM心外分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队列人群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左室舒张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首钢社区733例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依据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肺动脉血流多普勒对LVEF正常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正常、轻度受损、中/重度受损、未定型);分析LVEF正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正常与升高者左室舒张功能差异,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分级与血浆NT-pro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在LVEF正常的人群中,血浆NT-proBNP浓度正常者与升高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龄、性别、心率与血浆NT-proBNP浓度相关,校正上述因素后左室舒张功能分级(rp=0.053,P=0.021)与血浆NT-proBNP浓度独立相关。结论:LVEF正常人群中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者其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而且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浆NT-proBN...  相似文献   
36.
主动脉瓣硬化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了解主动脉瓣硬化在一组高危人群中发病情况,并评价主动脉瓣硬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1058例首钢社区动脉硬化调查的队列人群,排除了风湿性瓣膜病、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主动脉瓣狭窄。测定并评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指数和吸烟情况)。根据经胸心脏超声评价主动脉瓣硬化病变情况,并将人群分为主动脉瓣硬化组和主动脉瓣正常组。结果最终入选1039例人群,平均年龄62.47±8.99岁,明确患有高血压病占68.72%,糖尿病占25.89%。发生主动脉瓣硬化401例(38.59%)。年龄每增加10岁是原来发生瓣膜硬化危险的1.589倍(P<0.001);男性发生瓣膜硬化的危险是女性的2.263倍(P<0.001);患高血压病人群发生瓣膜硬化的危险是无高血压的1.296倍(P=0.063),而患糖尿病的人发生瓣膜硬化的危险是无糖尿病的1.794倍(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瓣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OR=1.507,P<0.001)、男性(OR=1.974,P=0.003)、高血压(OR=1.428,P=0.015)和...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和外周血细胞中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 apo(a)]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外周血细胞中的定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为三支病变的患者4例(A组)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者5例(B组).采集其外周动脉血检测血浆脂质水平,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apo(a)和apo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o(a)和apoB在血浆、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蛋白表达及血浆apo(a)蛋白表型,并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中apo(a)和apoB蛋白定位和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相比,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明显降低[(0.62±0.05)mmol/L比(0.81±0.15)mmol/L, P<0.05],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 apoA-I)水平亦明显降低[(0.78±0.08)mmol/L比(0.9±0.07)mmol/L, P<0.05],伹血浆其他脂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并末发现apo(a)低相对分子质量亚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血浆apo(a)表型以s4为主.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中apoB的蛋白水平比冠状动脉正常者减少25.1%(光密度值为0.67±0.18比1.0±0.1,P<0.05),但apo(a)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密度值0.43±0.18比0.61±0.4,P>0.05).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白细胞中apo(a)和apoB共定位,冠心病患者apoB/apo(a)比值较冠状动脉正常者显著降低(光密度值1.60±0.12比4.4±0.35,P<0.05).但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并未检测到apo(a)和apoB mRNA的表达.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携带载脂蛋白apo(a)和apoB,并且其含量在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8.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67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机将患者分为注射后按压2min组和按压3min组,测量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并记录前6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按压2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7.46±7.43)mm和(37.02±8.9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压3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9.45±8.87)mm和(34.98±8.6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因素之一,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30mm的患者易出血,需按压3min。  相似文献   
39.
溶血磷脂酰胆碱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血磷脂酰胆碱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溶血磷脂酰胆碱可以诱发炎症反应,增加氧化应激,干扰血管内皮功能,破坏斑块稳定性,其生物学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阐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