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发现,三总皂苷(TPNS)具有抑制和促进细胞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TPN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经由何种信号通路介导。【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观察了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在不同浓度及一定浓度不同作用时间TPNS作用下,VSMC增殖活性的变化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的变化:并用DAPI染细胞核,观察TPNS作用后核形态的变化。【结果】MTT法观察到:TPNS的浓度为0.5g/L,1.0g/L,1.5g/L时,无论是处于静息状态或50mL/L血清刺激下,VSMC的代谢于活性均增高;TPNS的浓度为3.0g/L时,静息培养的VSMC的代谢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而50mL/L血清刺激的VSMC的代谢活性仍增高;TPNS的浓度为6.0g/L,12.0g/L时,静息培养或50mL/L血清刺激下的VSMC的代谢活性均降低,并随着浓度的增大.代谢活性降低越明显。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PNS能快速的激活JNK1/2,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当TPNS的浓度为0.5g/L时,即可引起JNK的磷酸化,并随着浓度的增大,磷酸化作用增强:当TPNS的浓度为1.5g/L时.作用5min,JNK呈现最大程度的激活,随后逐渐减弱。DAPI染核观察到,6.0g/L TPNS作用48h后,VSMC出现了核固缩、核碎片等细胞凋亡的特征。【结论】较低浓度的TPNS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较高浓度的TPNS可抑制其增殖,JNK1/2磷酸化可能是引起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3.
刘爱军  黄锦桃  李海标 《广东医学》2006,27(8):1139-1141
目的探讨人羊膜诱导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肾被囊内的分化,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潜能和稳定性,为组织工程皮肤寻找新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Hoechst33342标记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的表皮干细胞克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入129小鼠肾被囊内,术后4,6和8周取材。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荧光双标CK19及CK18检测。结果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小鼠肾被囊内4周,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种植6周和8周,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皮脂腺样及毛囊样等结构。管泡状结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呈CK19及CK18阳性。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肾被囊内,仍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皮脂腺样及毛囊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血压升高引起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 手术取出麻醉后的11 ~ 12周供体C57BL/6J小鼠的下腔静脉,连接到同窝出生的受体小鼠颈总动脉,构建“静脉桥”。继而,收获受颈总动脉压作用不同时间(0,2,4,8周)后的移植静脉,经石蜡包埋HE染色。丽春红-维多利亚蓝染色以及平滑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其血管构筑。【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均可见移植静脉血管壁增厚及新生内膜的形成,呈时间依赖性。与正常静脉[(11.10 ± 0.9)μm)]相比,术后8周血管壁[(88.97 ± 16)μm)]增厚了8倍(P < 0.01)。术后2周移植静脉新生内膜中即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4周最多,8周后数量减少,但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移植静脉在动脉压作用下,其弹性膜历经了断裂、合成和重建过程。【结论】 血压升高产生的机械力可直接导诱导移植的小鼠静脉粥样硬化以及弹力膜的重构。本研究可望为深一步探索高血压引起血管重构的机制及防治新策略提供有用的动物模型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5.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皮肤缺损创面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移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后对创面的修复作用,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羊膜诱导后的带有核荧光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以生物膜为载体,覆盖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观察,苏丹Ⅲ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EA免疫组化荧光双标观察。结果术后2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的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细胞柱伸向真皮层,真皮层中可见管腔样结构,4周后新生表皮开始变薄,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皮脂腺样结构苏丹Ⅲ染色阳性。免疫双标结果显示,1~4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β1整合素、CK19阳性,真皮层中带有核标记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CK15、CEA阳性。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分化为表皮样、汗腺样、毛囊样和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差别,探讨成纤维细胞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10例侵袭性和1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细胞增殖速度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组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代谢,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第1~2天即可见到成纤维细胞,到第8天左右几乎长满单层,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第10天左右才可见到极少数的成纤维细胞生长,1个月后长满单层,成纤维细胞呈Ⅰ型胶原及波形蛋白阳性表达,侵袭组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量明显高于非侵袭组成纤维细胞(t= 28.28,P<0.05),侵袭组细胞凋亡占细胞总数的(1.4±0.4)%,非侵袭组凋亡细胞占总数的 (5.8±1.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00,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快,凋亡少,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可能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7.
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29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源性表皮干细胞在同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生长和分化,探讨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对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生物膜为载体,将羊膜诱导后带有核荧光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直接覆盖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CEA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双标显色.结果 术后2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的新生皮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真皮层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1~3周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阳性,真皮层中带有核标记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阳性;4周后新生表皮开始变薄,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汗腺样结构呈CEA阳性,6~8周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结论 ES细胞源性表皮于细胞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修复缺损的表皮,并在其下真皮层内具有分化为汗腺样、毛囊样和皮脂腺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源性的表皮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为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稳定性和全能性及寻找新的皮肤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小鼠ES E14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5 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它们呈β1整合素?CK15和CK19阳性,移植入裸鼠腹腔?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和CEA?CK10?CK18?CK19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裸鼠腹腔内1~4周,细胞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种植5周后,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及皮脂腺样等结构?免疫组化表明汗腺样结构分别呈CEA和CK18阳性,而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分别呈CK19和CK10阳性?【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下同样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和皮脂腺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以ES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为构建新的组织工程皮肤奠定基础。【方法】 先把成纤维细胞放置于胶原海绵真皮支架内,体外培养2d,再放置ES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体外培养3d,观察其形态和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成纤维细胞与ES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均在真皮支架内黏附,免疫组化表明ES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仍呈Bl整合素强阳性和CK15、CK19阳性。【结论】 结果提示ES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皮肤内仍维持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以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皮肤类似物,探讨其在皮下的分化潜能。【方法】Hoechst33342标记E14-ES细胞,经羊膜诱导4d后,形成表皮干细胞克隆,并以其作为种子细胞,取129胎鼠成纤维细胞与复合凝胶-明胶海绵复合,形成皮肤类似物,埋植于129小鼠皮下组织。术后2周、4周、6周、8周取材,做HE染色观察,β1整合素、CK15、CK19、CEA、CK18免疫组化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术后2周和4周,植块内可见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6周和8周后,可见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免疫双标结果显示,植入2周和4周,带有蓝色核标记的细胞形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CK19、CEA和CK18阳性,6周和8周后,HE染色中汗腺样结构呈CEA、CK18阳性。【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类真皮构建的皮肤类似物,在同种小鼠皮下有分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毛囊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