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呼吸系统疾病虽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但偶尔也会遇到比较困惑的病例。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肺肿瘤的靶向治疗也越来越深入。该文简要回顾第三十届欧洲病理学会议的肺部疾病相关病理,主要包括肺非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相关分子学研究及活检技术等,其内容丰富且研究方向比较前沿。 相似文献
22.
呼吸机加热湿化器双伺服加热方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呼吸机加热湿化器的双伺服加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应用加热湿化器的呼吸机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伺服加热方式(即只有1个加热元件对湿化器的湿化水罐加热),实验组采用双伺服加热方式(即不仅对湿化器的湿化水罐加热,而且在呼吸机管道的吸气支路及呼气支路中均放置加热丝进行加热).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在密切监测两组的管道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痰液黏稠度、气道形成痰痂例数及发生VAP例数至呼吸机治疗结束;在应用呼吸机治疗后的第0、8、16、24、32、40、48、56、64、72h监测两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等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实验组管道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Ⅲ度痰液黏稠度例数、气道形成痰痂例数及发生VAP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peak、Pplat、Pmean及Raw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呼吸机加热湿化器采用双伺服加热方式比单伺服加热方式的湿化效果更好,能为呼吸机治疗患者提供最佳湿化的气体,以利于保持分泌物良好的水化状态,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管道护理工作量,降低气道压力及阻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基层医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实施舒适护理前后各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住院输液患者输液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基层医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增加患者舒适感,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地应用SpO2监测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中心ICU于2007-01—2009-07期间SpO2监测值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值不符(85例)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SpO2监测值异常的影响因素主要为SpO2探头位置异常、动作伪差、被检部位低灌注状态、SpO2监测系统异常、被检部位皮肤色泽异常及环境光,其中,SpO2探头位置异常是最多见的影响因素,占29.41%(25/85)。结论:SpO2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必须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上门随访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观察社区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上门随访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改善、主动锻炼、血压控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上门随访后,患者遵医服药、行为方式改善、主动锻炼、血压稳定,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上门随访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人群和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良行为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血压控制稳定,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PHILIPS V60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2例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入选病例随机分到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2)。每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同时利用PHILIPS V60呼吸机行NIPPV治疗。监测2组治疗0、24、48 h后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48 h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PHILIPS V60呼吸机行NIPPV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29.
利用除颤器除颤是救治心室颤动患者最重要的手段,缩短除颤的时间、选择双相波除颤器、选择恰当的电极安装位置、除颤的电击能量以及合理调节胸壁阻抗是确保除颤器除颤成功的前提。其中,除颤时机的把握是影响除颤效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