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辅助治疗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甲流)热毒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厦门市中医院儿科就诊的甲流热毒袭肺证患儿120例,依次编码为1~120号,逐一输入到SPSS 23.0软件分析系统产生120个随机数,对这120个随机数编秩次,秩次为1~40分到中医组,41~80分到西医组,81~120分到中西医组,各40例。中医组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西医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中西医组给予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方法,3组均治疗5 d后统计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 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的82.5%(34/40)、77.5%(31/4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3组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中医组、中西医组TNF-α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西医组IL-10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LTRA)与ATP结合盒亚家族C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1,ABCC1)基因rs119774位点、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B1 (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2B1,SLCO2B1)基因rs1242214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治疗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就诊的4~13岁汉族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代测序法对患儿的ABCC1基因rs119774位点、SLCO2B1基因rs12422149位点进行检测,分析比较2个位点的SNP分布情况。入组患儿均应用LTRA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2周时进行肺通气功能及脉冲震荡功能检测,并评估临床症状控制水平,分析患儿疗效与SN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34.
胃肠道是脓毒症首先累及的器官,同时胃肠道功能损伤也可加重或诱发脓毒症.探讨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的临床症状与中医六经病的关系,认为AGI疾病分级符合六经传变规律,临床上可采用六经辨证理论进行治疗.按六经病提纲,脓毒症AGIⅠ级辨少阳阳明同病;AGIⅡ级辨太阴阳明同病;AGIⅢ级辨太阴病;AGIⅣ级辨少阴病、厥... 相似文献
35.
黄永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208-209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术前焦虑程度、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焦虑程度、住院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可有效的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程度,缩短恢复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外感发热患者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的外感发热患者,统计分析其病因及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结果:病因分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3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01例,肺部感染40例,急性胃肠炎89例。中医证候分布:风热犯表478例,湿热内蕴69例,风热夹湿64例,风寒化热24例,风寒袭表33例;风热犯表证占有率与其他各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大学城地区外感发热病因主要体现在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病因,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亦多见;中医证候以风热犯表为主,病机为风邪犯表,由表人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茯苓四逆汤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接受《脓毒症指南(2016版)》中推荐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苓四逆汤治疗。观察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OFA)、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IDd)、E/A比值变化;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FABP持续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c TnI、NTproBNP持续升高,第3日达峰值后下降,治疗后治疗组同时间点cTnI、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治疗后两组LVEF、E/A比值上升,LVIDd、LVEDs下降(P <0.05或P <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0.05);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 相似文献
3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拓宽临床诊疗思维。本文基于内生宿邪角度论述心力衰竭的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内生宿邪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和阴阳、气血、津液紊乱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心、肺、脾、肾脏腑亏虚是内生宿邪的前提和基础,阳虚积重难返是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瘀血、痰浊、水湿乃宿邪发病的病理产物,心脉乃宿邪伏匿场所,外邪引动宿邪是急性加重的诱因。心力衰竭治疗上以扶元固本为主,温补心、肺、脾、肾,兼攻逐宿邪,化痰、活血、利水,急性加重时重祛风利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