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桂林  刘新梅 《农垦医学》2000,22(5):335-336
搏动性肿块是指在体表能触及到的肿物,并且有与动脉一致的搏动。该类肿物多数由动脉本身疾病引起,少数与动脉关系紧密的其他肿瘤相关。诊治不当可致大出血,或造成相应的肢体或器官的供血障碍。本院近10年收治有搏动性肿块病人22名,其中4例处理不当,本文就此误诊谈些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例1,男,32岁。左大腿根部刀伤2月。查体:见左腹股沟区局部隆起,皮肤红肿,可触及膨胀性搏动感。B超示:液性暗区,。床诊断:脓肿。行排脓术时大出血,经详细探查,找到假性动脉瘤破口,缝合。经支持治疗,痊愈出院。例2,女,40岁。无诱因出现右侧颈部搏动性肿块2…  相似文献   
62.
应用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复宫宁1号,每mL含生药2g),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肝郁型模型(手术移植+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复制,共42只)进行了实验性治疗,并与西药丹哪唑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组(n=14)作了对比观察(共给药30d)。着重从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减少直肠癌手术中对自主神经的损伤.方法:通过解剖7例尸体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结果:上腹下丛紧贴肠系膜下血管的后方;直肠正后方的脏层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无明显自主神经分支;直肠与精囊和前列腺(或子宫,阴道)之间无明显的神经支;盆丛呈不规则四边形结构,其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直肠侧韧带主要由盆丛发至直肠的分支及结缔组织构成.结论:当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自主神经时,肠系膜下血管可作为寻找上腹下丛的标志;游离直肠时应先游离其后壁及前壁,后游离其侧方,使直肠侧韧带呈桥状架于直肠与盆丛之间;侧方的游离应于盆丛的内侧,按与其弧面相适应的方向用电刀切断直肠侧韧带.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和部分肠外营养组(PPN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4、8天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分别比较术后第1、4天EN组和PPN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值, 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至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RRCR和RTRR测定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RRICR测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部分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有利于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初步分析植骨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血管的髂骨瓣4例,游离髂骨1例,游离肋骨10例。结果 13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也较适用,手术操作简单,但术中注意严密关闭口腔,植骨床应有一定的组织厚度包埋,并不留死腔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手术治疗是根治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仍是其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乳腺癌在确诊时可能已存在远处微小转移癌灶,手术治疗只足局部治疗;而化疗的目的是清除该区域的亚临床病灶和杀灭远处转移的癌细胞,以推迟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时间。目前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术前化疗可改变部分病人临床分期,简化手术并有利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7.
潘玉荣  黄桂林 《农垦医学》2008,30(2):140-142
人们对痔的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痔的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飞跃,已形成了新的概念,即: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analcnsh-ions),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它呈右前、右后及左侧三叶排列,宛如心脏的三尖瓣,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其病理性肥大即谓痔病.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在诊治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5月~2007年11月在我院行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的52例乳头溢液患者资料,对24例(46.15%)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镜检诊断乳腺癌4例(7.69%),乳管内乳头状瘤20例(38.46%),其中单发病变15例,多发性病变5例,乳管扩张及乳管炎28例(53.85%).经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67%(22/24).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治疗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2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减压术,术后佩戴超软热凝树脂塞治器,Ⅱ期行刮治术,术后严密随访,观察瘤腔变化。结果:锥形束CT显示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病变区解剖结构接近正常。开窗术后3个月瘤腔平均缩小28.66%,术后6个月平均缩小58.51%,术后12个月平均缩小为79.33%,瘤腔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瘤腔骨密度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分别为371.32、361.74、384.71 Hu,术后12个月分别为517.64、523.22、521.05 Hu,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2~24个月行二期刮治,随访3~5年无复发。结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减压术,术后佩戴超软热凝树脂塞治器能维持开窗口通畅,在瘤腔变化不明显时进行二期刮治术,是治疗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