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cor pulmonale,AECCP)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0例AECCP住院患者血清BNP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与30例正常人比较,分析AECCP患者BNP水平与凝血功能的量变关系。结果 AECCP患者BNP,PT,Fbg,T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均P0.01);死亡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BNP对死亡风险预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8(95%可信区间为0.567-0.789;P0.01),以BNP=500 ng/L为死亡预计界点,敏感度为58%,特异性为67%;BNP与PT,aPT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0.229,P0.01和r=0.193,P0.05),与Fbg水平呈负相关(r=-0.282,P0.01)。结论易栓和出血倾向状态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凝血功能紊乱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血清BNP水平可作为判断AECC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氧化应激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缬沙坦组。10周后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胰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缬沙坦组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病理结构损害减轻,MDA含量下降,SOD活力升高,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改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结构损害,其机制部分与其对胰腺组织氧化应激增加有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2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高血压组)和56例高血压肾损害老年患者(高血压肾损害组)进行aPTT、PT、TT、Fbg、D二聚体(D-D)及血肌酐(Cr)等指标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分析高血压肾损害组Fbg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结果高血压肾损害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aPTT、PT、TT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Fbg及D-D明显升高(P0.05)。eGFR与Fbg呈负相关,随肾功能的恶化,Fbg表达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Fbg与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0%~75%。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病变,肌肉组织的改变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基础。半数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治疗有效,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剂有效率大于90%,阴茎假体植入手术适用于经其他治疗效果不满意的各种勃起功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nephfin表达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小球中nephrin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肾小球nephrin表达显著减少,而缬沙坦干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P〈0.05),且蛋白尿的程度与neph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肾小球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UAP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NS组各35例,另以3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男/女为21/14,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