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实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大量肺泡塌陷是ARDS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如何使得塌陷肺泡复张是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共情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10. 262±2. 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 345±3. 147)分(P 0. 05),PSQI评分(9. 421±2. 99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 066±2. 195)分(P 0. 05)。结论:应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病死率高达40%,炎症失衡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辅助型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对重要的促炎/抗炎免疫调节细胞,二者失衡在ARDS中被证实,但对其发生的机制及认识缺乏统一的解读,因此,本文就Th17/Treg在ARDS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治疗肺结核空洞的新途径.方法:对15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辅以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大约1 000人中就有3人发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革兰阳性(G+)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是ICU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患者的基础疾病、器官功能障碍、广谱抗生素使用及临床侵入性操作等诸多因素,使得G+球菌感染及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尤其是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不断上升,耐药性增加。由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早期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具有作用机制独特,无交叉耐药,抗G+菌谱广,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较小等特点。现将重症患者院内G+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医院现代化和医疗救治水平重要标志的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需要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延伸监测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通过先进的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及早期积极干预和滴定式治疗,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承担重要责任.由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临床信息量巨大,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整合到重症患者监测治疗过程的临床信息化系统(CIS)中,必将在重症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适体验及影响因素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疼痛、焦虑、睡眠障碍等不适体验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探讨治疗干预手段、护理操作和病房环境等对患者不适体验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且ICU住院时间超过24h的危重患者,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相对平稳,转至普通病房。转科后3~7d内接受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疼痛、焦虑、口渴、睡眠障碍和自觉环境噪音等不适体验的发生率,分析导致患者不适体验的影响因素。结果142名ICU危重患者纳入观察组,患者疼痛、焦虑、口渴、睡眠障碍和自觉环境噪音等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35.2%、51.9%、88.9%、55.8%和47.2%。有78.0%(78/100)的患者可回忆起使用呼吸机的痛苦经历,其中有吸痰痛苦记忆的患者占52.5%(42/80)。吸痰、留置胃管和静脉注射等操作与患者疼痛密切相关;与患者焦虑明显有关的因素有环境噪音、交流困难、机械通气和静脉注射;ICU环境噪音、希望家属陪护、机械通气、经人工气道吸痰、留置胃管及静脉注射等均可能影响患者睡眠,甚至睡眠剥夺。结论ICU患者疼痛、焦虑、睡眠障碍等不适体验发生率高,治疗干预、护理操作及病房环境是导致不适体验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究表明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明显改善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减轻呼吸肌肉负载;能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利用膈肌电活动,发挥独特的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neuro-mechanical coupling (NMC) and neuro-ventilatory coupling (NVC) in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hen the criteria for their first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 was met. A 30-minute SBT was attempt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 (Edi) , NMC, NVC, NVC ×NMC, index of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f/Vt) , airway occlusion pressure (P0.1) and f/Vt ×P0.1 at 0, 5 and 30 min.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each index. Results Successful weaning(S group) was observed in 6 patients while weaning failure(F group) in 10 patients. (1)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Edi: at 30 min of SBT, Edi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F group (P < 0. 05),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C) was 0. 817(P <0. 05). (2)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and NMC:at 5, 30 min of SBT, NVC and NMC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S group (P <0. 05); at 30 min of SBT NVC presented the largest AUC than any other time of SBT (0. 822, P < 0. 05), while the AUC of NMC was 0. 800 (P > 0. 05). (3)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 NMC: at 30 min of SBT, the AUC of NVC × NMC was larger than NVC (0. 864, P < 0. 05) , showing greater sensitivity (100. 0%) and specificity (83. 3%) .(4)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f/Vt and P0.1: f/Vt and f/Vt × P0.1 presented poo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in the failed patients. Conclusions Edi, NVC and NVC × NMC were good predictor for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