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床问答     
问题2:分子生物学在创伤的应用有哪些?解答:分子生物学在创伤基础研究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种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生长因子对创伤治疗作用研究,将有治疗作用的因子基因引入创伤部位,在原位表达产生因子以达到治疗目的。如将促进成骨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加速成骨过程及骨修复能力。(3)影响创伤修复的机制研究,如研究慢性溃疡与瘢痕过度增生的分子基础。(4)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上系统研究和探讨创伤后全身性损害和组织修复的分子机制,筛选与组织修复和再生启动与关闭相关的基因,为创伤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对照组和非转染组,转染组细胞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cDNA、含目的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质粒pcDNA3-FADD-DNcDNA共转染,转染对照组细胞与GFP质粒cD-NA、空载体质粒pcDNA3共转染,非转染组细胞没有进行转染,转染后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氦氖激光照射(100mW/cm2照射30min),1次/d,连续照射3d,然后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组、转染对照组与非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7%,15.73%和12.87%,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小于转染对照组(q=4.55,P<0.01)和非转染组(q=4.14,P<0.05)。结论FADD-DN基因转染能减少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FADD可能是氦氖激光激活死亡信号途径的基本元件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再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32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4例),另10例择期手术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外周静脉血3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检测iFAB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伤组和重伤组血浆iFABP水平于伤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1),且重伤组显著高于轻伤组(P<0.01),随后iFABP水平逐渐下降,轻伤组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重伤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伤后第1天血浆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P<0.01),其差异一直持续到创伤后第5天。多发伤后第1、3、5天血浆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有相关性。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血浆iFABP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和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这种变化可能对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低胆固醇血症与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01—2006—12在本院创伤科和创伤重症监护室(TICU)住院的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61例)和死亡组(28例),分别于入院时和第2、3、4、6、10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C,回顾性研究分析血清TC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TC水平在创伤后第2天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2,P〉0.05),从第3天开始存活组TC水平呈进行性增高,第6天基本恢复至创伤前水平,而死亡组则呈进行性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证实,低胆固醇血症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67,95%CI1.212—4.759,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低胆固醇血症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可作为辅助评估预后、选择治疗方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舱内腹部爆炸伤大鼠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10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舱内组和舱外组,每组50只,在模拟战斗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复制腹部爆炸伤模型,爆炸后3、8、24、48h和72h采集外周血检测内毒素、TNF-α和IL-6浓度,同时采集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水平。结果大鼠腹部爆炸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在外周血和门静脉血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伤后3h开始升高(P<0.05);舱内组48h达高峰,舱外组24h达峰值;舱内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舱外组升高快,且持续时间长(P<0.05)。相同时间点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较外周血升高明显,但24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血浆TNF-α和IL-6水平变化趋势与内毒素水平变化基本一致,但TNF-α水平较IL-6升高早、上升速度快,而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分析表明,门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与外周血内毒素(r=0.646)I、L-6(r=0.631)、TNF-α(r=0.724)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舱内爆炸致大鼠肠道内毒素移位较舱外早且发生率高,在早期救治战斗舱室内爆炸伤伤员时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检测外周血...  相似文献   
26.
Cajal间质细胞在大鼠"泻剂结肠"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 ,探讨Cajal间质细胞 (ICC)在“泻剂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饲以含酚酞饲料 ,3个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 ;用碘化锌 锇酸法 (ZIO)观察肌间丛ICC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肌间丛神经和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 ,突起连接杂乱 ;电镜下见肌间丛神经轴突空化 ,ICC样细胞变性。结论 长期服用酚酞可导致结肠慢波频率减慢 ,其可能机理为肌间丛神经及ICC变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对照组和非转染组,转染组细胞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cDNA、含目的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质粒pcDNA3-FADD-DNcDNA共转染,转染对照组细胞与GFP质粒cD-NA、空载体质粒pcDNA3共转染,非转染组细胞没有进行转染,转染后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氦氖激光照射(100mW/cm^2照射30min),1次/d,连续照射3d,然后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组、转染对照组与非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7%,15.73%和12.87%,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小于转染对照组(q=4.55,P&;lt;0.01)和非转染组(q=4.14,P&;lt;0.05)。结论 FADD-DN基因转染能减少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FADD可能是氦氖激光激活死亡信号途径的基本元件之一。  相似文献   
28.
几种严重创伤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总结严重创伤早期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985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847例严重创伤中282例主要并发症病例资料。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5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89例,应激性溃疡伴出血78例,对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ARDS治愈率68.7%(79/115),MODS治愈率57.3%(51/89),应激性溃疡治愈率67.9%(53/78),结论:MODS的治疗主要以脏器支持为主,减轻早期应激反应,积极抗休克及感染,ARDS的治疗应及时正确采用呼吸机通气,尽快纠正低氧血症,积极处理原发病,应激性溃疡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严重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积极手段治疗。  相似文献   
29.
特发性便秘1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特发性便秘的治疗。材料与方法:治疗特发性便秘197例,其中慢传输型便秘2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173例,后者包括直肠内套叠75例,直肠粘膜脱垂57例,耻骨直肠肌痉挛25例,直肠前膨出16例。慢传输型便秘主要表现便次少,排便间隔时间3~10d不等,少数有腹胀。直肠内套叠及直肠粘膜脱垂主要表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全、肛部坠胀、肛部阻塞、肛部疼痛、用手指插入肛门协助排便等症状。结肠传输试验:24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表现结肠传输障碍,标志物全部排出时间5~11d,平均7.4d。直肠内套叠及直肠粘膜脱垂患者中有25例排出时间延长至3~6d。排粪造影:直肠粘膜脱垂以前壁粘膜脱垂为主。直肠内套叠全层肠壁呈漏斗状套人,鞘部呈杯口状,伴肛直角变钝32例,会阴下降>3cm 23例。耻骨直肠肌痉挛表现耻骨直肠肌压痕加深。直肠前膨出显示直肠明显突向阴道。盆腔造影:45例行盆腔造影,34例显示直肠子宫/膀胱陷凹明显加深。24例慢传输型便秘20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术,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粘膜脱垂54例、直肠内套叠23例。直肠粘膜缝缩术治疗直肠粘膜脱垂3例。改良式Orr's直肠悬吊治疗直肠内套叠52例,其中31例加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因伴结肠排泄时间延迟而加行结肠次全切除术,32例女患者加行子宫悬吊。16例直肠前  相似文献   
30.
我们用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骨折模型,观察了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