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医院感染中,由于医护人员的手频繁接触患者而污染严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我国卫生部专门为此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为我们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能更全面、更完整地执行手卫生提供了依据。我院为了贯彻《规范》落实,已对 相似文献
32.
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时,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6.7%和36.7%(P<0.01);HBV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90.0%和66.7%(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96)log10copy/ml和(4.47±1.41)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7%与20.0%(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7%和13.3%(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3.3%和53.3%(P>0.05)。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0.0%(P>0.05);HBV 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100.0%和80.0%(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68)log10copy/ml和(5.60±2.10)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与26.7%(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26.7%(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73.3%(P>0.05)。24周综合疗效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替比夫定组有1例出现临床耐药外,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ALT复常率和综合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能力、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替比夫定,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微重力环境会影响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既往的部分研究表明,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速度较正常重力条件下培养更快,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团体积的增大。但是有研究指出微重力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在分化方面,微重力能够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促进其成脂肪分化,但是对其成软骨分化影响仍存争议。有研究者对微重力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测序提示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降低,同时伴有成脂肪分化的基因表达增高。微重力可能通过整合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PPAR-这两条信号通路抑制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而微重力如何影响成软骨分化以及成脂分化的机制仍缺乏相关研究。同时,微重力能够有效地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微重力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为组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探索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 将其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 根据预后结局将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分为存活组(69例)和死亡组(11例), 另选取同时间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组, 以及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分析RP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PLT比值(APRI)指数、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指数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RDW、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RDW[(18.25±3.28)%]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4.67±2.15)%], PLT[(78.47±11.43)×109/L]、ALT[(49.48±6.85)U/L]、AST[(45.86±6.28)U/L]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33.36±18... 相似文献
37.
38.
患者男, 40岁, 个体劳动者.因夜间盗汗、头晕2月于2002年3月7日住院. 经检查诊断为: 两上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涂(-)进展期. 给予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链霉素4联抗结核治疗. 13日患者全身逐渐出现瘙痒、皮疹, 为弥漫分布的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 以四肢多见. 相似文献
39.
干扰素-α抗肝纤维化作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干扰素—α(IFN—α)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故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以往对IFN—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评价较少,近年研究提示IFN—α和IFN—γ─样,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1]。现就近年有关IFN—α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IFN—α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慢性肝病在不断进展的肝纤维生成过程中,Ito细胞(即肝贮脂细胞)获得了肌成纤维细胞样特性,增殖和合成细胞外基质成分数量增加。1995年Mallat等[1]报道IFN—α和IFN-Y对体外培养的人肌成纤维细胞样Ito细胞(MFBIC)增殖与胶原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拉米夫定治疗104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HBeAg阴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片100 mg/d,共104周.定期检测血清ALT、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结果 基线ALT<5×ULN和ALT≥5×ULN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者分别占69.6%(32/46)和87.5%(14/16)(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87.0%(4/46)和100.0%(16/16)(P>0.05).基线HBV DNA<6 log 10copy/ml和HBV DNA≥6 log 10copy/m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者分别占76.5%(26/34)和71.4%(20/28)(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4.1%(32/34)和85.7%(24/28)(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和HBV DNA≥3 log 10copy/m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copy/ml者分别占91.7%(44/48)和14.3%(2/14)(P<0.01),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1.7%(44/48)和85.7%(12/14)(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3 log 10copy/ml者,治疗104周时能达到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