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光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视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视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再把干眼症合并屈光异常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戴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治疗3mo,观察干眼症的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视疲劳的患者中因屈光不正而引起的占42.0%。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显著联系(P〈0.05)。随访3mo,戴镜治疗组干眼症状好转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紧密联系,戴镜矫正治疗屈光异常性视疲劳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了解非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生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除泌尿外科门诊外的所有其他门诊就诊患者中以随机抽取方式抽取40~88岁男性和20~82岁女性共304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筛选.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追加调查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之男性模块长型(ICIQ-MLUTS)与女性下尿路症状模块长型(ICIQ-FLUTS).人口社会学资料包括年龄、职业、生育、饮食习惯和饮水习惯等.结果 调查共发出问卷304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在93名男性和100名女性受访者中,LUTS男性中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夜尿增多(43.0%)、尿频(26.9%)、尿前踌躇(26.9%)、尿不尽感(25.8%),女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尿急(18%)、压力性尿失禁(18%)、尿频(15%)、急迫性尿失禁.夜尿增多是对生活质量影响最为严重的症状,其次是尿频.结论 非泌尿外科门诊患者LUTS发生率很高,应引起泌尿外科以及妇产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23.
2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检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2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检查发现,55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其中单侧左下肢发病明显较右侧发病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作出准确判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5.
目的:应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WIC)联合血浆凝溶胶蛋白( gelsolin, GSN)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方法收集2012-01~2014-06我院ICU收治的1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基础疾病、28 d预后、出院转归和住院天数等信息资料。分别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计算患者入院时WIC评分。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IC评分、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等变量与患者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共纳入112例符合条件的脓毒症患者,28 d时存活82例(73.2%),死亡30例(26.8%)。脓毒症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WIC评分、严重脓毒症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的初值和终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01);死亡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腹腔感染;存活组患者多发伤最多,其次为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WIC评分、凝溶胶蛋白初值、凝溶胶蛋白终值、严重脓毒症与患者28 d预后独立相关( P<0畅05)。ROC曲线显示,WIC评分、凝溶胶蛋白初值、凝溶胶蛋白终值及三者合并预测概率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依次为0.780(0.722~0.836)、0.785(0.729~0.841)、0.852(0.803~0畅900)、0畅889(0.847~0畅931)。结论 WIC评分联合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可以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NL)后肾脏严重出血特点及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时机选择。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对1 418例肾结石患者的1 520个肾脏行标准PNL治疗,术后有15例因出现严重出血(1.06%)而行肾动脉造影,其中13例(0.92%)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出血停止,2例未发现出血部位,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本文对这15例患者出血特点、栓塞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PNL术后严重出血大致可分成3种类型,即急促型(Ⅰ型)、间歇型(Ⅱ型)和缓慢持续型(Ⅲ型),本研究15例严重出血患者中Ⅰ型 3例,Ⅱ型 6例,Ⅲ型 6例。 13例栓塞患者中1次栓塞止血成功11例(84.6%),2次栓塞止血成功2例(15.4%)。栓塞时间距出血时间越长,患者的失血量或输血量往往越多。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一过性血肌酐(creatine,Cr)异常升高,其中1例为孤立肾,术后3周恢复正常,另1例为双肾同时栓塞,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处理PNL术后严重出血的有效、微创方法,面对PNL术后严重出血应尽早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特别是Ⅰ型出血。  相似文献   
227.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建立皮肾通道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建立皮肾通道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7月由一名泌尿外科医生完成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6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6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皮肾通道建立时间及清石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第1组建立皮肾通道时间为(15.0±2.7)min,第2组为(14.0±2.1)min,第3组为(10.2±1.2)min,第4组为(5.8±0.7)min,第5组为(7.5±1.2)min,第6组为(6.6±0.9)min。方差分析组间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有显著差异(F=5.77,P=0.000),2组间比较第1组与第4组(q=5.655,P〈0.05)、第1组与第5组(q=4.610,P〈0.05)、第1组与第6组(q=5.163,P〈0.05)、第2组与第4组(q=5.040,P〈0.05)、第2组与第5组(q=3.995,P〈0.05)、第2组与第6组(q=4.549,P〈0.05)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组的清石率分别为70%、60%、70%、80%、90%及70%,各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727,P=0.742)。结论学习经皮肾镜手术是个渐进的过程,完成30例手术后开始熟悉B超引导下建立皮肾通道,缩短建立皮肾通道的时间。  相似文献   
228.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注药组(20例)和非注药(16例),注药组每次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U,其它治疗相同。结果两组比较,注药组包裹性胸腔积液吸收快,胸膜肥厚黏连机会减少。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有效降低胸膜黏连、肥厚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29.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5例乳糜尿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3岁,病程1~10年。5例患者尿乳糜试验均为阳性。膀胱镜检查均确定为单侧乳糜尿,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进行手术,即在肾脂肪囊外游离肾,不剥离肾周脂肪,重点针对肾蒂血管和输尿管上段的淋巴管进行结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70 min,平均(126.0±39.6) min,术中出血量20~60 mL,平均(38.0±16.4)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3 d,平均(1.9±0.4) d,尿管留置时间1~4 d, 平均(2.1±0.3) d,引流管拔除时间3~15 d, 平均(9.3±1.8) d。术后2例患者出现淋巴漏,无肾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日乳糜尿消失,复查尿乳糜试验阴性。随访9~31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无需剥离肾脂肪囊,不用做肾固定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30.
黄晓波  宋愈  吴莹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9):1901-1902
目的:观察探讨全身麻醉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依照术前所测得有关数据对37例40眼确诊为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小儿实施全身麻醉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记录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37例40眼中矫正满意者31眼(78%),欠矫者5眼(12%),过矫者1眼(2%),回退者3眼(8%)。结论:全身麻醉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肯定,是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