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临床教学查房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的重要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和提升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诊治能力。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规范(征求意见稿)》,为临床教学查房提供了基本参考,但目前尚未形成正式规范。为更好地发挥临床教学查房的作用,广东省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广东省部分住培教学专家,以此《征求意见稿》为蓝本,参考省内各大医学院校的经验,结合专家组的临床教学体会,形成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查房实施指引,供广东省住培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2.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0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析肝移植围术期SvO2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vO2在无肝期前15min较术前增高(P〈O.05),在无肝期30min较无肝期前15min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30min和术毕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均〈O.05)。机体DO2、VO2在无肝期30min均显著降低(P均〈O、05),而在进入新肝期后均显著增高(P均〈O、05);ERO2进入新肝期后显著增加(P〈O.05)。SvO2在各时间点均与VO2有显著相关性(P均〈O.05),而与DO2、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均〉0.05);SvO2术前与CO有显著相关性(P〈O.05),其他时间点均无相关性(P均〉O.05)。结论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持续监测SvO2对于改善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3.
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监测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重型肝炎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麻醉诱导后经右颈内静脉放入肺动脉导管,左桡动脉放置动脉导管,通过换能器连接HP多功能监测仪及Edwards持续心排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等相关指标。结果 ①术中心率(HR)增快,MAP在无肝早期和新肝早期均降低;中心静脉压(CVP)变化显著,在无肝期明显下降,新肝早期急剧增高,新肝60min后逐渐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与平均肺动脉楔压(PAWP)的变化一致,均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早期急剧增高。②SVR在手术开始前处于较低水平,无肝期开始后进行性升高,新肝期开始时较无肝期明显下降;PVR在新肝期变化最明显,早期显著升高后逐渐降至术前水平。③左室作功指数(LVSWI)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期1min继续下降后逐渐升高;右室作功指数(RVSWI)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期逐渐升高。④CO及C1始终处于高水平,无肝期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新肝期逐渐升高至较术前更高水平。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显著,但CO一直处于高输出状态。SVR变化复杂,受血压、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可指导加强麻醉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心功能不全、低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采用双盲原则,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mL/kg,其中一半剂量于1min内推注完毕,另一半则以注射泵按100mL/h持续输注,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维持术后恢复期间循环稳定效果不明显,但能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3级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27例,其中手术时间小于120min患者15例为A组,手术时间大于120min患者12例为B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选择麻醉前和术中每30分钟为时间点,并记录术毕前最高值,术前、术中每小时和术后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血pH、Na^+、K^+、和BE值。结果A组患者术中HR的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术毕前HR最高值明显高于术前,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BP、CVP逐渐增高,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量的增加而增高,2组相比B组比A组变化明显(P〈0.05);血Na^+的浓度术前术后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血K^+的浓度和PH值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的增多逐渐下降,2组相比B组比A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以B组明显(P〈0.05)。结论长时间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由于灌流液的吸收引起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灌洗液吸收综合征,应进行严密的监测和预防处理,并适当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非体外静静脉转流术下原位肝移植(OLT)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肺内分流的改变。方法对19例晚期肝病行OLT手术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无肝期均未使用体外静静脉转流术。常规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Ganz导管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测定肺氧合功能及肺内分流率。分别在麻醉诱导后、无肝前30min、无肝30min、新肝30min和术毕抽取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不同时期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心排血指数(CI),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根据肺内分流标准模型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麻醉诱导后吸入氧浓度(FiO2)1.00情况下,PaO2为(385.0±56.4)mmHg(1mmHg=0.133kPa),PAaO2和Qs/Qt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麻醉诱导后各项指标与无肝前30min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无肝30minCO和CI明显下降(P均<0.01),Qs/Qt明显下降(P<0.05);新肝30minPaO2、PaCO2均明显升高(P均<0.05),PAaO2明显下降(P<0.05),CO和CI均明显升高(P均<0.01);术毕CO和CI也均明显升高(P均<0.05),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Qs/Qt明显下降(P<0.05),但PaO2、PaCO2、PAaO2则均无明显变化。结论OLT患者非静静脉转流术前和术中均存在明显的肺氧合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小容量复苏对大鼠内毒素休克肾损伤的影响,并观察肾皮质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方法】清洁级SD大鼠30只,根据复苏所用液体种类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组)、内毒素休克组(LPS,E组)、75g/L高渗氯化钠组(LPS+HSS,HSS组)、羟乙基淀粉液130/0.4(万汶)组(LPS+HES,HE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组(LPS+HSH,HSH组)。各组在静注LPS(1mg/kg)30min后予小容量复苏(4mL/kg),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复苏60min后处死大鼠,取肾标本行病理学及干湿质量比检测,肾皮质匀浆测定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水平。【结果】①内毒素休克大鼠右颈总动脉收缩压进行性下降,予不同液体复苏后血压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HSH效果最为明显;②内毒素休克大鼠肾切片病理观察发现肾小管局部坏死、肾小球足突融合、基底膜有沉积物,复苏组病理改变减轻,HSH组病变最轻;③各组大鼠肾干湿质量比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④内毒素休克组肾皮质H2S浓度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容量复苏后,HES和HSH复苏组肾皮质H2S浓度明显升高,HSH组NO水平明显回落(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大鼠肾损伤明显,应用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小容量复苏后肾脏病理改变减轻,肾皮质H2S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开腹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50例和芬太尼组50例,背景输注量和锁定时间均相同。记录药物用量、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例数,调查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布托啡诺组镇静时间较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芬太尼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布托啡诺组为高(P〈0.01)。结论两种药物用于PCIA镇痛及镇静均能达到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组镇静时间较长,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芬太尼组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要注意防止病人发生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应用氧化亚氮持续气道内正压在单肺麻醉时对病人氧合、肺内分流和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手术病人22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N2O组(B组),每组11例。A组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B组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N2O(压力2cmH2O),并在仰卧双肺通气20min,仰卧单肺通气20min,侧卧单肺通气20min、40min和关胸时,分别采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分流率(Qs/Qt),同时监测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单肺麻醉后20min、40min时,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分流率(Qs/Qt)明显低于A组(P<0.05),单肺麻醉后40min时B组乳酸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N2O(压力2cmH2O),有助于提高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可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肝性脑病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监测指标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间终末期肝病合并肝性脑病患者18例,患者肝移植术中行气管内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尽量不给或减量给予咪唑安定。患者均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酸碱平衡和生化情况、凝血功能、体温和肝肾功能。给予脱水,维持满意的尿量,补充凝血物质和给予抗炎性药物治疗。结果(1)14例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后存活,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围手术期主要表现为酸中毒,低Na 、低K 和低Ca2 。(3)患者围手术期心率明显升高,术前心输出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无肝期均明显降低。(4)术毕时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升高。结论肝性脑病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严格监测非常重要,应尽量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不用或少用苯二氮芯卓类药物,纠正低Na 、低K 和低Ca2 ,及时改善凝血功能和补充血容量,重点保护肾功能和防治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