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用Proximate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切除吻合术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应用Proximate吻合器行30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及总结。方法:采用直径为29~33cm的Proximate吻合器行肿瘤切除后保肛低位吻合术。术后随访3~28个月。结果:30例一次吻合成功率100%。1例因术后发生盆腔血肿,需剖腹行血肿清除。5例术后大便次数增多。无吻合日漏、吻合口狭窄、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及肿瘤复发的病例。结论;应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有价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用供体腹主动脉行肝动脉重建小型猪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取广西巴马小型猪10头(供、受体各5头),在取供体时,切取与腹腔动脉相连的一段腹主动脉,在供肝植入时用该段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进行肝动脉重建,以获得植入肝理想的入肝血流.结果 5例受体巴马小型猪肝血流再通后在胆管吻合前均见金黄色胆汁流出,受体猪术后24 h均存活,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在巴马小型猪的肝移植术中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是可行的,研究结果 为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的肝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黄顺荣 《广西医学》1998,20(6):1127-1128
甲状腺切除选择针麻+局麻和颈丛阻滞麻醉较普遍,一般认为,采取全麻下手术时,因患者意识丧失,不能配合术者,而影响判断有无损伤喉返神经。笔者因工作所在医院规定甲状腺手术施行全麻,故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10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是否放置T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Ⅰ期缝合的可行性、适应证、优缺点以及放置T管引流的利弊。方法2000年9月-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1例,其中胆总管Ⅰ期缝合7例,放置T管引流24例。结果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例胆总管Ⅰ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平均住院7.8d,有1例发生胆漏;24例胆总管放置T管。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后平均住院16.5d,有1例发生胆漏,4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选择性胆总管Ⅰ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但仍不能取代T管引流。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6.
直肠癌是常见病、多发病,微创手术是直肠癌外科的发展趋势。该文就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简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起源、应用现状、应用指征、疗效以及吻合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林家威  黄顺荣 《医学综述》2011,17(14):2188-2191
胃癌术前准确的分期对选择治疗策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多排螺旋CT(MSCT)的出现,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胃壁厚度、强化及胃周脂肪间隙情况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判断周围器官是否被浸润;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强化程度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但在选择判断淋巴结转移标准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治疗的115例GIST患者.采用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基因测序获得病理确诊,分析GIST的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GIST病例中,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2.2%、89.6%、92.2%、84.2%,ETV1与CD117、DOG-1及CD34蛋白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相关性(P>0.05).ETV1蛋白在CD117阴性GIST中有较高表达(83.3%),高于DOG-1和CD34蛋白,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野生型GIST中ETV1蛋白表达率66.7%,高于DOG-1和CD34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在不同的核分裂及NIH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根治切除的GIST患者,不同的ETV1表达和NIH危险度分级,其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阳性表达的患者较阴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下降(14.1% vs 55.6%,P=0.008),且有更高的3年无病生存率(80% vs 56%,P=0.047).随访时间5~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患者的3、5年生存率依次为76%、58%,根治切除患者3年生存率为84%,5年生存率为70%,3年无病生存率为77%.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是影响GlST预后的因素,而是否发生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TV1蛋白在GIST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对于野生型GIST有补充诊断作用,且ETV1的表达可能作为GIST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行阑尾根部结扎的两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我科21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资料,分为推结器结扎组101例,直接结扎组112例,分别使用推结器与直接使用可吸收线结扎阑尾根部,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213例全部顺利完成,无需中转开腹。推结器组与直接结扎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2.73±5.68)min和(46.09±7.12)min(P〈0.01),平均术后第一次肛门排便或者排气时间分别为(26.74±3.77)h和(26.59±3.70)h(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83±0.93)d和(3.88±0.85)d(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术后第一次肛门排便或者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用推结器结扎阑尾根部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与使用可吸收线直接结扎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和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01~2007-12 收治7例AMVT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中治愈出院6例,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结论 早期AMV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是获取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出现腹膜炎表现时要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