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迁移实验、趋化实验、transwell转移模型分别检测NCTD对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的粘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NCTD作用前后乳腺癌细胞PKCζ表达的变化。结果 SKBR3和MDA-MB231的趋化、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用NCTD处理后,三种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粘附和侵袭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NCTD对SKBR3和MDA-MB 231细胞迁移、侵袭抑制作用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P0.05),SKBR3和MDA-MB231细胞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KCζ抑制剂myristolated pseudosubstrate(PSζ)可促进NCTD抑制SKBR3和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经NCTD处理后,三种乳腺癌细胞PKCζ表达均降低。结论去甲斑蝥素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KCζ信号传导途径实现,与PKC抑制剂联用,可以增强治疗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matrigel对Her2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原位成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Her2阳性的人乳腺癌BT 474和Her2阴性的人乳腺癌MDA-MB 231细胞分为单纯原位移植组和matrigel联合移植组,分别接种于裸鼠乳房脂肪垫(mammary fad pat, MFP),每3 d测量肿瘤大小, 第30 d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送病理切片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并比较matrigel对2种乳腺癌细胞移植后肿瘤形成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增殖、凋亡和转移的情况。结果: Matrigel应用后2种乳腺癌细胞的成瘤时间较单纯MFP移植明显缩短(P<0.01);Her2阴性的MDA-MB 231细胞的转移率由25.0%上升至37.5%(P<0.05);Her2阳性乳腺癌BT 474细胞的转移率,2种乳腺癌细胞的成瘤率、增殖率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atrigel应用于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的原位移植可以缩短成瘤时间,提高Her2阴性乳腺癌的转移率,但对2种癌细胞的成瘤率、增殖率和凋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并对其中的高水平耐药株gyrB和parE基因进行测序;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前后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用SDS-PAGE对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有72.7%(72/99)的菌株发生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25.3%(25/99)的菌株发生parC突变,主要为Ser-87-Leu,且均是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53.3%(53/99)的菌株的MIC可被CCCP逆转,其MIC能明显降低;7%(7/10)的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在43~67kDa间条带增多,其蛋白含量有差异。结论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等。结果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308例,分离病原菌3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35.3%),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菌215株(63.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3株(0.9%),均为热带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逐渐增加,最高达7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接近或达到1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 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5.6%、4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6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6.7%。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根据不同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症(NS)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 NS组与对照组相比,Fbg、PLT、MPV、PCT显著升高(p<0.01),APTT明显缩短(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PT、PDW、TT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N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上述指标的监测对NS病情分析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KX-21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低下标本的检测价值.方法分别用KX-21和手工法对60例儿科血液病患者的末梢血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其中37例患者血小板的直方图变得很不规则、呈锯齿状时,两种方法测定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下(<100×109/L)的血液病标本,应当复查.  相似文献   
28.
生物芯片在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芯片仪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芯片,在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幽门螺杆菌抗体之一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HP)IgG抗体,应用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对比生物芯片仪和幽门螺杆菌抗体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进行方法学比较分析.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谱,包括抗CagA、抗VacA、抗Ure、抗Hsp60、抗RdxA抗体,并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7%,两种非独立样本比率相等检验,x^2=0.25,P〉0.05,认为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相等,两方法呈正相关联,关联系数r=0.936;蛋白芯片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检测重复性好,五种抗体总重复率分别为97.5%~100%.结论 生物芯片仪和相关蛋白芯片可以应用在临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中,具有检测快捷、方便的特点,并可以得到多信息量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性能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测定仪器的重复性、线性、互染率;随机留取门诊和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150份,用UF-1000i测定,以离心和不离心标本在Diasys尿沉渣工作站(Diasys)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UF-1000i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线性,很低的瓦染率;与Diasys不离心标本镜检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明显优于离心标本沉渣镜检.结论:UF-1000i是目前较理想的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Diasys联合使用,可使尿沉渣分析真正做到标准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Polo样激酶1(PLK1)对他莫昔芬耐药(TAM-R)乳腺癌中脯氨酰异构酶Pin1的调控机制。方法长期低浓度加药法诱导TAM-R乳腺癌细胞系MCF-7R,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PLK1、p-PLK1、Pin1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PLK1和Pin1在细胞内相互作用,通过siRNA和PLK1抑制剂确认PLK1对于Pin1的调控作用。结果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R中,Pin1、PLK1、p-PLK1蛋白水平分别是亲本细胞MCF-7的3.1、1.3和2.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PLK1和Pin1可以在细胞内相互作用,并且PLK1抑制剂或者siRNA显著减少Pin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TAM-R乳腺癌中PLK1与Pin1相互作用并能调控Pin1的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