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测定重组人肽抗生素hPAB—β及其突变体的抗菌活性,筛选理想的活性分子。方法 应用平板法和MIC测定法检测重组表达的hPAB—β及突变体hPAB—β38、hPAB—β34对8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及1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杀菌能力。并以化学合成的肽抗生素hPAB—β作对照;根据各目的分子抗菌能力的强弱,筛选理想的目标分子,并分析突变体结构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组hPAB—β及突变体hPAB—β38与化学合成的天然分子抗菌活性相当.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在125~250μg/ml之间,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在31~125μg/ml范围内;突变体hPAB—β34活性下降4倍左右;结构分析表明hPAB—β38与hPAB—β参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片层构成的氨基酸残基完全相同,而hPAB-β34则有显著不同,α螺旋少了2个残基,3个β片层中除β2与hPAB—β相同外,β1和β3的构成均多2个残基,推测hPAB—β34二级结构的改变是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组肽抗生素hPAB—β具有抗菌活性,删除3个端残基的突变体hPAB—β38活性不变,可作为hPAB—β走向临床应用的一个新侯选者。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癌组织10号染色体上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PTE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5~2017年12月我院乳腺手术患者52例,全部患者均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将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进行ADC值测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43例乳腺癌,9例乳腺纤维腺瘤。所有患者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TEN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将PTEN和PCNA的表达与MRI-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CNA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乳腺癌ADC值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乳腺癌ADC值与PTEN呈正相关(r=0.619,P0.01);乳腺癌ADC值与PCNA表达结果呈负相关(r=-0.527,P0.01)。结论 PTEN与PCN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已构建的人肽抗生素hPAB-β 1~8拷贝串联基因工程菌进行筛选,并对其优势菌株进行发酵研究,为hPAB-β的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对1~8拷贝串联基因工程菌的目标蛋白表达率进行比较后,选择2~5拷贝菌进行菌产量、目标蛋白表达率、包涵体溶解性、亲和层析效果比较,确定最佳多拷贝菌;对其摇瓶条件下发酵的培养液、温度、气体条件、IPTG诱导时机、浓度及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3拷贝菌产量(3.153g/L)最高,目标蛋白表达率(27.8%)接近最高水平,包涵体能溶解完全;利用亲和层析能成功捕获融合蛋白,后者经羟胺裂解,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与合成hPAB-β成熟肽大小相符的小肽,筛选出的优势菌传代稳定,其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37℃,160r/min条件下,在改良M9-cAA培养液中培养至吸光值(A600)≈2.5时,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IPTG诱导表达5h。结论:确定了3拷贝菌为最佳多拷贝菌,并确定了其最佳摇瓶发酵参数。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2002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的1型登革病毒GZ200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为探讨其来源和基因组特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6/36细胞增殖GZ2002株,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后收集感染细胞及病毒液提取R NA。根据5株登革病毒1型标准株AY145123、FJ176780、FJ176779、DVU88536、EF025110全序列设计6对相互覆盖的引物。采用R T-PCR法扩增覆盖GZ2002株基因组全长的6个cDNA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序列测定和重叠序列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结果 GZ2002株基因组全长10 735 nt,单一阅读框长10 176 nt,推测编码3 392个氨基酸,5’及3’-UTR分别为94 nt和462 nt,无显著的密码子偏嗜性。GenBank登录号:JN20531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比较不同致病性的DENV-1型毒株发现,随DENV毒株致病力的增强,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明显增多。GZ2002株、泰国16007株、柬埔寨株及印度尼西亚98901530株的5’-UTR二级结构高度保守,3’-UTR分析显示强毒力泰国16007株与柬埔寨株均存在高突变区。结论 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可能与1998年印度尼西亚DENV-1流行株相关,编码区株特有氨基酸变异位点及3’-UTR高突变区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EGFP,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与鉴定。方法:以质粒pEGFP-N2为模板,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1,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用异丙基巯基半乳糖(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质。结果:PCR扩增得到了EGFP全长结构基因。所构建的pQE-EGF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表达率约为25%;SDS-PAGE、Western blotting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500,与理论预期值一致。结论:pQE-EGFP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表达和鉴定为TAT-EGFP融合蛋白穿透细胞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构建人肽抗生素hPAB-β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为大量制备hPAB-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将hPAB-β融合蛋白的CNBr裂解位点改为羟胺裂解,将修改的目标片段克隆到pFAST-HTa质粒中,挑取阳性重组子,酶切出目标片段再亚克隆到pQE32-CP中,含阳性重组子的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进一步以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用羟胺裂解分析.结果构建的pFAST-hPAB-β重组质粒经酶切可得到约230bp的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正确;构建的pQE32-CP-hPAB-β重组表达质粒酶切亦可切出230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和阅读框均正确;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能表达出Mr约27×103大小的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3%,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亲和层析可获得该蛋白,纯度为80.4%,该融合蛋白经羟胺裂解1h即可得到与合成肽大小相符的小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hPAB-β重组质粒的工程菌,为进一步研究和大量制备hPAB-β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67.
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分类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霉菌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根据病人免疫状态及潜在肺部疾病的不同,可以造成肺部多种形式的损害及影像学表现,包括曲霉菌球(发生在肺内原有空洞/空腔内)、慢性坏死性曲霉病(见于部分性免疫损害或慢性肺部疾病病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见于免疫缺陷病人)以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见于哮喘病人,是对曲霉菌抗原的超敏反应).基于导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增加的危险因素,如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等,熟悉各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8.
69.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剖腹探查术中,利用内镜透照方法检查全小肠。结果:对17例小肠出血皆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探讨改革微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效果。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灵活运用“问题式”、“讨论式”、“学导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寓法于文,文法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