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象和方法 一、40例住院男性患者(治疗组),入院后48小时进行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均有明显黑粪和(或)呕血。年龄15~50岁,平均34.5岁,病程1月~18年。入院后均用  相似文献   
12.
1986~1989年在对12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胃镜诊治中发现,胃粘膜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酶染法对20例EHF患者的胃粘膜进行EHF病毒抗原定位检测,17/20例获得阳性结果,初步阐明了上消化道出血/胃粘膜损害与EHF病毒抗原的亲嗜及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例1:男,54岁。因低热、乏力、腹胀、尿黄1个月余,于1984年6月20日入院。经查体、化验等检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活动型并肝硬化。经中西医综合治疗20天,于7月10日行胃及十二指肠钡透,透后未解大便。11日上午腹胀加重、恶心、嗜睡,下午引出扑翼样震颤,查血氨82.2μmol/L,诊断Ⅱ°肝昏迷。给予支链氨基酸250ml静滴,每日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开始我院应用利福平0.6加甲氧苄啶0.2(儿童酌减)q12 h的1d疗法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0例,在症状改善、体征消失、大便镜检复常、大便培养转阴等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其药敏率达93%。且用药量小、无酸味、无明显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流行性出血热(EHF)80例的β-微球蛋白(β_2-mG)进行了测定,以期寻找EHF病人肾损部位和其它肾损指标如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蛋白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免疫反应与EHF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失代偿出现肝性脑病并可逆性皮质盲临床罕见,国内报道极少,本文收集近年来6例和我院2例,其中1例并皮质聋,共8例,均为男性,年龄35~62岁。简述分析。一、病因:8例中有7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Budd-Chiari综合征并肝硬化。肝硬化为基本病因。本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示:HBsAg(+)、抗-HBO(+)、HBeAg(+),肝功能异常。B超:肝硬化、脾大、腹水征。肝性脑病表现并双目失明,1例并失听。有记载血清白蛋白<30g/L5例,甲胎球蛋白阴性3例,血氨升高1例及正常1例。二、发病机理:本组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主,肝脏基本病理为肝硬化。肝性脑病并皮质盲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1.肝性脑病氨中毒有关,血氨升高引起脑细胞代谢紊乱和一系列中枢神经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由于数小时内失血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多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引起皮层盲、心肌梗塞、脑梗塞、精神异常极少见,为加深了解,本文结合国内文献报道11例及我院遇见2例共13例,简述分析。一、上消化道出血并皮层盲患者,男,45岁,因呕血、解黑粪6小时于1988年10月3日入院。既往有十二指球部溃疡病史,入院当天经输血、止血等治疗后仍呕血2次,为暗红色血液伴血块,量约400ml,解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肝病的血清酶学检测方法在不断改进。本文对61例肝硬化、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发现检测组血清NAG活性与正常人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尤其在肝硬化患者中NAG活性与肝硬化程度有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