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23篇 |
免费 | 594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0篇 |
儿科学 | 153篇 |
妇产科学 | 141篇 |
基础医学 | 563篇 |
口腔科学 | 132篇 |
临床医学 | 2535篇 |
内科学 | 854篇 |
皮肤病学 | 92篇 |
神经病学 | 180篇 |
特种医学 | 29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84篇 |
综合类 | 4047篇 |
预防医学 | 1731篇 |
眼科学 | 144篇 |
药学 | 1737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525篇 |
肿瘤学 | 4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244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210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228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591篇 |
2013年 | 519篇 |
2012年 | 688篇 |
2011年 | 712篇 |
2010年 | 682篇 |
2009年 | 675篇 |
2008年 | 669篇 |
2007年 | 703篇 |
2006年 | 697篇 |
2005年 | 645篇 |
2004年 | 608篇 |
2003年 | 519篇 |
2002年 | 486篇 |
2001年 | 449篇 |
2000年 | 409篇 |
1999年 | 364篇 |
1998年 | 335篇 |
1997年 | 304篇 |
1996年 | 310篇 |
1995年 | 290篇 |
1994年 | 287篇 |
1993年 | 227篇 |
1992年 | 182篇 |
1991年 | 183篇 |
1990年 | 140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149篇 |
1987年 | 116篇 |
1986年 | 99篇 |
1985年 | 105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61篇 |
1982年 | 6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4篇 |
1979年 | 19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16篇 |
1963年 | 7篇 |
1959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C3F8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3F8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复位术,术中应用C3F8。结果 术后随访2 ̄6月,20只眼视网膜复位,2例3个月内复发,17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C3F8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有利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并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CD44v6、E -Cadherin表达与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人鼻咽癌细胞克隆株F1在体外与鼠肺块共同孵育及胸内移植 ,然后将带瘤细胞肺块 (Ⅰ组 )和胸内瘤组织块 (Ⅱ组 )各行裸鼠皮下移植 ,并与瘤细胞悬液皮下移植瘤 (Ⅲ组 )比较 ,观察各组移植瘤转移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移植瘤回复培养细胞CD44v6和E -Cadherin表达。结果 Ⅰ组和Ⅱ组皮下移植瘤的总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Ⅲ组 (其中ⅠvsⅢ ,P <0 .0 5) ;肺转移仅发生在Ⅰ组。这两组移植瘤细胞CD44v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79.7± 5.7) %、(74.1± 3.1 ) % ,第 3组为 (65.6± 4.31 ) %移植瘤转移率与CD44v6高表达密切相关 ;E -Cadherin阳性细胞分别为 (41 .7± 4.9) %、(43.8± 6.4) %和 (2 7.4± 4.9) % ,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D44v6的过表达和E -Cadherin功能障碍 ,可能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3.
黄芪注射液在脑梗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芪注射液是由中药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份精制而成,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n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eg)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开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1997~1998年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所观察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30例均为收本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9~82岁,平均63.7岁;30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梗塞,其中大脑 相似文献
54.
患者,女,18岁。因发作性上腹痛2小时来院就诊。疼痛难忍,持续约10分钟骤然消失,间歇期如常。既往有类似腹痛发作史,数月发作1次或1月发作数次不等。曾去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胆道蛔虫症”或“急性胃肠炎”。近来腹痛发作频繁,有时l天发作1~2次,常伴恶心呕吐。 查体:T36.6℃,P88次/min,BP16/10KPa。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较苍白,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莫菲氏征(一),麦氏压痛点(一),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WBC6.5×10~9/L,NO.70%,LO.30%,留观察室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后血浆、皮层β-内啡肽、亮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P、ir-LEK)含量的影响。方法:在新生大鼠HIBI后即刻及其后每12h向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次每只0.5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浆、皮层ir-β-EP、ir—LEK含量的变化。结果:HIBI后血浆ir-β-EP、ir—LEK含量、患侧皮层ir-β-EP含量不同程度升高,而以血浆ir-β-EP升高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腹腔注射丹参后血浆、患侧皮层ir-β-EP水平的上升被部分逆转,以血浆升高的抑制更为显著。结论:外周及中枢β-内啡肽、亮啡肽参与HIBI的病理生理过程;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部分逆转新生鼠HIBI后外周和中枢ir-β-EP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丹参促进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56.
3%过氧化氢治疗新生儿阿米巴肝脓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米巴肝脓肿是肠道阿米巴感染的并发症 ,多为单发 ,常累及肝右叶。与细菌性肝脓肿比较 ,其特点 :发病较缓慢 ,病程较长 ,发热较低 ,常有阿米巴痢疾病史 ;部分患儿在新鲜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肝穿刺抽得棕褐色脓液 ,伴细菌混合感染可为黄白色或草黄色脓液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小儿阿米巴肝脓肿可发生于各年龄组 ,年长儿多见 ,新生儿少见 ,且症状不典型。近 10年来收治 1例 ,以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机制。患儿 :男 ,2 0d。以“腹部包块”待查收住院。 1胎 1产 ,足月顺产 ,母乳喂养 ,未行预防接种。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 .5℃ ,脉搏 14 0 /… 相似文献
57.
通过脐血免疫球蛋白检测,判断母体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为预测和防治新生儿疾病提供依据,乃对2001年3月~2002年3月本院出生的1212例新生儿进行脐血免疫球蛋白测定,按母体不同免疫状况分组,并结合新生儿生后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脐血IgA,IgM在母体感染组两者均均增高,与其它各组相比均P均<0.01;其它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脐血IgG各组比较如下母亲多易感因素组-母亲乙肝组(多抗体阳性)-新生儿缺氧组>母亲乙肝组(多抗原阳性)-母亲产前感染组>母亲非感染性疾病合并单一易感因素组-母亲可疑易感因素组>母亲非感染性疾病组-非感染性疾病合并乙肝组-单易感因素组-正常组>新生儿肺炎组,P<0.05-0.01.因此,脐血免疫球蛋白测定有助于判断初生婴儿的免疫状态.脐血IgG水平因母亲的健康状态不同而呈现差异,脐血IgA、IgM增高预示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可能.早期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与脐血IgG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003年间剖宫产中术中出血并且止血困难的1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产妇经常规处理无效后,采取碘伏纱条填塞宫腔,均成功止血。结论:碘伏纱条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出血,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穴位加骨孔埋线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加骨孔埋线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37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50012)魏奉才孙善珍宋代辉郑家伟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穴位埋线骨孔埋线疗效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尽管治疗方法繁多,但仍停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1〕。我们自1... 相似文献
60.
中药现代化与走向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国医药学经过几千年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并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创新,总结提高,逐渐形成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